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腿,包括用于连接锚的海床锚链、水下锚链、一个或以上的浮子、浮体和用于连接网箱的系泊缆绳;海床锚链放置在海床上,浮体和系泊缆绳浮在海面上,水下锚链的下端与海床锚链连接、上端与浮体连接,系泊缆绳与水下锚链的上端连接,各个浮子相间隔的连接在水下锚链上,使得水下锚链位于相邻两个浮子之间、最上方浮子与浮体之间、最下方浮子与海床锚链之间的锚链段分别形成悬链线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级悬链线形的锚链段对浮体起到动力缓冲作用,从而限制了网箱的位移,大大的节省了网箱养殖海域所需占用的面积,并提高了网箱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减小网箱的受力,提高了网箱浮管框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腿。
技术介绍
目前网箱锚泊系统大多为多点系泊,一般选取6?8个锚泊点,以确保网箱在遭受不定向环境合力时网箱位于指定区域。如图1所示,现有的锚泊系统采用一截锚链2加一截锚绳9的组合方式形成锚腿直接绑系于网箱浮管框架上,锚腿总长度的确定原则为满足使得锚绳在绷紧状态下与海平面形成17?25°的夹角即可。如此,将有6?8根长长的锚腿对称布置于以网箱为圆心的周围,同时由于当网箱遭遇环境合力F时会出现移位A,使得受力的锚绳9与海平面的夹角由25°变为17。,且海床上锚链2会部分离开海床、其离开海床长度为C。当环境合力F再增加,势必导致位移A、长度C继变大大,海床上的锚链2逐渐不能提供有效的摩擦力,同时使得锚I的抓地力减小,发生走锚,使得网箱原先的对称锚泊布置失效。不仅如此,在此情况下,锚腿受力增加的同时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因,网箱的浮管框架直接遭受的力也随之增加,且受力的角度时刻在发生变化,如此网箱的浮管框架系统遭受的力为交变外力,加速了框架系泊点处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腿,包括用于连接锚的海床锚链,所述海床锚链放置在海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箱系泊锚腿还包括水下锚链、一个或以上的浮子、浮体和用于连接网箱的系泊缆绳;浮体和系泊缆绳浮在海面上,水下锚链的下端与所述海床锚链连接、上端与浮体连接,系泊缆绳与水下锚链的上端连接,各个浮子相间隔的连接在水下锚链上,使得水下锚链位于相邻两个浮子之间、最上方浮子与浮体之间、最下方浮子与海床锚链之间的锚链段分别形成悬链线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所述的各个浮子均匀间隔分布在水下锚链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网箱系泊锚腿还包括沉子;沉子系挂在所述形成悬链线形的锚链段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浮子为流线形浮子、球形浮子或筒形浮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浮体为流线形浮体、球形浮体或筒形浮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沉子为流线形沉子、球形沉子或筒形沉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下锚链的下端与所述海床锚链之间、所述水下锚链的上端与浮体之间、所述水下锚链与浮子之间、所述系泊缆绳与水下锚链的上端之间均通过锚卸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通过在水下锚链上连接浮体形成多级悬链线形的锚链段,对浮体起到动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限制了网箱的位移,大大的节省了网箱养殖海域所需占用的面积,并提高了网箱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减小网箱的受力,提高了网箱浮管框架的安全性;并且,由于本技术的锚腿设有浮体,使得锚腿在风浪流环境外力作用下受力需要的回复力由浮体提供,免去了由网箱浮管框架提供回复力的负担,其优越性远远超过早期直接系固于浮管框架;第二,本技术通过在形成悬链线形的锚链段上系挂沉子7,能够提升悬链线形锚链段的缓冲效果;第三,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既适用于多点系泊深水网箱,也适用于单点系泊网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网箱系泊锚腿在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后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2-3为图2-1的II部放大示意图;图2-4为图2-1的III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在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后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与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的效果对比示意图;图中,虚线部分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网箱系泊锚腿状态,实线部分