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85735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换挡杆装置,能改善操作杆对基座支架的装配性,其具备:具有构成圆筒孔内周面的侧壁以及构成圆筒孔底面的底壁且设于基座支架的轴承收容部;收容于轴承收容部且在内表面具有球状凹部的轴承部件;设于操作杆且具有能旋转滑动地嵌入球状凹部内的球状凸部的轴支承部。操作杆经由轴支承部能摆动地枢轴支承于基座支架。换挡杆装置还具备在轴承部件的插入侧的端面上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在径向上能挠曲变形的多个可挠边缘部;以与轴承部件的可挠边缘部对置的方式设于侧壁和底壁之间的壁侧引导凸部。壁侧引导凸部从侧壁向内方突出并以其内径朝向底壁变小的方式倾斜。若轴承部件收容于轴承收容部,则可挠边缘部因壁侧引导凸部挠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操作杆向前后左右摆动,主要应用于手动变速器(MT)的换挡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手动变速器(MT)用的换挡杆装置,具有如下构成的换挡杆装置被广泛使用,即,通过将操作杆可摆动地枢轴支承于基座支架,来将操作杆的换挡(车辆前后)方向和选挡(车辆左右)方向的摆动分别经由电缆传递至手动变速器。对于这样的换挡杆装置,日本国特开平6-94109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配设于基座支架的内表面具有球面凹形状的轴承部件枢轴支承有设于操作杆的中间部的球状凸部的结构。另外,日本国特开平9-53708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作为在基座支架配设轴承部件的机构,将与轴承部件一体形成的弹性爪部卡定在设于基座支架的阶梯部上,从而进行了防松的构造。日本国实开平6-49149号公报(专利文献3)也公开类似的构造。然而,使用弹性爪等来组装轴承部件的情况下,若在基座支架与轴承部件之间产生一点点缝隙,则在操作操作杆时导致晃荡,所以配置O形密封环等的软质橡胶材料来消除晃荡。另外,日本国特开昭62-2731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提出了装配性优异的轴承部件。专利文献4公开了由单一部件构成的轴承部件,在换挡杆的球状轴支承部的半径向上贯通的多个切缝从轴承部件的上端面形成。由于该切缝,轴承部件能够扩径,能够压入换挡杆的球状轴支承部。但是,在组装于基座支架时轴承部件被压入时,或者承受了来自O形密封环等的软质橡胶材料的紧固力时,产生支承换挡杆的球状凸部的负载不稳定,操作操作杆时的滑动阻力变动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换挡杆装置,不用设置其它部件也能防止换挡杆的晃荡并能抑制操作操作杆时的轴承部分中的滑动阻力的变动。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换挡杆装置,具备:轴承收容部,其具有构成圆筒孔的内周面的侧壁以及构成所述圆筒孔的底面的底壁且设于基座支架;轴承部件,其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且在内表面具有球状凹部;以及轴支承部,其设于在上端部设有操作部的操作杆且具有能够旋转滑动地嵌入所述球状凹部内的球状凸部,所述操作杆经由所述轴支承部能摆动地枢轴支承于基座支架,所述换挡杆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可挠边缘部,其在插入所述轴承收容部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插入侧的端面上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且在径向上能够挠曲变形;以及壁侧引导凸部,其以与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内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可挠边缘部对置的方式设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所述壁侧引导凸部从所述侧壁向内方突出且以其内径朝向所述底壁变小的方式倾斜,若所述轴承部件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则所述可挠边缘部因所述壁侧引导凸部挠曲变形。根据第一专利技术,在将轴承部件组装到轴承收容部时,可挠边缘部被壁侧引导凸部挠曲变形,所以不用设置其它部件,利用可挠边缘部的复原力便能够抑制轴承部件与轴承收容部之间的晃荡。优选在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插入侧的所述端面,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凹槽,由所述凹槽的外侧壁形成有所述可挠边缘部。这样一来,利用可挠边缘部的复原力抑制轴承部件的晃荡,所以对从球状凹部作用于球状凸部的压力不造成影响。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操作杆时的轴承部分中的滑动阻力的变动。另外,可挠边缘部的两端在周向连结,所以可挠边缘部的复原力(挠曲反作用力)成为强力。该结果,能够更强地抑制轴承部件的晃荡。优选在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形成有压入肋。这样一来,一边使压入肋弹性变形,一边将轴承部件压入轴承部件收容部内,从而使轴承部件保持于轴承收容部内,所以能够抑制晃荡。优选地,上述换挡杆装置还具备:二个弹性爪部,其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于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且在所述轴承部件的径向上能够弹性变形;切缝,其在两个所述弹性爪部之间并沿轴向形成于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上,且在所述轴承部件的反插入侧的端面开口 ;以及爪槽,其形成于所述轴承收容部的内表面并供所述弹性爪部插入,供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内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弹性爪部卡定的卡定台阶部形成于所述爪槽内。