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岩心夹持器及其方形导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012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包括用于和注入口相对设置的导流板以及用于和方形岩心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导流板为正方形,支撑圈连接于导流板的边缘并且与导流板组成与方形岩心相对设置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在进行测试之前,将该方形导流槽放置于注入口与方形岩心的端面之间,导流板、支撑圈和方形岩心的端面三者形成一个腔体,从多个通孔注入的流体可以充满该腔体,流体与方形岩心的端面之间则形成一个面对面的流体流动模型,因此,本方案可以扩大流体与方形岩心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流体注入方形岩心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方形导流槽的方岩心夹持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方岩心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方岩心夹持器及其方形导流槽
技术介绍
为了模拟采油过程中流体注入地层的过程,一般采用流体注入岩心模型的方式进行试验,用以考查流体在岩心的渗流特性。现有的方岩心模型包括方岩心和方岩心夹持器,其中,方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管、橡皮管、夹持器密封盖、注入口以及出液口。在测试流体的渗流特性时,从注入口通过管线注入指定流体,流体流经方岩心后从出液口流出。现有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为一个细长的孔径约为2mm的孔道,孔道的开口与岩心端面相对设置。流体在方岩心的端面形成一个点对面的流动,模拟一个宏观油田化学驱近井地带注入模式来考查流体的渗流特性。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由于点对面的流动方式不利于流体的流动,同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现有的注入方式会存在死体积,即流体不能到达方岩心的某些角落位置,从而使试验得到的结论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增大了部分流体堵塞方岩心端面的几率。因此,如何使流体更有利于注入方岩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冋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该方形导流槽可以使流体更利于注入方岩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所述方形导流槽用于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和方形岩心端面之间,所述方形导流槽包括用于和所述注入口相对设置的导流板以及用于和所述方形岩心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所述导流板为正方形,所述支撑圈连接于所述导流板的边缘并且与所述导流板组成与所述方形岩心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多个所述通孔排列成多个圆周。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多个所述圆周同心布置。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每个所述圆周上的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多个所述通孔均为圆孔。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mm。优选地,在上述方形导流槽中,所述支撑圈的厚度为2mm。本技术提供的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包括用于和注入口相对设置的导流板以及用于和方形岩心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导流板为正方形,支撑圈连接于导流板的边缘并且与导流板组成与方形岩心相对设置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在测试流体的渗流特性之前,将该方形导流槽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与方形岩心的端面之间,支撑圈与导流板组成一个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与方形岩心的端面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通过多个通孔与注入口连通,从多个通孔注入的流体可以充满该腔体,流体与方形岩心的端面之间则形成一个面对面的流体流动模型,因此,本方案可以扩大流体与方形岩心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流体注入方形岩心中,还能使流体到达方形岩心内部各个角落,同时减小了流体堵塞岩心端面的几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该方岩心夹持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形导流槽。该方岩心夹持器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方形导流槽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方形导流槽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方形导流槽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安装有方形岩心的方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注入口 -1、夹持器密封盖_2、方形导流槽_3、夹持器管-4、橡皮管_5、方形岩心-6、出液口 -7、导流板-31、通孔-32、支撑圈-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方形导流槽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的方形导流槽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安装有方形岩心的方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方案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用于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 I和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该方形导流槽3包括用于和注入口 I相对设置的导流板31以及用于和方形岩心6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33,导流板31为正方形,支撑圈33连接于导流板31的边缘并且与导流板31组成与方形岩心6相对设置的凹槽,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32。为了使流体注入方形岩心6时的流动更加均匀,本方案中的多个通孔32可以按照矩阵形状、圆周形状或其他形状等均匀排列分别。优选地,本方案将多个通孔32排列成多个圆周,更加优选地,多个圆周同心布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方案中的多个通孔32分布成6个同心布置的圆周,由内到外的6个圆周的直径可以根据导流板31的具体大小进行设置,具体的,本方案中的由内到外的6个圆周的半径分别为3mm、7mm、11mm、15mm、19mm和23mm0为了进一步使通孔32分布均匀,优选地,本方案中每个圆周上的多个通孔32也均匀分布,即多个通孔32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通孔32可以设计成多种形状的孔,为了加工方便,优选地,本实施例方案中的通孔32均为圆孔。具体的,这些圆孔的直径为2_,当然也可以根据导流板31具体的尺寸设置不同大小的通孔32。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圈33的作用是用于和导流板31组成一个凹槽,并且使凹槽与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形成一个腔体,以使流体充满腔体,从而使流体以面对面的流动模型注入方形岩心6。支撑圈3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于导流板31,例如焊接、一体铸造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优选地,本方案将支撑圈33和导流板31设计成一体结构。由于注入口 I与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的空间有限,因此,本实施例方案将支撑圈33的厚度设计为2_,即腔体的厚度为2mm。在测试流体的渗流特性之前,将该方形导流槽3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 I与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导流板31、支撑圈33和方形岩心6的端面三者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通过多个通孔32与注入口 I连通,从多个通孔32注入的流体可以充满该腔体,流体与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则形成一个面对面的流体流动模型,因此,本方案可以扩大流体与方形岩心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流体注入方形岩心6中,还能使流体到达方形岩心6内部各个角落,同时减小了流体堵塞岩心端面的几率。请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安装有方形岩心的方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方岩心夹持器,具体的,该方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管4、橡皮管5、注入口 1、出液口 7、夹持器密封盖2和方形导流槽3,测试时,方形岩心6放置于橡皮管5内部,并将方形导流槽3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 I和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流体从注入口 I注入,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岩心夹持器的方形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导流槽(3)用于设置于方岩心夹持器的注入口(1)和方形岩心(6)的端面之间,所述方形导流槽(3)包括用于和所述注入口(1)相对设置的导流板(31)以及用于和所述方形岩心(6)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支撑圈(33),所述导流板(31)为正方形,所述支撑圈(33)连接于所述导流板(31)的边缘并且与所述导流板(31)组成与所述方形岩心(6)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通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胡俊杨涛伍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