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进明专利>正文

盘簧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775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盘簧小车,包括盘簧箱、伸缩保险杠和变向传动装置,盘簧箱上配置有主轴、盘簧架、滑道和通道,盘簧的两端在滑道和通道上运行,盘簧的储能或放能由箱体内的控制机构控制,用盘簧箱代替发动机,使小车行驶时不会污染大气;伸缩保险杠上配置有齿条,齿条通过齿轮与主轴相配合,伸缩保险杠既可将小车碰撞时的动能输入盘簧箱,又减少了事故的损失;用变向传动装置将刹车或减速时的动能和下坡时的势能输入盘簧箱,实现能量回收再利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盘簧为动力的运输工具。1.通常的机动车行驶时污染大气,更不能回收行驶中刹车、减速时的动能和下坡时的势能。通常的盘簧使用时,两端是固定的,又是单条利用的,储能很小。因此,利用盘簧的
也是有限的,它只局限于钟表、仪器和玩具之类的小动力机械,根本不能代替机器作动力。2.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将许多盘簧组织起来利用,即提供一种盘簧箱,使其能够储存较大的能量,可代替机器作动力,用于小车领域,使小车行驶中不但不污染大气,还能回收行驶中刹车、减速时的动能,和下坡时的势能,肇事时既能回收碰撞时的动能,又可避免车的损坏,当车无能源时,可用人的力量给盘簧箱储能。3.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小车的动力由盘簧箱代替,小车上有可伸缩的保险杠,在小车的离合器和变速箱之间,配置一个变向传动装置,代替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盘簧箱所需的能量由小车上的电动机接通电源后输入。当小车需起动或加速时,踩动变向传动装置上的起动踏板,配合踩动离合器踏板和变速杆,盘簧箱里的能量开始输出,小车开始行驶或加速。当小车需减速或制动时,踩动变向传动装置上的制动踏板,配合变速杆使小车行驶的动能输入盘簧箱,小车减速,以至停止。当小车碰撞时,伸缩保险杠缩回,同时将碰撞时的动能输入盘簧箱,小车再行驶时伸缩保险杠自动伸出。本技术中的盘簧箱是这样实现的盘簧箱的主体是一个圆柱形的箱体,箱体的两端是盖形分体,中间是许多环形分体。每个盖形分体的内壁上有一个圆形外滑道和一个圆形内滑道,外滑道和内滑道之间有通道连通。每个环形分体两侧的壁上有两个圆形外滑道和两个圆形内滑道,同侧的外滑道和内滑道之间有通道连通。由分体组成的箱体上的滑道和通道既是对称的,又是成对的。主轴贯穿在箱体的中央,并有轴承装配。在箱体内,主轴上固定着许多盘簧架,每个盘簧架上有一对滑道,可通过内轴与盘簧的内端装配。圆形的盘簧,圈与圈之间相接触,中心是较大的空腔,盘簧的内端和外端配置有小圆环。内端的小圆环上装有内轴,内轴可装在盘簧架的滑道上,可在滑道上移动。外端的小圆环上装有外轴,外轴可在外滑道、内滑道和通道上运行。在分体的通道壁上有控制机构来控制盘簧交替地储能或放能。这里并不是箱体内所有的盘簧同时储能或同时放能,而是交替地进行,可以是一条盘簧,或两条盘簧,或三条盘簧……,根据需要由控制机构上的储能键到外滑道的距离,和放能键到内滑道的距离来实现。当主轴转动储能时,储能的盘簧相应的内轴,随盘簧架绕主轴运转,并在盘簧架的滑道上由外向里移动,相应的外轴在通道上由外向里移动,盘簧圈逐渐缩小。盘簧储满能量后,相应的外轴在内滑道上运转,相应的内轴随盘簧架绕主轴运转,但在盘簧架的滑道上不移动。暂不储能的盘簧相应的外轴在外滑道上运转,相应的内轴随盘簧架绕主轴运转动,但在盘簧架的滑道上不移动。当主轴转动放能时,放能的盘簧相应的外轴在通道上由里向外移动,相应的内轴随盘簧架绕主轴运转,并在盘簧架的滑道上由里向外移动,盘簧圈逐渐放大。放完能量的盘簧相应的外轴在外滑道上运转,相应的内轴随盘簧架绕主轴运转,但在盘簧架的滑道上不移动。暂不放能的盘簧相应的外轴在内滑道上运转,相应的内轴随盘簧架绕主轴运转,但在盘簧架的滑道上不移动。控制机构是这样实现的圆形外滑道和通道的连通处有储能阀门,通道的壁上有储能键组成储能键控制机构。圆形内滑道和通道的连通处有放能阀门,通道的壁上有放能键,组成放能控制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伸缩保险杠和盘簧箱的外部结构图。