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养殖池塘原位净化及生态综合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089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虾类养殖池塘的原位净化及生态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池塘干塘曝晒,并平整塘底,将全池进行清塘;一周后加注新水保持土壤湿润;2种植水稻,在池塘四周留出宽6~8米的养殖操作区作为地笼设置和投饲区域,池塘余下区域的塘底点播稻种,稻秧返青后,可随稻的株高逐步提升水位;3)放养日本沼虾苗;池塘水位随稻株生长而加高;4)日本沼虾适时用地笼捕大留小,进行上市销售;水稻成熟后采用割取稻穗的方式进行收割;5)水稻收割后,放养草鱼,利用草鱼将池塘中稻杆消耗掉;6)草鱼及余下日本沼虾全部起捕。与现有池塘净化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更为经济有效,既符合环保趋势又能为养殖户所接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鱼虾类养殖池塘的原位净化及生态 循环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淡水养殖池塘养殖系统中,"尚投入、尚能耗、尚效率"的集约化精养t旲式大幅提 高了水产品产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给生态环境留下了不少危害。肥料、饲料、渔药 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水土污染、病源生物抗药性增强、生态系统脆弱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大量残余饵料和水产养殖动物粪便在特定环境下转化成对养殖对象有毒有害的亚硝 酸盐、氨氮和硫化氢等化合物,所有这些或直接造成了鱼虾类死亡、或降低其免疫力造成病 害的发生。 传统的淡水养殖池塘污染治理中:通过清淤、沉淀、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染物, 或利用化学试剂,或通过种植伊乐藻、菹草等水中植物,或利用浮床种植陆生植物类等生物 方法去除,都存在着资金增加、劳动力大量投入,进而造成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压缩等问题, 难以得到广大养殖户的主动支持。因此,如何变废为宝、提高生态综合利用效率,在环境优 化的同时保护乃至促进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是今后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发展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养殖池塘原位净化及 生态综合利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池塘干塘曝晒,并平整塘底,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将全池泼洒进行清塘;一周后加 注新水保持土壤湿润; 2种植水稻,在池塘四周留出宽6~8米的养殖操作区作为地笼设置和投饲区域,池塘 余下区域的塘底点播稻种,每穴2~3颗,种植面积为池塘水面面积的45~55%,种植间距为 50cm*5〇Cm;稻秧返青后,可随稻的株高逐步提升水位,以水位不淹没心叶为准; 3)放养规格为4000尾/kg的日本沼虾苗4~6万尾/亩;池塘水位随稻株生长而加高, 管理上日本沼虾按其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水稻则无需进行施肥、喷药、搁田的农事措施; 4)日本沼虾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用地笼捕大留小,进行上市销售;水稻成熟后采用割 取稻穗的方式进行收割; 5)水稻收割后,放养规格大于0. 7kg/尾草鱼200~250尾/亩,少用或不用饲料,利用 草鱼将池塘中稻杆消耗掉,其它与其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相同; 6) 草鱼及余下日本沼虾全部起捕。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稻品种为渔稻。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新水先经双层60目~8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注到池 塘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池塘内设置增氧设备。 本专利技术利用水稻原位净化养殖池塘、再用草鱼清除残余秸杆,科学利用了水产养 殖生产中的残余饵料和水产养殖动物粪便,显著降低了养殖池塘底泥、水质中的氮、磷含 量,减少了对外污染的排放,提高了日本沼虾、草鱼的品质。同时,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日本沼虾规 格大,还可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稻米。与现有池塘净化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更为经济有效,既 符合环保趋势又能为养殖户所接受。【附图说明】 图1为养殖池塘示意图; 图2为生产周期示意图; 图3为水稻收获时池塘含氮量比较图; 图4为水稻收获时池塘含磷量比较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总面积30亩,按无公害日 本沼虾池塘养殖技术规范进行。池塘埂坡比为I :2. 5,池深2米,独立进排水,进水经双层 60目~80目聚乙烯网过滤。按0.15kw/亩配备微孔管底增氧设备。 2)4月下旬,将池塘干塘曝晒,并平整塘底,用生石灰75kg/亩~IOOkg/亩全池泼 洒进行清塘。 