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879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中左转输入轴驱动机构和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每个都包括在形成在输出轴中的孔内滑动的活塞单元和形成在输入轴上的接触表面。在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通过由活塞单元与接触表面的第二斜面之间的接触产生的较小反转矩而给出舒适的转向感觉,当由于驾驶员打瞌睡等使车辆跑偏时,通过活塞单元与接触表面的第一斜面之间的接触产生较大的转向转矩。第二斜面相对于活塞单元移动路径的倾斜角大于第一斜面相对于活塞单元移动路径的倾斜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使用液压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机动车辆的动力 转向装置,尤其涉及通常应用于大型机动车辆的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类型的动力转向装置,即,不仅在车辆正 常行驶情况下给驾驶员提供令人满意的转向感觉,而且当由于在驾驶 中打瞌睡等引起车辆跑偏时帮助车辆自动恢复。
技术介绍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清楚,在下面简要地描述上述类型的动力转向装置 的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动力转向装置通常包括通过方向盘转动的输入轴; 连接到转向轮的输出轴;可操作地连接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的扭杆;在被液压地激励时产生助力的动力缸;使用加压流体供给所述动 力缸以激励该动力缸的液压泵;以及布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 之间的旋转开关阀,用以开关设在所述动力缸与所述液压泵之间的流 体通道。即,通过根据所述方向盘的转动方向来开关所述流体通道, 将所述动力缸的活塞强制地沿所需方向移动,以帮助所述转向轮的转 向运动。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Tokkaihd) 3 - 258658内所示的动力转向 装置中,使用了反转矩机构,使得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他或她会 感到一定的阻力。即,当驾驶员沿一个方向转动方向盘时,反转矩机 构通过实际使用来自液压泵的液压供给而产生沿相反方向的力(即, 反转矩)。上述公开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反转矩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输入轴 内的V形截面凹槽;连接到所述输出轴的柱塞;以及由所述柱塞保持 且位于所述输入轴的凹槽上的球。所述柱塞布置成将所述球偏压靠在 所述输入轴上。即,当由于驾驶员转动方向盘而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 输出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球的中心与所述凹槽的中心沿所述 输入和输出轴的圆周方向产生偏移。在这种情形下,借助于来自所述液压泵的液压供给,所述柱塞操作成将所述球压靠在v形凹槽的斜壁上,使得将由所述球与所述凹槽斜壁之间的挤压接触引起的反转矩施 加在所述输入轴上。该反转矩通过方向盘传递到驾驶员的手上,使得 他或她舒适地感到一定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的动力转向装置展现了当驾驶员转动方向 盘以转向机动车辆时,产生被驾驶员感到的一定阻力的令人满意性能。 这种阻力对于安全驾驶机动车辆很重要。但是,为了车辆的安全驾驶,还需要其它功能,所述其它功能中 的一个是一旦由于驾驶中打瞌睡等使车辆跑偏就将车辆自动恢复到之 前的车道或初始车道的功能。建立这种使车辆自动恢复到初始车道的一个方法是修改上述日本 公开专利申请的动力转向装置的反转矩机构。在该方法中,所述修改可如下进行在其中扭杆没有扭转的旋转开关阀中间位置进行所迷球 的中心与所述凹槽的中心之间的上述偏移连接。即,当检测到由于驾 驶中打瞌睡等引起车辆跑偏时,对所述反转矩机构进行一定的操作, 以正向地转动所述旋转开关阀,产生转向车辆的助力,帮助车辆自动 地恢复到之前的车道或初始车道。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结构,在车辆正常行驶情况下,该方法在转 向机动车辆时不可避免地带来过高的反转矩,必然使驾驶员操作方向 盘的转向感觉恶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上述缺陷的动力转向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不仅在车辆正常行驶 情况下展现令人满意的转向感觉,而且在上述紧急情形下帮助车辆自动恢复到初始车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包括连接 方向盘(SW )的输入轴(40 );通过扭杆(50 )连接到所述输入轴(40 ) 的输出轴(60);布置在所述输入轴(40)与所述输出轴(60)之间的 旋转开关阀(600 ),用于根据所述输入轴(40)与所述输出轴(60) 之间的相对旋转,有选择地从液压泵(P)向动力缸的右转助力腔(21) 和左转助力腔(22)供给加压液压流体;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 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液压泵(P)的加压液压流体向所述输入轴(40) 施加沿右转方向的转矩;左转输入轴驱动机构(100),其通过使用来 自所述液压泵(P)的加压液压流体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沿左转 方向的转矩;检测装置(400),其检测安装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车辆、 驾驶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和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中的至少一个的当前状 况;以及液体压力控制装置(320, 310),其根据由所述检测装置(400) 检测的当前状况来控制供给到所述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和左转 