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空调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9741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9:36
本通风空调送风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圆形容腔、沿容腔切线方向设置于壳体上的进风管、连接于进风管的鼓风机、分别设置于壳体两端的出风管Ⅰ和出风管Ⅱ、设置于出风管Ⅰ和出风管Ⅱ内且分别与容腔连通的出风孔Ⅰ和出风孔Ⅱ。鼓风机吹出的风经进风管进入容腔,由于进风管与容腔相切,因此气流在容腔中形成涡流,中心层位置的气流失去能量,动能降低,速度降低,温度降低。冷风经风阀反射后通过出风管Ⅰ输出,而热风通过风阀与出风孔Ⅱ之间的间隙排出。从而有效确保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空调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通风空调送风系统中,其利用鼓风机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送入室内,但是当冬天空气冷时,其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当夏天空气热时,其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因此会增加空调系统制冷或制热时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根据室外温度调整送风温度的通风空调送风系统。本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通风空调送风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圆形容腔、沿容腔切线方向设置于壳体上的进风管、连接于进风管的鼓风机、分别设置于壳体两端的出风管I和出风管I1、设置于出风管I和出风管II内且分别与容腔连通的出风孔I和出风孔II,所述出风孔I和出风孔II分别与送风管I与送风管II相连接,所述送风管I与送风管II分别连接于换向阀I和换向阀II的输入口,所述换向阀I和换向阀II的一输出口与入风管17连接于三通,所述入风管的出口端设置于室内,所述换向阀I和换向阀II的另一输出口分别连接有排风管I和排风管II,所述出风管II的头端内部设置有圆锥形的风阀,所述风阀与出风孔II之间留有间隙。为了实现调整冷风气流和热风气流的流量,还包括设置于风阀后方的螺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出风管II上的螺母、安装于出风管II上的电机以及分别安装于螺母以及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I以及齿轮II,所述螺母旋合于螺杆上,所述齿轮I与齿轮II相啮合。为了实现自动变化空调送风系统的送风温度,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室外和室内的温度传感器I以及温度传感器II,所述温度传感器I以及温度传感器II经控制器连接于换向阀I和换向阀II。为了防止风阀旋转时发生脱落,上述螺杆尾端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鼓风机吹出的风经进风管进入容腔,由于进风管与容腔相切,因此气流在容腔中形成涡流,涡流的旋转角速度愈靠近中心位置愈大,由于角速度不同,在自由涡流的层与层之间就产生了摩擦。中心位置的气流速度最大,摩擦结果是将能量传递给外层角速度较低的气流,中心层位置的气流失去能量,动能降低,速度降低,温度降低。冷风经风阀反射后通过出风管I输出,而热风通过风阀与出风孔II之间的间隙排出,当室外温度高时,换向阀I和换向阀II动作,从而将冷风从送风管I经入风管送入室内,而热风通过排风管II排出到室外环境。当室外温度低时,换向阀I和换向阀II动作,从而将热风从送风管II经入风管送入室内,而冷风通过排风管I排出到室外。从而有效确保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风阀调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进风管与壳体连接部位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鼓风机2.壳体3.出风管I 4.出风管II 5.进风管6.容腔7.出风孔I 8.出风孔II 9.风阀10.送风管I 11.送风管II 12.换向阀I 13.换向阀II 14.排风管I 15.排风管II 16.三通17.入风管18.温度传感器I 19.温度传感器II 20.螺杆21.轴承22.螺母23.齿轮I 24.电机25.齿轮II 26.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通风空调送风系统,包括壳体2、设置于壳体2内的圆形容腔6、沿容腔6切线方向设置于壳体2上的进风管5、连接于进风管5的鼓风机1、分别设置于壳体2两端的出风管I 3和出风管II 4、设置于出风管I 3和出风管II 4内且分别与容腔6连通的出风孔I 7和出风孔II 8,出风孔I 7和出风孔II 8分别与送风管I 10与送风管II 11相连接,送风管I 10与送风管II 11分别连接于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的输入口,换向阀I12和换向阀II 13的一输出口与入风管17连接于三通16,入风管17的出口端设置于室内,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的另一输出口分别连接有排风管I 14和排风管II 15,出风管II 4的头端内部设置有圆锥形的风阀9,风阀9与出风孔II 8之间留有间隙。