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凤申专利>正文

自行车稳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54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安装于自行车后轮上使自行车停止行驶时车辆不致倾倒的自行车稳停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构件、传动构件及支撑构件,其中升降杆套装配于装置架内,升降杆通过升降杆把与升降杆套表面的槽道配合,升降杆底部配接副轮,设置升降杆一侧控制块上的拉线控制止缓卡套内的止缓卡的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车辆只能行不易停的缺点,具有对现有车辆结构变动小,操纵灵活等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安装于自行车后轮上在车辆停止行驶时确保车辆不致倾倒的自行车稳停装置。自行车作为一种轻盈方便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因为它的双轮结构使其不能象其他车辆一样停慢自如,而现有的童车后轮两侧设有付轮通常为固定式结构,作为成年人骑用的自行车显得适应性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稳停装置,能够使自行车停驶或慢行时可随时放下设置于车后轮两侧的付轮,从而达到克服在行驶时因突发情况而易给骑乘者带来事故隐患之目的。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是自行车稳停装置,包括控制构件,传动构件及设置于车轮两侧的支撑构件;装置架(1)与车轮后轴及车架连接,升降杆套(2)装配于装置架(1)内侧,升降杆套(2)表面开设槽道(10),升降杆(4)与升降杆套(2)活络配合,升降杆(4)下端通过连杆(5)与付轮(6)连接,升降杆把(25)一端通过槽道(10)与升降杆(4)装配为一整体,另一端与控制块(11)连接,控制块(11)上连接有拉线(7)、(8),升降杆套(2)底部外侧设置止缓卡外套(12),止缓卡(14)一端部与止缓卡外套(12)内壁活络连接,升降杆(4)的下部开设有凹槽(26)。本技术的其他结构是止缓卡外套(12)内壁和止缓卡(14)一端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3)。控制块(11)底部连接有止缓卡触头(3)。槽道(10)为螺旋形槽道。升降杆(4)外侧及升降杆套(2)内侧设置有效数量的凸沿(24)。本技术的附图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传动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及各构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升降杆(4)外侧及升降杆套(2)内侧开设的凸沿(24)为环状凸沿,装置架(1)内侧上端连接有固定架(9),升降杆套(2)采用螺钉紧固于装置架(1)内表面,传动部件包括分线盒(16),活络装配于分线盒(16)内外两侧的滑块(15),与滑块(15)上的螺丝紧固的拉线(7)、(8)及控制线(17)、(18),控制构件包括操纵盘(20)、操纵杆(23),绕制固定于操纵盘(20)外沿的控制线(17)、(18),开设于操纵盘(20)表面的圆孔(19),以及与之对应连接于操纵杆(23)顶部的顶杆(21)和设置于操纵盘(20)上、下两端固定卡(22),其余结构如前述。将控制构件,传动构件及支撑构件分别设置于自行车车把、车架、车后轴及后支架上,当行驶中突然停车需付轮着地时,扳动操纵杆(23),操纵杆(23)上的顶杆(21)进入操纵盘(20)上的圆孔(19),从而带动控制线(18)拉紧,控制线(18)通过分线盒(16)内的滑块(15)将拉力传给拉线(8)拉动控制块(11)下移,升降杆把(25)带动升降杆(4),在升降杆套(2)表面的螺旋形槽道(10)内下滑,当升降杆把(25)下滑至螺旋形槽道(10)最底端时,控制块(11)底部的止缓卡触头(3)通过止缓卡套(12)上的开口进入并顶压弹簧(13),从而拉起止缓卡(14)顶入升降杆(4)下部的凹槽(26),同时升降杆(4)及升降杆套(2)内侧的凸沿(24)相互顶紧限制升降杆(4)运动,由于升降杆把(25)是在螺旋形槽道(10)内运动,所以当升降杆(4)降至底部时,付轮(6)转向180°,从而使付轮的耐压力增大,如需收起付轮(6),只须向反方向扳动操纵杆(23),拉线(7)即拉动升降杆把(25)沿螺旋形槽道(10)上移,同时弹簧(13)松开,止缓卡(14)离开凹槽(26),付轮(6)平行收至车后轮两侧。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是该装置对现有车辆改动小,尤其在道路状况不佳或气候恶劣情况下,骑乘者只须搬动操纵杆而无须下车,大大减弱了由此而带来的交通事故的隐患。权利要求1.自行车稳停装置,包括控制构件,传动构件及设置于车轮两侧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装置架(1)与车轮后轴及车架连接,升降杆套(2)装配于装置架(1)内侧,升降杆套(2)表面开设槽道(10),升降杆(4)与升降杆套(2)活络配合,升降杆(4)下端通过连杆(5)与付轮(6)连接,升降杆把(25)一端通过槽道(10)与升降杆(4)装配为一整体,另一端与控制块(11)连接,控制块(11)上连接有拉线(7)、(8),升降杆套(2)底部外侧设置止缓卡外套(12),止缓卡(14)一端部与止缓卡外套(12)内壁活络连接,升降杆(4)的下部开设有凹槽(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稳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止缓卡外套(12)内壁和止缓卡(14)一端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稳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块(11)底部连接有止缓卡触头(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稳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道(10)为螺旋形槽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稳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升降杆(4)外侧及升降杆套(2)内侧设置有效数量的凸沿(24)。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安装于自行车后轮上使自行车停止行驶时车辆不致倾倒的自行车稳停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构件、传动构件及支撑构件,其中升降杆套装配于装置架内,升降杆通过升降杆把与升降杆套表面的槽道配合,升降杆底部配接副轮,设置升降杆一侧控制块上的拉线控制止缓卡套内的止缓卡的运动。本技术解决了现有车辆只能行不易停的缺点,具有对现有车辆结构变动小,操纵灵活等优点。文档编号B62H1/00GK2230698SQ9522360公开日1996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薛凤申 申请人:薛凤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稳停装置,包括控制构件,传动构件及设置于车轮两侧的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装置架(1)与车轮后轴及车架连接,升降杆套(2)装配于装置架(1)内侧,升降杆套(2)表面开设槽道(10),升降杆(4)与升降杆套(2)活络配合,升降杆(4)下端通过连杆(5)与付轮(6)连接,升降杆把(25)一端通过槽道(10)与升降杆(4)装配为一整体,另一端与控制块(11)连接,控制块(11)上连接有拉线(7)、(8),升降杆套(2)底部外侧设置止缓卡外套(12),止缓卡(14)一端部与止缓卡外套(12)内壁活络连接,升降杆(4)的下部开设有凹槽(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凤申
申请(专利权)人:薛凤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