输入轴驱动机构(100)的液压流体的压力,其中所述液体压力控制装 置(320, 310)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两个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100), 即,当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时,沿与所述输入轴(40)转向方向相反 的方向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反转矩,当从所述检测装置(400)接 收信息信号时,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足以实际上致动所述旋转开 关阀(600)的转向转矩,其中所述两个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100) 的每个都包括接触表面(43, 42)以及活塞单元(220, 120),所述接 触表面(43, 42)形成在所述输入轴(40)外表面上,所述活塞单元 (220, 120)在形成在所述输出轴(60)内的径向延伸孔(210, 110) 中滑动,并且能够借助于来自所述液压泵(P)的液压压力压靠在所 述接触表面(43, 42)上,其中所述接触表面(43, 42)相对于所述 活塞单元(220, 120)沿其移动的给定路径倾斜,使得将所述活塞单 元压靠在所述接触表面(43, 42)上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转矩; 并且其中所述接触表面(43, 42)相对于所述给定路径的倾斜角在所 述活塞单元改变移动方向的部分处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其包括连接 方向盘(SW)的输入轴(40);通过扭杆(50)连接到所述输入轴(40) 的输出轴(60);布置在所述输入轴(40)与所述输出轴(60)之间的 旋转开关阀(600),用于根据所述输入轴(40)与所述输出轴(60) 之间的相对旋转,有选择地从液压泵(P)向动力缸的右转助力腔(21) 和左转助力腔(22)供给加压液压流体;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液压泵(P)的加压液压流体向所述输入轴(40) 施加沿右转方向的转矩;左转输入轴驱动机构(100),其通过使用来 自所述液压泵(P)的加压液压流体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沿左转 方向的转矩;检测装置UOO),其检测安装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车辆、 驾驶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和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中的至少一个的当前状 况;以及液体压力控制装置(320, 310),其根据由所述检测装置UOO) 检测的当前状况来控制供给到所述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和左转 输入轴驱动机构(100)的液压流体的压力,其中所述液体压力控制装 置(320, 310)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两个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100), 即,当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时,沿与所述输入轴(40)转向方向相反 的方向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反转矩,当从所述检测装置(400)接 收信息信号时,向所述输入轴(40)施加足以实际上致动所述旋转开 关阀(600)的转向转矩,其中所述两个输入轴驱动机构(200, 100) 的每个都包括接触表面(43, 42)以及活塞单元(220, 120),所述接 触表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转向装置,包括: 连接方向盘的输入轴; 通过扭杆连接到所述输入轴的输出轴; 布置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旋转开关阀,用于根据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相对旋转,有选择地从液压泵向动力缸的右转助力腔和左转助力腔供给加压液压流体; 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液压泵的加压液压流体向所述输入轴施加沿右转方向的转矩; 左转输入轴驱动机构,其通过使用来自所述液压泵的加压液压流体向所述输入轴施加沿左转方向的转矩; 检测装置,其检测安装所述动力转向装置的车辆、驾驶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和所述车辆行驶的道路中的至少一个的当前状况;以及 液体压力控制装置,其根据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当前状况来控制供给到所述右转输入轴驱动机构和左转输入轴驱动机构的液压流体的压力, 其中所述液体压力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两个输入轴驱动机构,即,当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时,沿与所述输入轴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输入轴施加反转矩,并且当从所述检测装置接收信息信号时,向所述输入轴施加足以实际上致动所述旋转开关阀的转向转矩, 其中所述两个输入轴驱动机构每个都包括接触表面和活塞单元,所述接触表面形成在所述输入轴外表面上,所述活塞单元在形成在所述输出轴内的径向延伸孔中滑动,并且能够借助于来自所述液压泵的液压压力压靠在所述接触表面上,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活塞单元沿其移动的给定路径倾斜,使得所述活塞单元在所述接触表面上的压靠向所述输入轴施加转矩;并且 其中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给定路径的倾斜角在所述活塞单元改变移动方向的部分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部亨须长惣助渡边正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