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宝龙专利>正文

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263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建筑储能换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计一种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它包括外机(1)、液态冷媒分发器(2)、气态冷媒分发器(3)及微孔管散热器(6);所述外机(1)的液态冷媒排出口与液态冷媒分发器(2)的液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液态冷媒分发器(2)的液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液态冷媒集管相通;所述外机(1)的气态冷媒排出口与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气态冷媒集管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散热面积大,散热均匀,耗能低,不易结露,制冷(EER)及制热(COP)的能效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建筑储能换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计一种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空调基本都是采用外机一一内机方式,主要由内机以风机传递外机提供的热量或冷量,不仅热效率差,而且冷(热)风直接吹送制热(或冷),体感十分不舒服。随着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空调行业技术革命也紧随时代潮流,呈现出飞速的发展趋势,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低的消耗成本,更加智能便捷的操作和舒适健康的人性化要求,形成了空调产品从单一竞争走向多元化竞争,产品的节能、质量、环保、价格、售后服务等共同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现代空调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以及使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以及与暖通空调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针对现代暖通空调需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技术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脚步。针对现代绿色节能需求,借助更多的先进技术,以此实现暖通空调节能、质量、环保等各方面的技术需求,满足人们的需要,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空调技术发展的需求。现有的建筑储能空调是把微孔管埋敷在地面或墙面里,虽然解决了现有空调内机存在的“热效率差,冷(热)风直接吹送人体感觉不舒适、不温馨,易形成空气污染的问题,但在制冷时地面、墙面易产生露点而污染室内环境,并且由于冷媒经埋敷在地面或墙面里的微孔管回流后还剩余一部分冷量或热量,还会直接影响制冷(EER)和制热(COP)的能效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散热面积大,散热均匀,耗能低,不易结露,制冷(EER)及制热(COP)的能效比高的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它包括外机、液态冷媒分发器、气态冷媒分发器及微孔管散热器;所述外机的液态冷媒排出口与液态冷媒分发器的液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液态冷媒分发器的液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的液态冷媒集管相通;所述外机的气态冷媒排出口与气态冷媒分发器的气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气态冷媒分发器的气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的气态冷媒集管相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还设有智能调控装置;所述智能调控装置的信号传输端口接外机的信号传输端口。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微孔管散热器包括液态冷媒集管、气态冷媒集管及微孔管;所述微孔管的端口分别与液态冷媒集管及气态冷媒集管的腔体相通。本专利技术散热面积大,散热均匀,耗能低,不易结露,制冷(EER)及制热(COP)的能效比高,制冷能效比(EER)平均达到1:6,最大可达1:8 ;制热能效比(COP)平均达到1:5,最大可达1:8。【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微孔管散热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机;2、液态冷媒分发器;3、气态冷媒分发器;4、液态冷媒连接管;5、气态冷媒连接管;6、微孔管散热器;7、智能调控装置;8、液态冷媒集管;9、气态冷媒集管;10、微孔管;11、装饰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它包括外机1、液态冷媒分发器2、气态冷媒分发器3及微孔管散热器6 ;所述外机I的液态冷媒排出口与液态冷媒分发器2的液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液态冷媒分发器2的液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液态冷媒集管相通;所述外机I的气态冷媒排出口与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气态冷媒集管相通。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本专利技术还可设有智能调控装置7 ;所述智能调控装置7的信号传输端口接外机I的信号传输端口。本专利技术所述微孔管散热器6包括液态冷媒集管8、气态冷媒集管9及微孔管10 ;所述微孔管10的端口分别与液态冷媒集管8及气态冷媒集管9的腔体相通。参见图1所不,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微孔管散热器6、液态冷媒分发器2、气态冷媒分发器3、智能调控装置7、外机1、液态冷媒连接管4及气态冷媒连接管5。外机I分别与液态冷媒分发器2及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主管连接。液态冷媒分发器2及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分支管分别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液态冷媒集管及气态冷媒集管相连。智能调控装置7用数控线直接与外机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I)当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设置于制冷模式时,外机压缩机液管排出口输入液态冷媒,经主管路、液态冷媒分发器、分管路输送到微孔管散热器液态冷媒集管中,由微孔管散热器液态冷媒集管通过并联连接的多根微孔管蒸发制冷转变为气态(或液气混合),回至微孔管散热器气态冷媒集管中,一方面由微孔管散热器自身向室内散冷,另一方面通过微孔管散热器与建筑墙体的直接紧密接触进行储能和辐射凉爽冷量,冷媒由微孔管散热器气态冷媒集管回输到气态冷媒分发器,再由气态冷媒主管回流到外机压缩机气管进入口中。(2)当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设置于制热模式时,外机压缩机气管排出口输入气态冷媒,经主管路、分发器、分管路输送到微孔管散热器气态冷媒集管中,由微孔管散热器气态冷媒集管通过并联连接的多根微孔管冷凝制热转变为液态(或液气混合),回至微孔管散热器液态冷媒集管中,一方面由微孔管散热器自身向室内散热,另一方面通过微孔管散热器与建筑墙体的直接紧密接触进行储能和辐射热量,冷媒由微孔管散热器液态冷媒集管回输到液态冷媒分发器,再由液态冷媒主管回到外机压缩机进入口中。(I)微孔管散热器是利用耐腐蚀的微孔管,可按建筑结构、安装位置和个性化需要制作尺寸和几何形状;(2)微孔管散热器适应任何冷媒介质;(3)微孔管散热器利用储温和散热比较好的材料制作装饰载体(包装);(4)在装饰载体正面印制与建筑一体化及装饰协调的图案;(5)微孔管散热器可镶挂在室内窗台、面墙、墙壁或镶嵌在室内棚顶上,与建筑紧密接触,实现微孔管散热器与建筑同步储能和散热。本专利技术液态冷媒分发器2及气态冷媒分发器3采用铜质材料。根据实际需要可制成2路、3路、4路、5路、6路……,主管与外机液管(或气管)连接,液态冷媒分发器2及气态冷媒分发器3与室内分路液管(或气管),安装在室内隐蔽处,控制开关可任意控制各组微孔管散热器的运行。参见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微孔管散热器采用铝合金等储温和散热比较好的材料制作装饰载体,也就是对微孔管散热器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微孔管散热器可镶挂在室内窗台面墙面和需用的墙壁上,建筑紧密接触,实现微孔管散热器与建筑同步储能和散热。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I)、液态冷媒分发器(2)、气态冷媒分发器(3)及微孔管散热器(6);所述外机(I)的液态冷媒排出口与液态冷媒分发器(2 )的液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液态冷媒分发器(2 )的液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 )的液态冷媒集管相通;所述外机(I)的气态冷媒排出口与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气态冷媒集管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管散热器无风储能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1)、液态冷媒分发器(2)、气态冷媒分发器(3)及微孔管散热器(6);所述外机(1)的液态冷媒排出口与液态冷媒分发器(2)的液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液态冷媒分发器(2)的液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液态冷媒集管相通;所述外机(1)的气态冷媒排出口与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冷媒主管相通;所述气态冷媒分发器(3)的气态分支管与微孔管散热器(6)的气态冷媒集管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宝龙刘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尚宝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