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活塞推进路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715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03:49
一种扭矩变换器包括具有带相应壳体的泵轮和涡轮的循环圆、罩盖壳体和第一减震板。泵轮壳体具有布置在循环圆的径向外侧的径向壁,且涡轮壳体具有布置用于与泵轮壳体径向壁进行摩擦接合的径向壁。罩盖壳体具有径向壁,且第一减震板具有用于将涡轮壳体推进力传递至罩盖壳体径向壁的径向壁。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包括固定地附连至涡轮壳体径向壁或泵轮壳体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包括固定地附连至罩盖壳体径向壁或第一减震板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轮活塞推进路径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扭矩变换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带有涡轮活塞推进路径的扭矩变换器。
技术介绍
组合有锁止离合器的扭矩变换器涡轮是已知的。在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No.7,445,099中展示了一个例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一些示例方面广义上包括一种扭矩变换器,其包括具有带相应壳体的泵轮和涡轮的循环圆(torus)、罩盖壳体和第一减震板(damperplate)。泵轮壳体具有布置在循环圆的径向外侧的径向壁,且涡轮壳体具有设置用于与泵轮壳体径向壁进行摩擦接合的径向壁。罩盖壳体具有径向壁,且第一减震板具有用于将涡轮壳体推进力传递至罩盖壳体径向壁的径向壁。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包括固定地附连至涡轮壳体径向壁或泵轮壳体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包括固定地附连至罩盖壳体径向壁或第一减震板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摩擦材料环固定地附连至第一减震板径向壁,且第一减震板包括布置在所述摩擦材料环的径向内侧的孔口。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板包括花键部分,所述花键部分设置用于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第一减震板包括减震毂,所述减震毂包括花键部分,且所述减震毂设置成能接收来自涡轮壳体的推进力。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布置在涡轮壳体的圆周孔内的圆周部分和布置在涡轮壳体与减震毂之间的径向部分。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涡轮壳体包括整体形成的驱动凸片,所述驱动凸片从所述径向壁延伸并与第一减震弹簧接合。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第二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固定至第一减震板,第一和第二减震板分别包括相应的整体形成的弹簧保持器部分,且第一减震弹簧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减震板弹簧保持器部分内。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第三减震板和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板包括花键部分,所述花键部分设置用于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弹簧窗口和布置在所述弹簧窗口的径向内侧的孔口。第二减震弹簧布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减震板的相应的弹簧窗口内。第三减震板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减震板之间,且第三减震板设置用于将来自涡轮壳体的推进力传递至第一减震板。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扭矩变换器具有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布置在涡轮壳体的圆周孔内的圆周部分和布置在涡轮壳体与第三减震板之间的径向部分。其他示例方面广义上包括一种扭矩变换器,其包括具有带相应壳体的泵轮和涡轮的循环圆、离合器板、罩盖壳体和第一减震板。泵轮壳体具有布置在循环圆的径向外侧的径向壁。离合器板固定至涡轮壳体,且包括设置用于与泵轮壳体径向壁进行摩擦接合的径向壁。罩盖壳体具有径向壁,且第一减震板具有用于将涡轮壳体推进力传递至罩盖壳体径向壁的径向壁。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固定地附连至离合器板径向壁或泵轮壳体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固定地附连至罩盖壳体径向壁或第一减震板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离合器板包括与第一减震弹簧径向对齐的圆周壁。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离合器板径向壁和圆周壁至少形成整体形成的弹簧保持器部分的一部分,且第一减震弹簧布置在第一减震板弹簧保持器部分内。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包括第二和第三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固定至离合器板,且包括第一驱动凸片,所述第一驱动凸片与离合器板径向壁至少部分地轴向对齐且与第一减震弹簧接合。第三减震板固定至第一减震板,且包括第二驱动凸片,所述第二驱动凸片与离合器板径向壁至少部分地轴向对齐且与第一减震弹簧接合。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第二减震弹簧和第四减震板,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布置在第一和第三减震板的相应的弹簧窗口内,所述第四减震板布置在第一和第三减震板之间且设置用于将来自涡轮壳体的推进力传递至第一减震板。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第四减震板包括弹簧窗口,第二减震弹簧布置在第四减震板弹簧窗口内,且第四减震板包括布置在所述弹簧窗口的径向内侧的孔口。在一个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扭矩变换器具有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布置在涡轮壳体的圆周孔内的圆周部分和布置在涡轮壳体与第四减震板之间的径向部分。