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绳蜂巢高分子纤维窗帘,包括有盒体、窗帘布、下杆、弹簧支架、线盘支架及端部线盘支架;盒体包括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面;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窗帘绳穿孔;线盘支架、弹簧支架及端部线盘支架设置于盒体内;窗帘布的一端设置于盒体内,另一端设置于下杆内。通过本申请的盒体结构、弹簧支架、线盘支架及端部线盘支架的设计,将窗帘绳完全隐藏于盒体及窗帘布内,并且通过弹簧支架内的两个弹簧片的相对缠绕,实现不论是拉上窗帘还是打开窗帘,均能通过弹簧的弹性力,带动线盘支架在盒体内的运动来实现,并且不需要拉动窗帘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窗帘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无绳蜂巢高分子纤维窗帘。
技术介绍
现在家庭或办公室场所,广泛使用百叶窗来隔断空间或防止阳光照射,现在的百叶窗的形式一般为两种,一种是百叶窗的窗帘使终打开,通过使窗帘的角度的变化来实现遮挡或者打开的目的。这种窗帘的遮挡效果较好,但是使用这样的窗帘会导致室内的空间光线不足,在白天仍需要照明,这样的结构使得室内光污染严重,而且是对能源的浪费。另一种是能够根据需要拉上或拉下的百叶窗,这种窗帘当需要时,通过拉下窗帘实现对空间的遮挡或防止阳光照射,当不需要遮挡时,或者室外的光线不强时,通过拉上窗帘来提高室内的亮度,能够起到一定的节约能源的作用。但是这种窗帘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拉动窗帘上的拉线来实现。而现使用的窗帘拉绳一般有两个,一个拉绳用于调节百叶窗帘的翻转角度,另一个拉绳用于拉上或拉下窗帘。而这种拉绳式窗帘在使用时非常不方便,有时甚至无法实现拉下或拉上窗帘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窗帘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不通过拉绳即可实现拉上或拉下窗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绳蜂巢高分子纤维窗帘,包括有盒体、窗帘布、下杆、弹簧支架、线盘支架及端部线盘支架;所述盒体包括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窗帘绳穿孔;所述第一侧面的两个长边,分别为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所述第一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个长边,分别为第三长边和第四长边;所述第三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四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三弯折部形成窗帘布的第一轨道,所述窗帘布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弯折部形成窗帘盒空间;所述弹簧支架及所述端部线盘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窗帘盒空间内;所述线盘支架活动设置于所述窗帘盒空间内;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窗帘盒空间所在的内壁轴向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窗帘盒空间所在的内壁轴向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到所述连接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凸起到所述连接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窗帘布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下杆内。所述窗帘布包括有多个柔性的片状结构;各所述片状结构依次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片状结构包括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每个所述第一面均与相邻的片状结构的第二面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面均与相邻的片状结构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弹簧支架包括有支架底座、轴、弹簧、弹簧套、线盘及支架盖;所述轴至少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轴、第二轴及第三轴,均固定于所述支架底座上;所述弹簧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弹簧套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弹簧套和第二弹簧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簧套上,所述第一弹簧缠绕于所述第一弹簧套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弹簧套上,所述第二弹簧缠绕于所述第二弹簧套上;所述第一弹簧套穿过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弹簧套穿过所述第三轴;所述线盘穿过所述第二轴;所述线盘沿轴向包括有卷盘和绕线盘;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卷盘上;所述绕线盘上设置有连接线绳;所述连接线绳的一端与所述线盘支架连接。所述支架盖上设置有第一轴固定孔、第二轴固定孔及第三轴固定孔;所述第二轴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支架盖通过螺钉同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所述线盘支架包括有线盘底座、线滑轮、固定滑轮及线盘盖;所述线滑轮至少为两个,用于穿过窗帘绳;所述固定滑轮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线盘支架的四个角部,分别为第一固定滑轮、第二固定滑轮、第三固定滑轮及第四固定滑轮;所述第一固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固定滑轮均活动式卡接于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第三固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固定滑轮均活动式卡接于所述第二凸起上;所述线盘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线滑轮轴及固定滑轮轴;所述线滑轮轴的数量与所述线滑轮的数量相配合;所述固定滑轮轴的数量与所述固定滑轮的数量相等;所述线盘盖与所述线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线盘盖上设置有连接线绳穿孔。所述端部线盘支架包括有端部线盘底座、滑轮、滑轮轴及端部线盘盖;所述端部线盘底座固定于所述窗帘盒空间内的连接面上;所述端部线盘底座上设置有滑轮轴;所述滑轮穿过所述滑轮轴;所述端部线盘盖同所述端部线盘底座固定;所述滑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滑轮轴的数量与所述滑轮的数量相等。所述下杆为中空的管形结构,所述下杆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所述下杆内设置有平行于椭圆形长轴的隔板;在所述下杆的一个平面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开口 ;所述窗帘布的下端设置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开口之间。所述盒体的两端还设置有盒体左封盖和盒体右封盖。所述窗帘盒空间内的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弹簧支架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弹簧支架。所述下杆上还包括有拉动装置,包括有拉环、拉钩和拉杆;所述拉环固定于所述下杆上;所述拉钩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钩与所述拉环活动连接。还包括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有L型的安装架本体、弹簧扣及固定塞;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有第一安装架本体和第二安装架本体;所述第一安装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架本体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两个L型弯折,分别为第一 L型弯折和第二 L型弯折;所述弹簧扣卡接于所述第一 L型弯折和所述第二 L型弯折之间;所述弹簧扣与所述第二安装架本体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凹陷,所述固定塞设置于所述凹陷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申请的盒体结构、弹簧支架、线盘支架及端部线盘支架的设计,将窗帘绳完全隐藏于盒体及窗帘布内,并且通过弹簧支架内的两个弹簧片的相对缠绕,实现不论是拉上窗帘还是打开窗帘,均能通过弹簧的弹性力,带动线盘支架在盒体内的运动来实现,并且不需要拉动窗帘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绳蜂巢高分子纤维窗帘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盒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弹簧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线盘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端部线盘支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架分解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下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下杆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I盒体,2弹簧支架,3线盘支架,4端部线盘支架,5左封盖,6右封盖,7安装架,8弹簧支架固定座,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第一长边,104第二长边,105第一弯折部,106第二弯折部,107连接面,108第一凸起,109第三弯折部,110第三长边,111第二凸起,112第四长边,11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绳蜂巢高分子纤维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盒体、窗帘布、下杆、弹簧支架、线盘支架及端部线盘支架;所述盒体包括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窗帘绳穿孔;所述第一侧面的两个长边,分别为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所述第一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侧面的两个长边,分别为第三长边和第四长边;所述第三长边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三弯折部,所述第四长边均设置有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折的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三弯折部形成窗帘布的第一轨道,所述窗帘布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连接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四弯折部形成窗帘盒空间;所述弹簧支架及所述端部线盘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窗帘盒空间内;所述线盘支架活动设置于所述窗帘盒空间内;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窗帘盒空间所在的内壁轴向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窗帘盒空间所在的内壁轴向设置有平行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到所述连接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凸起到所述连接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窗帘布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下杆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宝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利洋窗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