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56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它是由中间支撑梁、前部连接支架、后部连接结构组成,中间支撑梁通过前部连接结构与车架前横梁固定,中间支撑梁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受力结构合理,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应力,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特点;同时,减小承载时踏板总成产生的位移,保证乘员上下车的平稳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公路用车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脚踏板骨架为焊接钢管;脚踏板通过撑管总成固定到车架上,是一个悬臂结构,乘员上下车时,容易引起晃动;同时,容易引起撑管总撑根部(与车架固定点位置)的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结构的不足,设计一种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它是由中间支撑梁、前部连接支架、后部连接结构组成,中间支撑梁通过前部连接结构与车架前横梁固定,中间支撑梁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固定。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后部连接结构由后连接支架、后过渡支架和后支架固定板组成,后连接支架一端与中间支撑梁连接,后连接支架另一端与后支架固定板连接,后支架固定板与车架纵梁固定,中间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前部连接支架连接。本技术具有受力结构合理,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应力,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特点;同时,减小承载时踏板总成产生的位移,保证乘员上下车的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它是由中间支撑梁4、前部连接支架5、后部连接结构组成,中间支撑梁4通过前部连接支架5与车架前横梁7固定,中间支撑梁4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6固定。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后部连接结构由后连接支架3、后过渡支架2和后支架固定板1组成,后连接支架3的一端与中间支撑梁4连接,后连接支架3的另一端与后支架固定板1连接,后支架固定板1与车架纵梁6固定,中间支撑梁4的另一端与前部连接支架5连接。如图1所示,中间支撑梁4为主体承载结构,通过前部连接支架5与车架前横梁7固定,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6固定,形成一个“封闭梁”的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权利要求1.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它是由中间支撑梁(4)、前部连接支架(5)、后部连接结构组成,中间支撑梁(4)通过前部连接支架(5)与车架前横梁(7)固定,中间支撑梁(4)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6)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后部连接结构由后连接支架(3)、后过渡支架(2)和后支架固定板(1)组成,后连接支架(3)的一端与中间支撑梁(4)连接,后连接支架(3)的另一端与后支架固定板(1)连接,后支架固定板(1)与车架纵梁(6)固定,中间支撑梁(4)的另一端与前部连接支架(5)连接。专利摘要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它是由中间支撑梁、前部连接支架、后部连接结构组成,中间支撑梁通过前部连接结构与车架前横梁固定,中间支撑梁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固定。本技术具有受力结构合理,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应力,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特点;同时,减小承载时踏板总成产生的位移,保证乘员上下车的平稳性。文档编号B62D25/00GK2902845SQ200620028769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刘敏, 刘玺, 孙万来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骨架式脚踏板承载结构,其特征为:它是由中间支撑梁(4)、前部连接支架(5)、后部连接结构组成,中间支撑梁(4)通过前部连接支架(5)与车架前横梁(7)固定,中间支撑梁(4)通过后部连接结构与车架纵梁(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刘玺孙万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