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71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可以在车辆的耐用年数间,保持高性能,在工作初期的较早阶段可以排出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气体发生器,由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的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多功能构件(30)在轴向移动,封闭构件(12)被破坏,并且所述燃烧气体通过第1贯通孔(33)、第1集气室(35)、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从由于封闭构件(12)的破坏而产生的开口部进入第1集气室(35),通过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等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使用了加压气体(加压介质)的气体发生器中,利用封闭机构将封入有该加压气体的瓶的开口部封闭,在工作时通过破坏该封闭机构而排出加压气体的结构是一般结构。进一步,在气体发生器中,以工作时(例如,向电点火器中流入着火电流时)作为起点,期望尽可能缩短到气体开始排出为止的时间,能够迅速地排出气体(迅速地使人员约束装置等工作)这样的结构。US-ANo.2006/0037662为使用了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在外壳16的一端安装的点火器20中,在填充了点火药的筒状体82上安装了飞行体22。填充有加压气体的室38和点火器20通过闭合构件14而隔开,飞行体22为与闭合构件14抵接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1提供气体发生器10,容纳有点火器25和气体发生剂38、且具有气体排出口27的筒状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与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连接,形成了外罩容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通过具有脆弱部11的封闭构件12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点火器25、气体发生剂38、及工作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30,点火器25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开口部侧而被固定,多功能构件30具有基板部31和从基板部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2,且筒状壁部32的前端具有开口部,基板部31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21抵接,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1贯通孔33,筒状壁部32具有比基板部31的外径小的外径,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2贯通孔34,开口部与封闭构件12的脆弱部11抵接,形成有被基板部31、筒状壁部32及封闭构件12包围的第1集气室35,在筒状壁部32的外壁面和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之间,形成包括筒状空间的第2集气室36,在面向第2集气室36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部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7,在包括被基板部31、点火器25及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包围的空间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38,由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的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多功能构件30在轴向移动,封闭构件(2被破坏,并且所述燃烧气体通过第1贯通孔33、第1集气室35、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从由于封闭构件12的破坏而产生的开口部进入第1集气室35,通过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2提供气体发生器,其中,容纳有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且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的点火机构室外壳与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连接,形成了外罩容器,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和所述加压气体室外壳之间通过具有脆弱部的封闭构件封闭,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内设置有点火器、气体发生剂、及工作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所述点火器封闭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开口部侧而被固定,所述多功能构件具有基板部和从基板部的一面的中心部延伸的圆柱部,所述基板部与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抵接,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1贯通孔,所述圆柱部与所述封闭构件的脆弱部抵接,形成有被所述基板部、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及封闭构件包围的集气室,在面向所述集气室的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周壁部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在包括被所述基板部、点火器及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包围的空间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由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内的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多功能构件在轴向移动,封闭构件被破坏,并且所述燃烧气体通过第1贯通孔、集气室,从气体排出口排出,所述加压气体室外壳内的气体从由于封闭构件的破坏而产生的开口部进入集气室,从气体排出口排出。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受其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图2为图1的部分截面图。图3为与图1不同的实施方式的一部件的立体图。图4为与图1不同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部分截面图。专利技术详述就US-ANo.2006/0037662的气体发生器而言,通过点火器20的工作飞行体22飞行,破坏闭合构件14从而加压气体从排出口18排出至外部,但由于如果不破坏闭合构件14则不排出气体,因此在以工作时(点火器20工作时)为起点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排出气体需要花费时间的可能性,因此针对该点存在改良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适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等时,在车辆的耐用年数间,可以保持高性能,在工作初期的较早阶段可以排出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使用时,可以作为利用填充在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中的加压气体和点火机构室外壳内通过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这两者,使气囊膨胀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气体发生剂与点火器形成为一体形式的构件(例如,作为安全带和收缩器用的气体发生器,日本特开2005-225274号公报中示出的那样的气体发生器)作为点火机构时,可以省略气体发生剂。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多功能构件具有封闭构件的保持及破坏功能、气体发生剂的保持功能、以及气体排出径路的确保功能。多功能构件具有基板部和从基板部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另外,就筒状壁部而言,与基板部相反侧的端部为开口部。