附图说明在随后的详细说明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性质和模式,在附图中:图1A为展示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空间术语的圆柱坐标系的透视图;图1B为展示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空间术语的图1A的圆柱坐标系中的物体的透视图;图2为根据一个示例方面的具有涡轮活塞推进路径的扭矩变换器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一个示例方面的具有涡轮活塞推进路径的扭矩变换器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一个示例方面的具有涡轮活塞推进路径的扭矩变换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应当理解,在不同的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功能上相似的结构元素。此外,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里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方法、材料和改型,并且这些当然可以改变。还应当理解,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各特定方面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除非另加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的意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常规理解的相同。现在将描述下述示例性方法、装置或材料,尽管与这里描述的那些类似或等价的任何方法、装置或材料可以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图1A是用于展示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空间术语的圆柱坐标系80的透视图。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地在圆柱坐标系的意义上被描述。坐标系80具有为下文的方向和空间术语充当参考的纵向轴线81。修饰词“轴向”、“径向”和“周向”分别是关于与轴线81、半径82(其正交于轴线81)和圆周83平行的方位而言。修饰词“轴向”、“径向”和“周向”也是关于平行于相应平面的方位。为了明确不同平面的布置,使用了物体84、85和86。物体84的表面87形成了轴向平面。即,轴线81形成了沿着该表面的线。物体85的表面88形成了径向平面。即,半径82形成了沿着该表面的线。物体86的表面89形成了周向平面。即,圆周83形成了沿着该表面的线。作为进一步的示例,轴向移动或布置平行于轴线81,径向移动或布置平行于半径82,且周向移动或布置平行于圆周83。旋转是相对于轴线81而言。副词“轴向地”、“径向地”和“周向地”分别是关于与轴线81、半径82或圆周83平行的方位而言。副词“轴向地”、“径向地”和“周向地”也是关于平行于相应平面的方位。图1B是图1A中表示本申请中使用的空间术语的柱面坐标系80中的物体90的透视图。圆柱形物体90是柱面坐标系中的圆柱形物体的代表,并且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物体90包含轴向表面91、径向表面92和周向表面93。表面91是轴向面的一部分,表面92是径向面的一部分,而表面93是周向面的一部分。下面的描述参照图2进行。图2为根据一个示例方面的具有涡轮活塞推进路径的扭矩变换器100的剖视图。扭矩变换器100包括具有泵轮104和涡轮106的循环圆102。泵轮壳体108包括布置在循环圆102的径向外侧的径向壁110,且涡轮壳体112包括如下所述设置用于与泵轮壳体径向壁110进行摩擦接合的径向壁114。在焊接部118处固定至泵轮壳体108的罩盖壳体116包括径向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涡轮活塞推进路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矩变换器,包括:循环圆,其包括泵轮和涡轮;泵轮壳体,其包括布置在所述循环圆的径向外侧的径向壁;涡轮壳体,其包括设置用于与泵轮壳体径向壁进行摩擦接合的径向壁;罩盖壳体,其包括径向壁;和,第一减震板,其包括用于将涡轮壳体推进力传递至罩盖壳体径向壁的径向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04 US 61/709,6221.一种扭矩变换器,包括:循环圆,其包括泵轮和涡轮;泵轮壳体,其包括布置在所述循环圆的径向外侧的径向壁;涡轮壳体,其包括设置用于与泵轮壳体径向壁进行摩擦接合的径向壁;罩盖壳体,其包括径向壁;和,第一减震板,其包括用于将涡轮壳体推进力传递至罩盖壳体径向壁的径向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变换器还包括固定地附连至涡轮壳体径向壁或泵轮壳体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变换器还包括固定地附连至罩盖壳体径向壁或第一减震板径向壁的摩擦材料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材料环固定地附连至第一减震板径向壁,所述第一减震板包括布置在所述摩擦材料环的径向内侧的孔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板包括花键部分,所述花键部分设置用于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板包括减震毂,所述减震毂包括花键部分,所述减震毂设置用于接收来自涡轮壳体的推进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变换器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布置在涡轮壳体的圆周孔内的圆周部分和布置在涡轮壳体与减震毂之间的径向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变换器还包括第一减震弹簧,其中,所述涡轮壳体包括整体形成的驱动凸片,所述驱动凸片从所述径向壁延伸并与第一减震弹簧接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变换器还包括第二减震板,其中,第二减震板固定至第一减震板;第一和第二减震板分别包括相应的整体形成的弹簧保持器部分;且,第一减震弹簧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减震板弹簧保持器部分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扭矩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变换器还包括:第三减震板,其包括:花键部分,其设置用于连接至变速器输入轴;弹簧窗口;和,孔口,其布置在所述弹簧窗口的径向内侧;和,第二减震弹簧,其布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减震板的相应的弹簧窗口内;其中:第三减震板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减震板之间;且,第三减震板设置用于将来自涡轮壳体的推进力传递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林德曼M·施泰因贝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