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前部本体(3),所述的纵梁前部本体(3)与设置的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体的冲压件固接,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前部本体(3)的端部固接有前保横梁安装板(4),所述的前保横梁安装板(4)、纵梁前部本体(3)、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四块板固接成一体,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能很好的在正碰中吸收能量,由此减少机舱后部的前挡板入侵量,保护乘员安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技术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的乘用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国和地区也相应制定了各种法规和标准,GB 11551-2003就规定的前排座椅的位置,欧洲正碰法规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目前的 碰撞可以分为正碰、偏置、侧碰、后碰四种,对于车头部分主要为正碰和偏置 碰,在这两个碰撞中,车身纵粱起非常大的作用,其变形特性将极大影响后段的 前挡板,以及前仓内部的零件向后移动量,这些都影响前挡板的入侵量,对乘员 的安全性方面有重大影响。现有的汽车纵梁存在弯曲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 中后部的抗弯强度不高, 一旦发生碰撞,机舱后部的前挡板入侵量较大,乘员安 全系数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机舱后部的前挡板入侵量, 从而提高乘员安全系数的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为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 包括纵梁前部本体,所述的纵梁前部本体与设置的纵梁前连接板和纵梁侧盖板本 体形成一体的冲压件固接,纵梁前连接板和纵梁前部本体的端部固接有前保横梁 安装板,所述的前保横梁安装板、纵梁前部本体、纵梁前连接板和纵梁侧盖板本 体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所述的纵梁前连接板和纵梁侧盖板本体具有相贴合的折边,通过点焊成一个整体。所述的纵梁侧盖板本体、纵梁前连接板1同一位置都设置一个中线垂直于贴 合面的纵向凸台。本技术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四块板固接成一体,形 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能很好的在正碰中吸收能量,由此减少机舱 后部的前挡板入侵量,保护乘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的左前纵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纵梁前部本体和前保横梁安装板形成一体的效果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纵梁前连接板和纵梁侧盖板本体形成一体的效果图; 在图l、图2、图3中,1、纵梁前连接板;2、纵梁侧盖板本体;3、纵梁前 部本体;4、前保横梁安装板;5、纵向凸台。具体实施方式图l、图2、图3示出了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的左前纵梁,其包括纵梁前连 接板l、纵梁侧盖板本体2、纵梁前部本体3和前保横梁安装板4,纵梁前连接板 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都为冲压件,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具有相 贴合的折边,通过点焊成一个整体,纵梁侧盖板本体2、纵梁前连接板同一位置 都具有一个中线垂直于贴合面的纵向凸台5。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 形成的整体的长度方向的周边与纵梁前部本体3焊接,形成空腔结构,前保横梁 安装板4焊接在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前部本体3的端部,将上述的空腔封闭。 纵梁前连接板1上的纵向凸台5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的纵向凸台5,能够在发生 正碰时很快的变形,从而达到吸能的目的,在纵梁前连接板l变形完成后,如果外力继续增加,纵梁侧盖板本体2也接着变形吸收能量,纵梁前部本体3的中部 有一定的刚性,从而在发生正碰时,此纵梁前部能有效的吸收能量,中部的刚性 能够很好的抵抗变形,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 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 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纵梁前部增加一个纵梁前连接板,在后部增加一个纵梁侧盖板,再通过点 焊焊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方形的空腔。在此机构靠近车身前部安装一个前保 安装横梁,在碰撞过程中,先通过前保安装横梁正面缓冲,第二步是通过纵梁前 连接板的折弯区发生弯曲变形吸收能量,最后通过纵梁侧盖板本体这个零件的折 弯区发生形变实现缓冲吸能,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吸能结构。通过前部变形区的 缓冲,能够减小减少机舱后部的前挡板入侵量,保护乘员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前部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前部本体(3)与设置的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体的冲压件固接,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前部本体(3)的端部固接有前保横梁安装板(4),所述的前保横梁安装板(4)、纵梁前部本体(3)、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具有相贴合的通过点焊成一个整体的 折边。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纵梁侧盖板本体(2)、纵梁前连接板(1)同一位置都设置一个中线垂直于贴合面 的纵向凸台(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前部本体(3),所述的纵梁前部本体(3)与设置的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体的冲压件固接,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前部本体(3)的端部固接有前保横梁安装板(4),所述的前保横梁安装板(4)、纵梁前部本体(3)、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本技术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四块板固接成一体,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能很好的在正碰中吸收能量,由此减少机舱后部的前挡板入侵量,保护乘员安全。文档编号B62D21/15GK201165252SQ200720131488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专利技术者菁 金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吸能的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前部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前部本体(3)与设置的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体的冲压件固接,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前部本体(3)的端部固接有前保横梁安装板(4),所述的前保横梁安装板(4)、纵梁前部本体(3)、纵梁前连接板(1)和纵梁侧盖板本体(2)形成一封闭的沿长度方向贯穿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菁,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