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09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两轮车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杆,其上端与后轮轴或附近可转动地连接,其下端有一横轴,装着支撑及滚轮;还有使支杆下降的装置,可把横轴拉到低于后轮,使车轮与滚轮接合,而升离地面。支杆与一托架后伸部分可转动地连接,该托架中间有孔,可插进后轮轴,在托架前伸部分和在支杆上低于与托架枢轴连接点下面之间连着一根弹簧,在托架上的孔的前面有一止挡,与车架相接合,防止托架绕后轮沿使托架前伸部分升高方向的转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轮车的支撑装置,特别是骑车人驱动的自行车的支撑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但不是局限于脚踏自行车或脚踏助力自行车。由于道路交叉、车辆行驶慢、堵车、道路施工及其它障碍,在城市里骑车人要频繁地停车及再起动。骑车人在城市里骑车碰到这些情况,当骑车人要突然停车,他可能失去平衡,这样就有潜在的危险。在上述这些交通情况下,骑车人必须在每次停车时把一个脚或两个脚踩在地上,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下车。对骑车人说,频繁地突然停车及重新起动很不方便。由于失去平衡、受阻而急燥等,特别在带重物行驶时,更有潜在的危险。脚踏自行车的设计和骑车人的身体尺寸常使得座椅有时对保持有效的脚蹬压力而言太低,但有时对停车时人体保持座椅上又太高,这就导致频繁上下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支撑装置,骑车人可不用下车而使自行车停住。在WO90-09918A1中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特别用于自行车,它包括一支杆和一使支杆下降的装置,支杆上端与一个车轮的轮轴或其附近可转动地连接,支杆下端有一横轴,装着支撑轮及一滚轮,而使支杆下降的装置可把横轴拉到低于车轮(通常为后轮),使轮胎与滚轮接合,并使车轮升高地面。采用这种结构,骑车人的大部分重量通过车轮、滚轮、横轴及支撑轮传到地面。在WO90/09918A1所述的具体结构中,支杆上端有一板,它与支杆刚性连接,并可绕自行车后轮轴来回转动。该说明书提到支杆可相对于后轮轴偏心安装,但没有给出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偏心安装支杆的具体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轮车的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杆和使支杆下降的装置,支杆上端与后轮轴或附近可转动地连接,其下端有一横轴,装着支撑轮及一滚轮,而使支杆下降的装置可把横轴拉到低于后轮,使车轮与滚轮接合,而使车轮升离地面,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杆与一托架的后延伸的部分可转动地连接,该托架的长度中间有一孔,可插进后轮轴,在所述的托架往前延伸部分和在支杆上低于支杆与托架枢轴连接点下面一点之间连着一根弹簧,在托架上在所述的孔的前面有一止挡,它与车架相接合,防止托架绕后轮轴沿着使托架的前延伸部分升高的方向转动。最好,所述的止挡是可调节的,以升高或降低在所述的支杆和托架之间的枢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托架,它可与所述的支杆及一弹簧(例如气体支柱)连接,并且它还用单一的固紧装置,也就是后轮轴螺帽固定到车架上。托架可以偏心安装所述的支杆,可得到把滚轮和横轴逐渐会合到轮胎的优点,在退回时有好的净空,在与正常充气的轮胎一起工作时可精确地定位。这种结构对应付部分或全瘪的轮胎有好处,在全瘪时,车子及骑车人的主要重量仍集中在滚轮上,并通过横轴传到支撑轮上。使支柱和安装托架避免过载。最好,所述的托架有一短臂及一长臂,短臂与所述支杆可转动地连接,长臂与弹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托架的长短臂的设置设计成保证在所述支杆工作的每一阶段出现的纯负荷(包括全瘪轮胎的工作状况)总是沿着使长臂升起的方向施加在托架上,并能用单一可调止挡来控制。可以明白,虽然托架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后轮轴上的螺帽牢固地固定对着后轮安装板,但是不足以抵抗在过度负荷的情况下托架转动的倾向。机械优点在于,当支杆处在完全下降的位置,装着气体支柱的长臂的加大的杠杆力臂能抵消比在短臂产生的任何相对的负荷还大的负荷。可调止挡可适应要装这种支撑装置的不同自行车的车架之间的明显的变化。不同型号产生这些变化,大部分与在角板中槽的位置和角度有关,后轮轴插入该角板槽中并锁定在该位置,这一变化可达12mm左右。最好,所述的止挡可与和用来装支撑装置的自行车的座椅撑管和链条撑管相连的角板相接合。这种角板强度高,可承受可调止挡可能施加的负荷。