其中(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盘簧箱1的主体2是圆柱形的主轴3贯穿主体2的中央,主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相同的齿轮4A、齿轮4B。在伸缩保险杠5上有齿条6A和齿条6B。以齿轮4A向方向7A转动时,盘簧箱1储能,向方向7B转动时盘簧箱1放能。当伸缩保险杠5碰撞时,伸缩保险杠5向右滑动,齿条6A、齿条6B分别推动齿轮4A齿轮4B向方向7A转动,盘簧箱1储能,保险杠5缩回。当盘簧箱1放能时,齿轮4A、齿轮4B向方向7B转动,将伸缩保险杠5推到原位,齿轮4A,齿轮4B与齿条6A、齿条6B又分离。图2是盘簧箱主体的剖视图。主轴3贯穿主体中央,与轴承8A、轴承8B装配,主体由圆形盖体9A(详细结构图3给出)、盖体9B(详细结构图4给出)和许多环形分体10(详细结构图5、图6给出)组成。盖体9A上有圆形外滑道11A,圆形内滑道12A,其间有通道13A连通。盖体9B上有圆形外滑道11B、圆形内滑道12B,其间有通道13B连通。环形分体10的壁上有两个圆形外滑道14A、15A和两个圆形内滑道16A、17A。外滑道14A和内滑道16A之间有道18A连通,外滑道15A和内滑道17A之间有通道19A连通。外滑道11A和外滑道14A对称,内滑道12A和内滑道16A对称,通道13A和通道18A对称。盘簧20A(剖图形式给出)处于储能状态,其余盘簧处于未储能状态(盘簧的祥细结构图7给出)。外轴21A与盘簧20A的外端22A装配,进入通道13A、18A之中,内轴23与盘簧20A的内端24装配,处于盘簧架25的滑道26上(盘簧架的结构由图8给出)盘簧架25与主轴3用键27固定。盘簧20B处于未储能状态,外轴21B与盘簧20B的外端22B装配,在圆形外滑道11B、15B之中。在外滑道11A与通道13A的连通处有一个储能阀门28A,在通道18A的上壁有一个储能键29,在外滑道15A与通道19A的连通处有一个储能阀门30,储能键29和储能阀门30之间由连杆(此图未画出,有图6给出)连接。其余的环形分体上有与储能键29、储能阀门30相同的结构。由储能阀门28A、储能键29和储能阀门30组成储能控制机构。在内滑道12B与通道13B的连通处有一个放能阀门28B,在通道19B的下壁有一个放能键31,在内滑道16B与通道18B的连通处有一个放能阀门32。放能键31和放能阀门32之间由连杆(此图未画出,有图6给出)连接。其余的环形分体上有与放能键31和放能阀门32相同的结构。由放能阀门28B,放能键31和放能阀门32组成放能控制机构。盘簧箱储能时,主轴3向方向33转动,储能阀门28A关闭着外滑道11A,阻止外轴21A在外滑道11A上向方向33运行,外轴21A只能进入通道13A,18A中,并逐渐向里移动。内轴23随盘簧架25绕主轴3转动,同时在滑道26上逐渐向里移动,盘簧20A逐渐缩小。其余储能阀门30不关闭相应的外滑道,因此其余的外轴在外滑道上运转,相应的盘簧不储能。当外轴21A向里移动,到达储能键29时,压动储能键29,连动储能阀门30,使外滑道15A处于关闭状态,此滑道上的外轴进入相应的通道。这样外轴由外滑道交替地进入通道,盘簧箱里的盘簧交替地储能。当外轴21A向里移动,进入内滑道12A、16A后,盘簧20A不再储能,但外轴21A和盘簧20A随盘簧架25绕主轴3转动。当所有的外轴都进入内滑道后,盘簧箱已储满能量,主轴和外轴可继续向原方向转动,只是盘簧箱不再储能。盘簧箱放能时,主轴3向方向33的反方向转动,放能阀门28B关闭着内滑道12B,阻止外轴21B在内滑道12B上向方向33的反方向运行,外轴21B只能进入通道13B、19B中,并逐渐向外移动。相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盘簧小车,包括一盘簧箱(1),盘簧箱(1)上配置有主轴(3),主轴(3)可与离合器相配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主轴(3)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盘簧架(25),盘簧架(25)可通过内轴(23)与盘簧的内端相装配,盘簧的外端配置有外轴,箱体内壁上配置有内滑道、外滑道,内、外滑道之间由一通道相连通,外轴可在外滑道、内滑道及其之间的通道上运行,外滑道和通道的连通处有储能阀门,通道的壁上的储能键与储能阀门构成储能控制机构,内滑道和通道的连通处有放能阀门,通道的壁上有放能键,放能键与放能阀门构成放能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进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进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