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后的网箱系泊锚腿状态,即:P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网箱8所在的位置,P’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后网箱8所在的位置,9表示现有技术中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锚绳,9’表示现有技术中受环境合力F作用后的锚绳,2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海床锚链,2’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海床锚链,5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浮体,5’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后的浮体,3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水下锚链,3’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后的水下锚链,4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前的浮子,4’表示受环境合力F作用后的浮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1至图2-4所示,本技术的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腿,包括用于连接锚I的海床锚链2、水下锚链3、浮子4、浮体5、用于连接网箱8的系泊缆绳6和沉子?。上述海床锚链2放置在海床上,浮体5和系泊缆绳6浮在海面上,水下锚链3的下端与海床锚链2连接、上端与浮体5连接,系泊缆绳6与水下锚链3的上端连接。水下锚链3上连接有两个浮子4,该两个浮子4在水下锚链3上均匀间隔分布设置,使得水下锚链3位于相邻两个浮子4之间、最上方浮子4与浮体5之间、最下方浮子4与海床锚链2之间的锚链段分别形成悬链线形,该三段形成悬链线形的锚链段上分别系挂有一个沉子7。上述浮子4可以为流线形浮子、球形浮子、筒形浮子或其它形式,浮体5可以为流线形浮体、球形浮体、筒形浮体或其它形式,沉子7可以为流线形沉子、球形沉子、筒形沉子或其它形式。上述水下锚链3的下端与海床锚链2之间、水下锚链3的上端与浮体5之间、水下锚链3与浮子4之间、系泊缆绳6与水下锚链3的上端之间均通过锚卸扣10连接。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和图4所示,在环境合力F的作用下,网箱8发生位移,其所在位置由P移动到P’,使得网箱8与浮体5之间产生作用力,导致网箱8带动浮体5随其一起移动。对于浮体5来说,其发生位移时还会与水下锚链3之间产生作用力,而由于水下锚链3通过与其连接的两个浮子4形成了三段悬链线形的锚链段,使得水下锚链3对浮体5产生了缓冲作用力,该缓冲作用力能够部分抵消网箱8对浮体5的作用力,从而阻碍浮体5随网箱8移动,使得应用本技术锚腿的网箱8在受到相同的环境合力F作用时,其发生的位移B远小于应用现有技术锚腿的网箱8所发生的位置A,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海床锚链2离开海床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网箱系泊锚腿通过在水下锚链3上连接浮体5形成多级悬链线形的锚链段,对浮体5起到动力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限制了网箱8的位移,大大的节省了网箱养殖海域所需占用的面积,并提高了网箱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减小网箱8的受力,提高了网箱浮管框架的安全性。并且,由于本技术的锚腿设有浮体5,使得锚腿在风浪流环境外力作用下受力需要的回复力由浮体5提供,免去了由网箱浮管框架提供回复力的负担,其优越性远远超过早期直接系固于浮管框架。上述水下锚链3对浮体5产生的缓冲作用力是由上至下的各级形成悬链线形的锚链段逐级传递形成的,水下锚链3所形成的悬链线形锚链段数量越多,则所能起到的缓冲效果越好、同时成本也越高。因此,上述水下锚链3上也可以仅连接一个浮子4或者连接三个或以上的浮子4,设置浮子4的数量应依据养殖海域的水深与水文、环境合力的大小以及锚腿的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进行计算得出浮子4的设置方式。本技术通过在形成悬链线形的锚链段上系挂沉子7,能够提升悬链线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动力缓冲功能的网箱系泊锚腿,包括用于连接锚(1)的海床锚链(2),所述海床锚链(2)放置在海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箱系泊锚腿还包括水下锚链(3)、一个或以上的浮子(4)、浮体(5)和用于连接网箱(8)的系泊缆绳(6);浮体(5)和系泊缆绳(6)浮在海面上,水下锚链(3)的下端与所述海床锚链(2)连接、上端与浮体(5)连接,系泊缆绳(6)与水下锚链(3)的上端连接,各个浮子(4)相间隔的连接在水下锚链(3)上,使得水下锚链(3)位于相邻两个浮子(4)之间、最上方浮子(4)与浮体(5)之间、最下方浮子(4)与海床锚链(2)之间的锚链段分别形成悬链线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敏,陶启友,胡昱,黄小华,郭根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