鼓风机I吹出的风经进风管5进入容腔6,由于进风管5与容腔6相切,因此气流在容腔6中形成涡流,涡流的旋转角速度愈靠近中心位置愈大,由于角速度不同,在自由涡流的层与层之间就产生了摩擦。中心位置的气流速度最大,摩擦结果是将能量传递给外层角速度较低的气流,中心层位置的气流失去能量,动能降低,速度降低,温度降低。冷风经风阀9反射后通过出风管I 3输出,而热风通过风阀9与出风孔II 8之间的间隙排出,当室外温度高时,换向阀I12和换向阀II 13动作,从而将冷风从送风管I 10经入风管17送入室内,而热风通过排风管II 15排出到室外环境。当室外温度低时,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动作,从而将热风从送风管II 11经入风管17送入室内,而冷风通过排风管I 14排出到室外。从而有效确保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还可以包括设置于风阀9后方的螺杆20、通过轴承21转动安装于出风管II 4上的螺母22、安装于出风管II 4上的电机24以及分别安装于螺母22以及电机24输出轴上的齿轮I 23以及齿轮II 25,螺母22旋合于螺杆20上,齿轮I 23与齿轮II 25相啮合。电机24转动其驱动齿轮II 25转动齿轮II 25带动齿轮I 23转动,齿轮I 23驱动螺母22转动,从而使风阀9沿出风孔II 8轴线方向运动,由于风阀9的外表面为锥面,因此通过风阀9沿轴向运动可以改变其与出风孔II 8之间的间隙,从而达到调整冷风或者热风出风量的目的。还可以包括分别设置于室外和室内的温度传感器I 18以及温度传感器II 19,温度传感器I 18以及温度传感器II 19经控制器连接于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度传感器I 18以及温度传感器II 19可以实时测量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控制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动作,从而将适宜的热风或者冷风送入室内。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的目的。螺杆20尾端可以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挡块26。当电机24驱动风阀9移动到最内端时,挡块26与螺母22接触,可以有效防止风阀9从螺母22中脱落。【主权项】1.一种通风空调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设置于壳体(2)内的圆形容腔(6)、沿容腔(6)切线方向设置于壳体(2)上的进风管(5)、连接于进风管(5)的鼓风机(1)、分别设置于壳体(2)两端的出风管I (3)和出风管II (4)、设置于出风管I (3)和出风管II(4)内且分别与容腔(6)连通的出风孔I (7)和出风孔II (8),所述出风孔I (7)和出风孔II (8)分别与送风管I (10)与送风管II (11)相连接,所述送风管I (10)与送风管II (11)分别连接于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的输入口,所述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的一输出口与入风管(17)连接于三通(16),所述入风管(17)的出口端设置于室内,所述换向阀I (12)和换向阀II (13)的另一输出口分别连接有排风管I (14)和排风管II (15),所述出风管II (4)的头端内部设置有圆锥形的风阀(9),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空调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设置于壳体(2)内的圆形容腔(6)、沿容腔(6)切线方向设置于壳体(2)上的进风管(5)、连接于进风管(5)的鼓风机(1)、分别设置于壳体(2)两端的出风管Ⅰ(3)和出风管Ⅱ(4)、设置于出风管Ⅰ(3)和出风管Ⅱ(4)内且分别与容腔(6)连通的出风孔Ⅰ(7)和出风孔Ⅱ(8),所述出风孔Ⅰ(7)和出风孔Ⅱ(8)分别与送风管Ⅰ(10)与送风管Ⅱ(11)相连接,所述送风管Ⅰ(10)与送风管Ⅱ(11)分别连接于换向阀Ⅰ(12)和换向阀Ⅱ(13)的输入口,所述换向阀Ⅰ(12)和换向阀Ⅱ(13)的一输出口与入风管(17)连接于三通(16),所述入风管(17)的出口端设置于室内,所述换向阀Ⅰ(12)和换向阀Ⅱ(13)的另一输出口分别连接有排风管Ⅰ(14)和排风管Ⅱ(15),所述出风管Ⅱ(4)的头端内部设置有圆锥形的风阀(9),所述风阀(9)与出风孔Ⅱ(8)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秀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舜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