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包括:曳引系统、平衡系统和支架系统,所述的曳引系统由两个轿顶返绳轮、一个曳引轮、一个对重返绳轮和曳引钢丝绳组成;所述的平衡系统由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个平衡重和平衡重吊挂绳组成,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设在井顶的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在保证曳引能力的条件下,确定轿厢自重,多余重量为平衡重的重量,解决了因轿厢自重大,对重的重量也相应大,对曳引机的主轴压力也大,解决了曳引机载重大会加大各机构的负荷和影响曳引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电梯载重大,由于汽车要进入轿厢,轿厢由于面积大,如5000kg曳引传动汽 车电梯,要求轿厢面积3000X 7200 = 21600000mm2= 21. 6m2,最大提升高度H = 30-50m。 针对这种电梯的使用要求,我们按三框架六导轨结构设计轿厢,轿厢自重7500kg左右,轿 厢自重大,对重的重量也相应大,对曳引机的主轴压力也大,曳引机载重大会加大各机构的 负荷,影响曳引机使用寿命,另外曳引轮比压大加快曳引轮的磨损,曳引钢丝绳拉力过大, 不能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如果安全钳动作,对主导轨的压弯力也大,主导轨强度有较大影 响,如果轿厢撞击缓冲器,撞击力大,对轿厢下梁、底板梁、拉杆等构件的强度也有较大的影 响。为了减小以上由轿厢自重过大带来的多种不利影响,有必要设计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 衡机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使电梯各机构受力 相对减小,可以解决汽车电梯"安全受到有效控制"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包括:曳引系统、平衡系统和支架系统,所述的 曳引系统由两个轿顶返绳轮、一个曳引轮、一个对重返绳轮和曳引钢丝绳组成,两个轿顶返 绳轮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固定在轿厢上端,曳引轮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井顶上,曳引钢丝绳 的其中一端固定在井顶上,曳引钢丝绳先绕过两轿顶返绳轮下端,再按序绕过曳引轮和对 重返绳轮,曳引钢丝绳另一端与井顶固定连接,对重返绳轮连接对重;所述的平衡系统由两 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个平衡重和平衡重吊挂绳组成,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设在 井顶的同一平面上,其中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设在轿厢的上方,平衡系统机房导轮二设 在井顶的一侧,平衡重设在对重对应的另一侧,平衡重吊挂绳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在轿厢 上,平衡重吊挂绳绕过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与平衡重连接。 本技术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为了减小由轿厢 自重过大带来的多种不利影响,采用平衡装置平衡掉部分轿厢自重,在保证曳引能力的条 件下,确定轿厢自重,多余重量为平衡重的重量,解决了因轿厢自重大,对重的重量也相应 大,对曳引机的主轴压力也大,解决了曳引机载重大会加大各机构的负荷和影响曳引机使 用寿命的问题,能延长曳引机使用寿命;解决了因曳引轮比压大加快曳引轮的磨损,曳引钢 丝绳拉力过大,不能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的问题,汽车电梯安全受到有效控制。【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曳引系统1、平衡系统2和支架系统,所述的曳引系 统1由两个轿顶返绳轮15、一个曳引轮14、一个对重返绳轮12和曳引钢丝绳11组成,两个 轿顶返绳轮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固定在轿厢3上端,曳引轮14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井顶17 上,曳引钢丝绳11的其中一端固定在井顶上,曳引钢丝绳先绕过两轿顶返绳轮下端,再按 序绕过曳引轮和对重返绳轮,曳引钢丝绳另一端与井顶固定连接,对重返绳轮连接对重13 ; 所述的平衡系统2由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个平衡重24和平衡重吊挂绳23组成,两 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设在井顶的同一平面上,其中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 21设在轿厢 的上方,平衡系统机房导轮二22设在井顶的一侧,平衡重设在对重对应的另一侧,平衡重 吊挂绳2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在轿厢上,平衡重吊挂绳绕过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与 平衡重连接。 为了满足使用电梯的特殊要求,GB/7588-2003标准8. 2. 2载货电梯中有一段对非 商用汽车电梯的要求。"专供批准的且受过训练的使用者使用的非商用汽车电梯,额定载重 量应按单位轿厢面积不小于200kg/m2计算" 近日有用户要求订购5000kg曳引传动汽车电梯,用户要求轿厢面积AAxBB = 3000X7200 = 21600000mm2= 21. 