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包括车厢体,所述车厢体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中间稻壳压缩舱和后部稻壳储存室,所述前部稻壳输入区中设置有吸料风机,所述吸料风机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相连,所述吸料风机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缩舱相通;所述中间稻壳压缩舱中设置有配套使用的套筒和活塞,所述套筒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所述套筒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相连,所述套筒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相通,所述活塞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中的压缩油缸相连。该车厢设计有稻壳自动吸料和压缩装置,以机械化操作代替人工作业,可大幅提高装车工作效率,增加单次运输量,节省运输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装卸轻质松散颗粒物料的车厢,具体地 指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 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煤电,而煤电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 的高度重视,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电力企业开发可再 生能源。在太阳能、风能、沼气、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中, 利用稻壳发电具有如下优点其一,可减少我国对煤和石油能源 的依赖;其二,稻壳氢含量高,与煤相比燃烧生成的C02相对较 少,水蒸气多,对减少C02排放有益;其三,从稻壳灰中可以得到优质的化工原料,如活性炭、二氧化硅、钾、磷元素等。而我 国是稻谷的主产国,稻壳是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据统计我国年产稻壳约5600万吨,且仍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采用稻壳发电既容 易解决原料来源问题,又可以降低发电成本。目前,稻壳发电机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稻壳的运输问题 却一直困扰着稻壳发电厂。稻壳的比重小(120kg/m3)、结构松散, 其运输方式普遍采用人工将稻壳装入麻袋,然后用车辆运输。为 了节约成本,运输车辆不得不超高、超宽、超重。据调查,用核 载5吨的东风汽车运输, 一般要装载12吨稻壳。如果是20公里 的运输距离,运输费用为40元/吨,人工装车费用为28元/吨,装 车时间为2 3小时,折合为3.4元/卩屯 公里,成本很高。而且由 于装车、卸车的时间较长,即使车辆、人员一天24小时工作也只 能每台车运送4趟左右,车辆利用效率非常低。随着国家对超限 车辆整治力度的加大,这种用超载节约运输成本的方式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建设稻壳发电厂必须首先解决稻壳的装卸效率和运 输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大幅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 包括车厢体,所述车厢体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分隔 成前部稻壳输入区、中间稻'壳压縮舱和后部稻壳储存室,所述前 部稻壳输入区中设置有吸料风机,所述吸料风机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相连,所述吸料风机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縮舱相通; 所述中间稻壳压縮舱中设置有配套使用的套筒和活塞,所述套筒 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 ,所述套筒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 区相连,所述套筒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相通,所述活塞通过 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中的压縮油缸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配套使用的套筒和活塞、以及对应的压縮油 缸可以设置二至五套,最好对称设置四套,可以同时开启或部分 开启,以满足不同稻壳输入量的负荷要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开启吸料风机,稻壳经过吸料风管、吸料风机被吸入中间稻壳压縮舱内,并从稻壳落入口 进入套筒内,此时压縮油缸开始动作,驱动活塞将稻壳推入后部 稻壳储存室。如此反复动作,最终将稻壳不间断地输入后部稻壳储存室并压縮压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吸料风管和吸料风机组件 能够自动将稻壳吸入到中间稻壳压縮舱内,所设计的套筒、活塞 和压縮油缸组件能够自动将吸入其中的稻壳推入后部稻壳储存室 并压縮结实,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减轻人工装车的劳动强度和搬运 成本、大幅提高装卸效率,而且可以增加车辆单次运输量、大幅 降低稻壳运输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中所示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具有一个安装在运输车辆1底盘上的车厢体8,车厢体8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9 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间稻壳压縮舱8b和后部稻壳储存 室8c。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安装有吸料风机5,吸料风机5的进 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4相连,吸料风机5的出口与中间稻壳 压縮舱8b相通。中间稻壳压縮舱8b中水平安装有配套使用的套 筒7和活塞6,套筒7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 7a,套筒7 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8a相连,套筒7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 室8c相通,活塞6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的压 缩油缸2相连。上述配套使用的套筒7和活塞6、以及对应的压縮油缸2设 置有四套,对称安装在构成中间稻壳压缩舱8b的一对隔板9之间。 上述吸料风机5的出口位置高于套筒7的稻壳落入口 7a,以便从 吸料风机5吸入的稻壳自然飘落进套筒7中。上述活塞6的尾端 还连接有弧形挡板3,弧形挡板3随活塞6 —起运动,其作用是 在活塞6推进压縮稻壳时遮住套筒7上的稻壳落入口 7a,防止稻 壳落入活塞6与压縮油缸2之间的空腔内,确保其正常工作。本技术使用时,吸料风机5将稻壳通过吸料风管4吸入 由隔板9构成的中间稻壳压縮舱8b内,并从稻壳落入口 7a飘入 套筒7内,套筒7内的稻壳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压縮油缸2开始 动作,推动活塞6运动,从而将稻壳推入后部稻壳储存室8c内, 然后压縮油缸2反向动作,将活塞6拉回原来位置,完成一个工 作循环。如此反复运动,将稻壳不停地推入后部稻壳储存室8c中, 将后部稻壳储存室8c充满并逐渐压实。权利要求1. 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包括车厢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体(8)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9)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间稻壳压缩舱(8b)和后部稻壳储存室(8c),所述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设置有吸料风机(5),所述吸料风机(5)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4)相连,所述吸料风机(5)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缩舱(8b)相通;所述中间稻壳压缩舱(8b)中设置有配套使用的套筒(7)和活塞(6),所述套筒(7)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7a),所述套筒(7)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8a)相连,所述套筒(7)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8c)相通,所述活塞(6)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的压缩油缸(2)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套使用的套筒(7)和活塞(6)、以及对应的压縮油缸(2) 设置有二至五套。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套使用的套筒(7)和活塞(6)、以及对应的压縮油缸(2) 设置有四套。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其特 征在于所述吸料风机(5)的出口高于套筒(7)的稻壳落入口(7a)。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其特 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尾端连接有可遮住套筒(7)上的稻壳 落入口 (7a)的弧形挡板(3)。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6)的尾端连接有可遮住套筒(7)上的稻壳落入口 (7a) 的弧形挡板(3)。专利摘要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包括车厢体,所述车厢体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中间稻壳压缩舱和后部稻壳储存室,所述前部稻壳输入区中设置有吸料风机,所述吸料风机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相连,所述吸料风机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缩舱相通;所述中间稻壳压缩舱中设置有配套使用的套筒和活塞,所述套筒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所述套筒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相连,所述套筒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相通,所述活塞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中的压缩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包括车厢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体(8)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9)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间稻壳压缩舱(8b)和后部稻壳储存室(8c),所述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设置有吸料风机(5),所述吸料风机(5)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4)相连,所述吸料风机(5)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缩舱(8b)相通;所述中间稻壳压缩舱(8b)中设置有配套使用的套筒(7)和活塞(6),所述套筒(7)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7a),所述套筒(7)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8a)相连,所述套筒(7)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8c)相通,所述活塞(6)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的压缩油缸(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龙,黄朝向,胡建文,陈艳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凯迪绿色能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