通过具有该多功能构件可以发挥下述的(I)及(II)的功能,进一步还可以一并发挥(III)的功能。(I)封闭构件的保持及破坏功能在工作前(点火机构的工作前。以下相同),由于多功能构件的筒状壁部的开口部与封闭构件的脆弱部抵接,封闭构件得到支持。即,开口周缘部与封闭构件的脆弱部抵接。由于加压气体室外壳内高压填充有加压气体,因此在封闭构件上也从加压气体室外壳内侧施加有高的压力。由此,由于在封闭构件上形成了在工作时(点火机构的工作时。以下相同)确实被破坏的脆弱部,因此尤其是保持脆弱部的耐压性是重要的。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通过多功能构件支持封闭构件的脆弱部,承受高压的封闭构件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此外,由于多功能构件相对于点火机构室外壳得到固定,由加压气体产生的负荷通过多功能构件以分散的状态保持,因此负荷不集中在一个位置上。由此,在工作时,通过多功能构件(基板部和筒状壁部)在轴向(封闭构件侧)移动,由筒状壁部的开口部导致封闭构件在脆弱部被破坏,加压气体的流出径路开口。多功能构件的基板部在以工作时能够容易移动的程度相对于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抵接。(II)气体排出径路的确保功能多功能构件在基板部形成有第1贯通孔,在筒状壁部形成有第2贯通孔。基板部与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抵接,筒状壁部的外径小于基板部的外径。通过将这样的多功能构件设置在点火机构室外壳内,形成了第1集气室和第2集气室。工作时,通过设置多功能构件,存在第1贯通孔、第1集气室、第2贯通孔、第2集气室,确保了点火机构室外壳内产生的燃烧气体的排出径路和加压气体的排出径路。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从气体发生剂充填室至第2集气室,可以是以工作前的状态而连通的状态。第1贯通孔的大小为,由于燃烧气体而在气体发生剂充填室和第1集气室及第2集气室之间产生压差的开口面积。由此,由于燃烧气体立即通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气体发生器(10),其中,容纳有点火器(25)和气体发生剂(38)、且具有气体排出口(27)的筒状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与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连接,形成了外罩容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通过具有脆弱部(11)的封闭构件(12)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点火器(25)、气体发生剂(38)、及工作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30),点火器(25)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开口部侧而被固定,多功能构件(30)具有基板部(31)和从基板部(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2),且筒状壁部(32)的前端具有开口部,基板部(31)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21)抵接,且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1贯通孔(33),筒状壁部(32)具有比基板部(31)的外径小的外径,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2贯通孔(34),开口部与封闭构件(12)的脆弱部(11)抵接,形成有被基板部(31)、筒状壁部(32)以及封闭构件(12)包围的第1集气室(35),在筒状壁部(32)的外壁面和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之间,形成包括筒状空间的第2集气室(36),在面向第2集气室(36)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部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7),在包括被基板部(31)、点火器(25)及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包围的空间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38),由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的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多功能构件(30)在轴向移动,封闭构件(12)被破坏,并且所述燃烧气体通过第1贯通孔(33)、第1集气室(35)、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从由于封闭构件(12)的破坏而产生的开口部进入第1集气室(35),通过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08 JP 2012-2459841.气体发生器(10),其中,容纳有点火器(25)和气体发生剂(38)、且具有气体排出口(27)的筒状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与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外壳(40)连接,形成了外罩容器,点火机构室外壳(20)和加压气体室外壳(40)之间通过具有脆弱部(11)的封闭构件(12)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设置有点火器(25)、气体发生剂(38)、及工作时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多功能构件(30),点火器(25)封闭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开口部侧而被固定,多功能构件(30)具有基板部(31)和从基板部(31)的一面延伸的筒状壁部(32),且筒状壁部(32)的前端具有开口部,基板部(31)与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内壁面(21)抵接,且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1贯通孔(33),筒状壁部(32)具有比基板部(31)的外径小的外径,具有朝厚度方向的第2贯通孔(34),开口部与封闭构件(12)的脆弱部(11)抵接,形成有被基板部(31)、筒状壁部(32)以及封闭构件(12)包围的第1集气室(35),在筒状壁部(32)的外壁面和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之间,形成包括筒状空间的第2集气室(36),在面向第2集气室(36)的点火机构室外壳(20)的周壁部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27),在包括被基板部(31)、点火器(25)及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21)包围的空间的气体发生剂充填室(37)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38),由点火机构室外壳(20)内的气体发生剂(38)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导致内压升高,多功能构件(30)在轴向移动,封闭构件(12)被破坏,并且所述燃烧气体通过第1贯通孔(33)、第1集气室(35)、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加压气体室外壳(40)内的气体从由于封闭构件(12)的破坏而产生的开口部进入第1集气室(35),通过第2贯通孔(34)、第2集气室(36),从气体排出口(27)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内壁面具有在轴向上隔着间隔朝内形成的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在工作前,通过所述筒状壁部的开口部与封闭构件抵接、所述基板部与所述第1突起部抵接,所述多功能构件得到固定,在工作时,所述筒状壁部的开口部侧破坏封闭构件使其开口,通过所述基板部与所述第2突起部冲突,限制所述多功能构件在轴向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第1突起部为所述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周壁面从外侧凹陷的内向突起,所述第2突起部是在面向所述第2集气室的点火机构室外壳的周壁面形成内径差而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筒状构件具有沿轴向形成的狭缝部,所述狭缝部作为第2贯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第1贯通孔封闭。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睦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