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层叠安装的外滤板及内滤板,外滤板及内滤板本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滤烟孔,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错位设置。所述的滤烟孔为冲压设置在外滤板或是内滤板上的长腰形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2、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错位设置,能有效增加烟气在滤板内的流通路径,使得烟气充分与滤板接触,增大其接触时间及面积,提升对油烟机的分离效果。3、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朝向一致设置,能令油烟流动更加畅顺,提升油烟机工作效率及降低风阻及其工作噪音。(*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油烟机配件,具体是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吸油烟机特别是侧吸式吸油烟机大部分采用两块开孔的网板设置在进风口,通过相互交错分布的网板开孔流通烟气并实现油和烟的分离,吸收室内油烟及初步净化排出室外的废气,如中国专利03232458.8公开的吸油烟机滤油网,但外网板与内网板的内腔为敞开式结构,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道,使气流乱窜,网板工作不均匀,对吸油烟机工作时的效率和噪音都不利,且外网板的进气口到内网板的出气口之间路径曲折少,烟气与网板直接接触少,滤油效果不佳。中国专利号200410037764.4公开的旋涡式气体过滤器由螺旋形卷板交叉排列安装在壳体或框架上,自然形成进气口、出气口和旋涡式通道,由于零部件多、卷板首尾交叉,不利于装拆和清洗,不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中国专利号200820062841.5公开的油烟分离器及安装有该油烟分离器的吸油烟机,两组分离片可以拆卸,出气口设有气流隔离装置,用于隔离不同进气口的气流,其加工困难、组装仍较复杂,气流隔离板容易变形,进气口到出气口之间路径曲折少,烟气与网板直接接触少,滤油效果不佳且整体外观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结构新颖,油烟过滤效果好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本技术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层叠安装的外滤板及内滤板,外滤板及内滤板本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滤烟孔,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错位设置。所述的滤烟孔为冲压设置在外滤板或是内滤板上的长腰形通槽。所述的滤烟孔侧壁向内延伸出挡板,形成滤烟孔梯形状的截面。所述的外滤板及内滤板由不锈钢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的外滤板及内滤板上的滤烟孔为同向设置,朝向油烟机内部。所述的外滤板及内滤板的边缘上设置有朝相对方向延伸的翻边,内外滤板通过该翻边搭扣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2、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错位设置,能有效增加烟气在滤板内的流通路径,使得烟气充分与滤板接触,增大其接触时间及面积,提升对油烟机的分离效果。3、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朝向一致设置,能令油烟流动更加畅顺,提升油烟机工作效率及降低风阻及其工作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总装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层叠安装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外滤板I及内滤板2本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滤烟孔3,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3错位设置。所述的滤烟孔3为冲压设置在外滤板I或是内滤板2上的长腰形通槽。所述的滤烟孔3侧壁向内延伸出挡板4,形成滤烟孔3梯形状的截面。所述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由不锈钢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上的滤烟孔3为同向设置,朝向油烟机内部。所述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朝相对方向延伸的翻边5,内外滤板通过该翻边5搭扣固定在一起。工作原理:本案中滤板采用整块不锈钢板材冲压成型,在保证其外形美观、时尚大方的同时,整体式设计也便于用户对其清洗。从而避免传统分体组装式结构在其接缝处容易藏污纳垢,给用户清洗带来麻烦的弊端。同时,整体冲压成型的加工方式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有效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对烟气中的油烟分离效果,本案中的滤板上设置有长腰形的滤烟孔,并将滤烟孔截面设置呈梯形状。梯形状的截面能起到对烟气的导向及增大滤板与油烟机的接触面积的作用,使得油烟能充分与其接触,保证油烟分离率。另外,本案中滤油网采用内外双层滤板叠加设置,并将的滤烟孔错位设置,能有效增大烟气在本滤油板内的流通路径,为油烟冷却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其具有更好的油烟分离效果。进一步地,为了令油烟在滤油板内流动更加畅顺,本案中的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的方形均朝向油烟机内部设置,同一的朝向能避免油烟在滤板内需要多次转折流通,能有效降低风阻及其工作噪音,提升油烟机的工作效率。综合上述,本案中的结构方案具有油烟分离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故可广泛推广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如滤板的生产材料,滤烟孔的形状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层叠安装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 ),外滤板(I)及内滤板(2 )本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滤烟孔(3 ),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3)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烟孔(3 )为冲压设置在外滤板(I)或是内滤板(2 )上的长腰形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烟孔(3)侧壁向内延伸出挡板(4),形成滤烟孔(3)梯形状的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由不锈钢板材一体冲压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上的滤烟孔(3)为同向设置,朝向油烟机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滤板(I)及内滤板(2)的边缘上设置有朝相对方向延伸的翻边(5),内外滤板通过该翻边(5)搭扣固定在一起。【专利摘要】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层叠安装的外滤板及内滤板,外滤板及内滤板本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滤烟孔,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错位设置。所述的滤烟孔为冲压设置在外滤板或是内滤板上的长腰形通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2、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错位设置,能有效增加烟气在滤板内的流通路径,使得烟气充分与滤板接触,增大其接触时间及面积,提升对油烟机的分离效果。3、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朝向一致设置,能令油烟流动更加畅顺,提升油烟机工作效率及降低风阻及其工作噪音。【IPC分类】F24C15-20【公开号】CN204438270【申请号】CN201420830535【专利技术人】陈继光 【申请人】陈继光【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烟机滤油网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层叠安装的外滤板(1)及内滤板(2),外滤板(1)及内滤板(2)本上设置有若干向内凹陷的滤烟孔(3),内外滤板上的滤烟孔(3)错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陈继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