这样一来,将弹性爪部与卡定台阶部卡定来使轴承部件保持于轴承收容部内,所以不使用其它部件也能够将轴承部件固定在轴承收容部内。另外,即使在利用弹性爪部卡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晃荡。并且,设有在反插入侧的端面开口的切缝来使轴承部件挠曲变形成为可能,所以能够使轴承部件成为单一部件,并且将操作杆的球状凸部嵌入球状凹部内。优选还具备压接突起,其形成在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插入侧的所述端面上,且沿所述切缝的延长上配置。这样一来,若将轴承部件组装到轴承收容部内,则压接突起被底壁挤压,利用压接突起的复原力消除卡定台阶部与弹性爪部之间的轴向的间隙,能够抑制晃荡。第二专利技术是一种换挡杆装置,具备:轴承收容部,其具有构成圆筒孔的内周面的侧壁以及构成所述圆筒孔的底面的底壁且设于基座支架;轴承部件,其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且在内表面具有球状凹部;以及轴支承部,其设于在上端部设有操作部的操作杆且具有能够旋转滑动地嵌入所述球状凹部内的球状凸部,所述操作杆经由所述轴支承部能摆动地枢轴支承于基座支架,所述换挡杆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凹槽,其在插入所述轴承收容部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插入侧的端面上,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以及多个梯形突起,其以与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内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凹槽对置的方式设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所述梯形突起具有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凹槽突出的尖儿细的梯形形状,若所述轴承部件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则所述凹槽因所述梯形突起在周向上挠曲变形。根据第二专利技术,若将轴承部件组装到轴承收容部,则梯形突起扩开凹槽,所以不用设置其它部件,利用凹槽的复原力也能够抑制轴承部件与轴承收容部件之间的晃荡。另外,凹槽的复原力对从球状凹部作用于球状凸部的压力不造成影响,所以能够抑制操作操作杆时的轴承部分中的滑动阻力的变动。优选还具备:弹性爪部,其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于所述轴承部件的外周面并在所述轴承部件的径向上能够弹性变形;以及爪槽,其形成于所述轴承收容部的内表面且供所述弹性爪部插入,供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内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弹性爪部卡定的卡定台阶部形成于所述爪槽内,所述凹槽在与所述弹性爪部对置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插入侧的所述端面开口。这样一来,将弹性爪部与卡定台阶部卡定而使轴承部件保持于轴承收容部内,所以不用设置其它部件也能够将轴承部件固定于轴承收容部内。另外,即使在利用弹性爪部卡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晃荡。并且,凹槽设于与插入侧端面的弹性爪部对应的位置,梯形突起设于轴承收容部的底壁,所以梯形突起扩开凹槽的力直接传递至弹性爪部,能够用更强的力抑制晃荡。【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上述换挡杆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上述换挡杆装置中的轴承收容部的立体图。图4上述换挡杆装置中的轴承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上述轴承部件向上述轴承收容部的刚组装完成前的剖视图。图6是上述轴承部件向上述轴承收容部的组装完成后的剖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轴承部件的立体图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挡杆装置,具备:轴承收容部,其具有构成圆筒孔的内周面的侧壁以及构成所述圆筒孔的底面的底壁且设于基座支架;轴承部件,其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且在内表面具有球状凹部;以及轴支承部,其设于在上端部设有操作部的操作杆且具有能够旋转滑动地嵌入所述球状凹部内的球状凸部,所述操作杆经由所述轴支承部能摆动地枢轴支承于基座支架,所述换挡杆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可挠边缘部,其在插入所述轴承收容部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插入侧的端面上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且在径向上能够挠曲变形;以及壁侧引导凸部,其以与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内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可挠边缘部对置的方式设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所述壁侧引导凸部从所述侧壁向内方突出且以其内径朝向所述底壁变小的方式倾斜,若所述轴承部件收容于所述轴承收容部,则所述可挠边缘部因所述壁侧引导凸部挠曲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川喜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