6m2。轿门宽 2. 6m,轿门高 2. 8m,最大提升高度 H = 41m。 针对这种电梯的使用要求,我们按三框架六导轨结构设计轿厢,轿厢自重7500kg左右,轿 厢自重大,对重的重量也相应大,对曳引机的主轴压力也大,曳引机载重大会加大各机构的 负荷,影响曳引机使用寿命,另外曳引轮比压大加快曳引轮的磨损,曳引钢丝绳拉力过大, 不能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如果安全钳动作,对主导轨的压弯力也大,主导轨强度有较大影 响,如果轿厢撞击缓冲器,撞击力大,轿厢下梁,底板梁,拉杆等构件的强度也有较大的影 响。为了减小以上由轿厢自重过大带来的多种不利影响,申请人用上述平衡装置采用平衡 重的方法,平衡掉部分轿厢自重。首先计算电梯的曳引能力,在保证曳引能力的条件下,确 定轿厢自重,多余重量为平衡重的重量。这一技术设计也是国内首次采用,可以解决汽车电 梯"安全受到有效控制"的要求。 1.计算曳引能力: a)条件: 曳引机选用佛山汇菱YJ300型5000kg,0· 5m/s, 2 : 1吊挂,主轴最大静载19000kg 曳引轮节径Dt= 720mm,曳引绳6χΦ 16-25,绳槽β = 95°,γ = 40°供货要求: β = 94°,γ = 30°,以改善比压条件和曳引绳强度。 b)按GB7588-2003标准,附录D2的规定; 用150 %额定载重量进行安全钳动作实验。 用150 %额定载重量进行静态曳引检查。 c)参数确定: 轿厢平衡重平除后留下重量:G' = 4800kg 曳引钢丝绳附加重Φ 16_8xl9s+Fc绳 1570/1770绳,最小破断力拉力为123KN。【主权项】1. 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包括:曳引系统(I)、平衡系统(2)和支架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系统⑴由两个轿顶返绳轮(15)、一个曳引轮(14)、一个对重返绳轮 (12)和曳引钢丝绳(11)组成,两个轿顶返绳轮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固定在轿厢(3)上端, 曳引轮(14)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井顶(17)上,曳引钢丝绳(11)的其中一端固定在井顶上, 曳引钢丝绳先绕过两轿顶返绳轮下端,再按序绕过曳引轮和对重返绳轮,曳引钢丝绳另一 端与井顶固定连接,对重返绳轮连接对重(13);所述的平衡系统(2)由两个平衡系统的机 房导轮、一个平衡重(24)和平衡重吊挂绳(23)组成,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设在井顶的 同一平面上,其中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21)设在轿厢的上方,平衡系统机房导轮二(22) 设在井顶的一侧,平衡重设在对重对应的另一侧,平衡重吊挂绳(2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在轿厢上,平衡重吊挂绳绕过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与平衡重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包括:曳引系统、平衡系统和支架系统,所述的曳引系统由两个轿顶返绳轮、一个曳引轮、一个对重返绳轮和曳引钢丝绳组成;所述的平衡系统由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个平衡重和平衡重吊挂绳组成,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设在井顶的同一平面上,本技术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在保证曳引能力的条件下,确定轿厢自重,多余重量为平衡重的重量,解决了因轿厢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大汽车电梯平衡机构装置,包括:曳引系统(1)、平衡系统(2)和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系统(1)由两个轿顶返绳轮(15)、一个曳引轮(14)、一个对重返绳轮(12)和曳引钢丝绳(11)组成,两个轿顶返绳轮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固定在轿厢(3)上端,曳引轮(14)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井顶(17)上,曳引钢丝绳(11)的其中一端固定在井顶上,曳引钢丝绳先绕过两轿顶返绳轮下端,再按序绕过曳引轮和对重返绳轮,曳引钢丝绳另一端与井顶固定连接,对重返绳轮连接对重(13);所述的平衡系统(2)由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个平衡重(24)和平衡重吊挂绳(23)组成,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设在井顶的同一平面上,其中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一(21)设在轿厢的上方,平衡系统机房导轮二(22)设在井顶的一侧,平衡重设在对重对应的另一侧,平衡重吊挂绳(2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在轿厢上,平衡重吊挂绳绕过两个平衡系统的机房导轮与平衡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浩,蒋代波,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浩,蒋代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