3)5月中旬,种植水稻,在池塘四周留出宽6~8米的养殖操作区作为地笼设置和 投饲区域,池塘余下区域的塘底点播稻种。稻种应先经过选种、浸种、捂种催芽等步骤处理, 每穴2~3颗,种植面积为池塘水面面积的50%左右,种植间距为50cm*50cm。稻秧返青后, 可随稻的株高逐步提高水位,以水位不淹没心叶为准; 4) 7月中旬,放养规格为4000尾/kg的日本沼虾苗6万尾/亩。放养时水深40~ 50cm,一次性放足,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并要求均匀放养,使其自然游散,不可压 积成堆。放养时避开日本沼虾苗种脱壳高峰期。 5)按无公害日本沼虾池塘养殖技术规范要求投饲、日常管理等,并随着稻株长加 高水位,夏季高温时水深80cm~90cm,9月以后加至110~130cm左右。水稻在奸塘中按 照原生态种植的方式管理。生长期间,一是不进行与普通水稻一样的晒田管理操作;二是无 需施加水稻的专用肥料;三是全生育期不喷施农药。 6)9月上旬~翌年4月上旬,日本沼虾根据市场行情持续实行轮捕,每亩沿塘边摆 放虾笼2只~4只,捕大留小,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虾陆续起捕上市。10月中旬~11月上 旬,当稻穗谷粒颖壳95%以上变黄、籽粒变硬、稻叶逐渐发黄时,采用割取稻穗的方式进行 收割。 7) 11月中旬,水稻收割后,放养0.8kg/尾的大规格草鱼200尾/亩,少用或不用 饲料,利用草鱼将池塘中稻杆消耗掉,其它与草鱼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相同。 8)翌年4月中上旬,草鱼及余下日本沼虾全部起捕。 本次生产性试验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生产周期后,试验塘平均每亩产 虾88. 2kg、稻谷162. 5kg、草鱼286. 7kg,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表1放养及收获情况【主权项】1.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将池塘干塘曝晒,并平整塘底,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将全池泼洒进行清塘;一周后加注 新水保持土壤湿润; 种植水稻,在池塘四周留出宽6~8米的养殖操作区作为地笼设置和投饲区域,池塘 余下区域的塘底点播稻种,每穴2~3颗,种植面积为池塘水面面积的45~55%,种植间距为 50cm*5〇Cm;稻秧返青后,可随稻的株高逐步提升水位,以水位不淹没心叶为准; 放养规格为4000尾/kg的日本沼虾苗4~6万尾/亩;池塘水位随稻株生长而加高,管 理上日本沼虾按其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水稻则无需进行施肥、喷药、搁田的农事措施; 日本沼虾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用地笼捕大留小,进行上市销售;水稻成熟后采用割取 稻穗的方式进行收割; 水稻收割后,放养规格大于〇. 7kg/尾草鱼200~250尾/亩,少用或不用饲料,利用草 鱼将池塘中稻杆消耗掉,其它与其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相同; 草鱼及余下日本沼虾全部起捕。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水稻品种为渔稻。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新水先经双层60目~8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再加注到池塘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池塘内设置增氧设备。【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虾类养殖池塘的原位净化及生态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池塘干塘曝晒,并平整塘底,将全池进行清塘;一周后加注新水保持土壤湿润;2种植水稻,在池塘四周留出宽6~8米的养殖操作区作为地笼设置和投饲区域,池塘余下区域的塘底点播稻种,稻秧返青后,可随稻的株高逐步提升水位;3)放养日本沼虾苗;池塘水位随稻株生长而加高;4)日本沼虾适时用地笼捕大留小,进行上市销售;水稻成熟后采用割取稻穗的方式进行收割;5)水稻收割后,放养草鱼,利用草鱼将池塘中稻杆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淡水养殖池塘原位净化及生态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池塘干塘曝晒,并平整塘底,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将全池泼洒进行清塘;一周后加注新水保持土壤湿润;种植水稻,在池塘四周留出宽6~8米的养殖操作区作为地笼设置和投饲区域,池塘余下区域的塘底点播稻种,每穴2~3颗,种植面积为池塘水面面积的45~55%,种植间距为50cm*50cm;稻秧返青后,可随稻的株高逐步提升水位,以水位不淹没心叶为准;放养规格为4000尾/kg的日本沼虾苗4~6万尾/亩;池塘水位随稻株生长而加高,管理上日本沼虾按其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水稻则无需进行施肥、喷药、搁田的农事措施;日本沼虾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用地笼捕大留小,进行上市销售;水稻成熟后采用割取稻穗的方式进行收割;水稻收割后,放养规格大于0.7kg/尾草鱼200~250尾/亩,少用或不用饲料,利用草鱼将池塘中稻杆消耗掉,其它与其无公害养殖管理要求相同;草鱼及余下日本沼虾全部起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陈凡蒋静郭水荣杭勇吴殿星叶键陈加红高远明施礼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