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包括外钳和内钳,外钳呈圆弧状,外钳的内圆弧边缘设有钳齿,钳齿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之间相互接触;内钳包括上钳和下钳,上钳和下钳均呈圆弧状,上钳位于下钳的上方,上钳和下钳的内圆弧边缘均设有钳齿,钳齿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之间相互接触;外钳的一端与内钳的一端活动连接,外钳与内钳可相对转动,外钳的端部位于上钳和下钳之间,内钳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手柄的端部位于上钳和下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持接触面积大;不易损伤管材;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质管材夹持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地质管材夹持工具有金刚石夹持工具和硬质合金夹持工具。金刚石夹持工具是用电镀等方法将硬而脆的金刚石颗粒附着在夹持面表面,金刚石单个夹持点硬度高,夹持压强大,容易夹伤管材;由于金刚石较脆,在使用中容易脱落,导致夹持工具失效,金刚石夹持工具的平均夹持次数为3200次。硬质合金夹持工具是将三块方形合金焊接在夹持面,夹持工具与管材为线接触,夹持压强大,容易夹伤管材;合金比较脆,在使用过程中易崩裂而使夹持工具失效,硬质合金夹持工具平均夹持次数为4000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夹持接触面积大、不易损伤管材、使用寿命长的地质管材夹持工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包括外钳和内钳,所述外钳呈圆弧状,外钳的内圆弧边缘设有钳齿,所述钳齿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内钳包括上钳和下钳,上钳和下钳均呈圆弧状,上钳位于下钳的上方,上钳和下钳的内圆弧边缘均设有钳齿,所述钳齿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外钳的一端与内钳的一端活动连接,外钳与内钳可相对转动,外钳的端部位于上钳和下钳之间,所述内钳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手柄的端部位于上钳和下钳之间。进一步,所述外钳的钳齿的数量为8?15个,所述上钳和下钳的钳齿的数量为8?15个。进一步,所述上钳和下钳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外钳的一端通过销子与内钳的一端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夹持面的钳齿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钳齿相互接触形成一个整体,夹持面整体硬度高,夹持接触面积大,不易损伤管材,使用寿命长,平均夹持次数为6500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外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一外钳,2—销子,3—钳齿,4一内钳,4-1 一上钳,4-2—下钳,4-3—连接块,5—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外钳I和内钳4,参照图2,外钳I呈圆弧状,外钳I的内圆弧边缘设有钳齿3,钳齿3的数量为8个,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参照图3,内钳4包括上钳4-1和下钳4-2,上钳4-1和下钳4-2均呈圆弧状,上钳4-1位于下钳4-2的上方,上钳4_1和下钳4_2通过连接块4-3固定连接,上钳4-1和下钳4-2的内圆弧边缘均设有钳齿3,钳齿3的数量均为8个,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参照图1,外钳I的一端通过销子2与内钳4的一端活动连接,外钳I与内钳4可相对转动,外钳I的端部位于上钳4-1和下钳4-2之间,内钳4的另一端设有手柄5,手柄5的端部位于上钳4-1和下钳4-2之间。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外钳I的钳齿3的数量为12个,上钳4-1和下钳4-2的钳齿3的数量均为12个。其余同实施例1。本技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加工外钳铸造件:将金属熔融体浇注到外钳铸模的型腔内,自然冷却,得到圆弧状的外钳铸造件;(2)加工外钳铸造件凹槽:在外钳铸造件的内圆弧边缘加工圆弧形的凹槽,圆弧形的凹槽之间的间距为I?2mm,相邻的圆弧形的凹槽之间形成凸起;(3)堆焊,形成钳齿3:在外钳铸造件的内圆弧边缘的凸起上堆焊,使焊条熔液充填凸起两侧的凹槽,形成钳齿3,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4)抛光、清除焊渣:将钳齿3抛光、清除周边飞溅的焊渣,得到外钳成型件;(5)加工内钳铸造件:将金属熔融体浇注到内钳铸模的型腔内,自然冷却,得到内钳铸造件,内钳铸造件包括上钳铸造件和下钳铸造件,上钳铸造件和下钳铸造件均呈圆弧状;(6)加工内钳铸造件凹槽:在上钳铸造件和下钳铸造件的内圆弧边缘加工圆弧形的凹槽,圆弧形的凹槽之间的间距为I?2mm,相邻的圆弧形的凹槽之间形成凸起;(7)堆焊,形成钳齿3:在上钳铸造件和下钳铸造件的内圆弧边缘的凸起上堆焊,使焊条熔液充填凸起两侧的凹槽,形成钳齿3,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8)抛光、清除焊渣:将钳齿3抛光、清除周边飞溅的焊渣,得到内钳成型件,内钳成型件包括上钳成型件和下钳成型件;(9)加工手柄5:将金属熔融体浇注到手柄铸模的型腔内,自然冷却,得到手柄成型件;(10)组装:将步骤(4)中得到的外钳成型件的一端与步骤(8)中得到的内钳成型件的一端活动连接,将内钳成型件的另一端与步骤(9)中得到的手柄成型件连接,使手柄成型件的端部位于上钳成型件和下钳成型件之间;组装完成后,得到地质管材夹持工具。步骤(3)和步骤(7)中,堆焊采用铬钼堆焊条,铬钼堆焊条在使用前,放入200。?250°的烘箱中烘烤2?3小时,堆焊时平稳移动焊点,无明显对接点。本技术使用时,将管材放入外钳I和内钳4形成的圆弧内,转动手柄5,手柄5带动内钳4转动,使外钳I和内钳4将管材牢牢夹紧。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钳齿相互接触形成一个整体,夹持面整体硬度高,夹持接触面积大,不易损伤管材,使用寿命长,平均夹持次数为6500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主权项】1.一种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包括外钳(I)和内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I)呈圆弧状,外钳(I)的内圆弧边缘设有钳齿(3),所述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内钳(4)包括上钳(4-1)和下钳(4-2),上钳(4-1)和下钳(4-2)均呈圆弧状,上钳(4-1)位于下钳(4-2)的上方,上钳(4-1)和下钳(4-2)的内圆弧边缘均设有钳齿(3),所述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外钳(I)的一端与内钳(4)的一端活动连接,外钳(I)与内钳(4)可相对转动,外钳(I)的端部位于上钳(4-1)和下钳(4-2)之间,所述内钳(4)的另一端设有手柄(5),手柄(5)的端部位于上钳(4-1)和下钳(4-2)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I)的钳齿(3)的数量为8?15个,所述上钳(4-1)和下钳(4-2)的钳齿(3)的数量为8?15个。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4-1)和下钳(4-2 )通过连接块(4-3 )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I)的一端通过销子(2)与内钳(4)的一端活动连接。【专利摘要】地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质管材夹持工具,包括外钳(1)和内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1)呈圆弧状,外钳(1)的内圆弧边缘设有钳齿(3),所述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内钳(4)包括上钳(4‑1)和下钳(4‑2),上钳(4‑1)和下钳(4‑2)均呈圆弧状,上钳(4‑1)位于下钳(4‑2)的上方,上钳(4‑1)和下钳(4‑2)的内圆弧边缘均设有钳齿(3),所述钳齿(3)的上表面为平面,钳齿(3)的两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面,相邻的钳齿(3)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外钳(1)的一端与内钳(4)的一端活动连接,外钳(1)与内钳(4)可相对转动,外钳(1)的端部位于上钳(4‑1)和下钳(4‑2)之间,所述内钳(4)的另一端设有手柄(5),手柄(5)的端部位于上钳(4‑1)和下钳(4‑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钢,曾波,肖怀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锐合钻石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