所述的可调止挡可设有一槽,用来安放角板的下边缘。因此所述可调止挡提供了很简单的使托架以及支杆定位的装置,同时,抵抗在受负荷时使托架运动的倾向。在WO90/09818A1所公开的结构中,支杆不往工作位置前方运动,该工作位置与铅垂线接近但略偏向后。用这种装置,如果车胎部分或全瘪,自行车将放得更低,由于骑车人和车子大部分重量直接通过支杆,而一部分重量通过滚轮,因此支杆受到不适当的应力。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特点,所述的支杆可绕在车轮轴后面的一根轴线来回转动,并且可以转过包括通过车轮转轴的铅垂线到与该铅垂线夹一角度的下方位置之间的弧度。因此,在轮胎充气不足的情况下,支杆可向前运动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部分或全瘪轮胎的车轮支在位于所述的铅垂线前面的滚轮上,使更大部分重量通过滚轮传递。当然,在这种情形发生时,骑车人不容易重新再起动车子,不如在车胎正常充气情况下骑车人停车后,支杆不到铅垂线位置,再起动那么容易,但是这也给骑车人一个明确的信号,表示轮胎要重新再充气。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实践中以不同方式来实现,但是,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实例的按本专利技术构造的一个支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1是装有本专利技术支撑装置的自行车的后部的部分侧视示意图;其比例比图2、3、5的比例略小;图2是沿图3中Ⅱ-Ⅱ线截取的部分横剖面图,但是为清楚地示出结构,对剖面线作了一些调整;图3是图2所示的支撑装置剖去部分零件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沿附图说明图1中箭头部方向看到的自行车支撑装置的部分顶视图;图5是图1中箭头V所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的侧视图;图1以简单的形式示出了自行车的后轮11,它有一后轮毂12,其两边装到焊到座椅的后撑管14和链条撑管15的端头的角板13上。自行车有一根装在下面的中轴承座16,它与座椅主撑管17和另一根斜撑管18相连结,该轴承座16装有中轴(脚蹬轴)19的轴承。中轴19上装着链轮(未示出),链条绕在链轮在及在后轮毂12上的飞轮上。自行车还有一脱轨变速齿轮(未示出)。但是,自行车也可以有毂型变速齿轮或不带变速齿轮。制成带凸缘的钢冲压件的一个长托架24,在后轮毂12的附近,与飞轮相对的车架的一侧,与车架相连,在托架24的长度中间,并在其上边缘有一带孔的凸耳25,它被一个后轮轴螺帽夹在该螺帽与角板13之间。支撑装置的支杆(或臂)26的上端有凸耳27,它在托架24的后端与短轴21可转动地连结,可绕一水平轴线转动,该水平轴线与后轮轴12平行,但处在该轴12后面的位置。支杆26被一气体弹簧或其它弹簧28偏压到升起的(或非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该弹簧28的一端与支杆26中间的凸耳29可转动连接,而在弹簧28长度的中间有另一点与后轴承座25前端的短轴30可转动地连接。在托架24的内侧,在可在托架24中转动的销22上装着一安装块(在图1中不能见到,在图4中又省略)安装块有螺纹孔,螺纹孔内拧着一螺栓31,其上端有一支座块31a,它与螺栓可转动地连接,可绕螺栓的纵轴转动。支座块31a开有缺口可放入角板13的下边缘。安装块、螺栓31和支座块31a构成一可调止挡,它把顺时针作用的负荷(如图1所示)从支杆26传到自行车的车架,并可调整支杆26的位置,下面将要详细说明。支杆26的下端装着一轴套32(图4),其中刚性地固定着一空心的横轴33。横轴33的两端装着可自由转动的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接地轮)34、35。在横轴33的中部区有一可自由转动的滚轮36,该滚轮36一般与后轮11的平面对齐,它带有相隔开的两凸缘37,当支撑装置工作时,它们可贴合地与轮胎的两边缘相接合,下面将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轮车的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杆和一使支杆下降的装置,支杆上端与后轮轴或附近可转动地连接,其下端有一横轴,装着支撑轮及一滚轮,而使支杆下降的装置可把横轴拉到低于后轮,使车轮与滚轮接合,而使车轮升离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与一托架向手延伸的部分可转动地连接,该托架的长度中间有一孔,可插进后轮轴,在所述的托架往前延伸部分和在支杆上低于支杆与托架枢轴连接点的下面一点之间连着一根弹簧,在托架上在所述的孔的前面有一止挡,它与车架相接合,防止托架绕后轮轴沿着使托架的前延伸部分升高的方向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纳德韦尔顿谢泼德
申请(专利权)人:唐纳德韦尔顿谢泼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