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492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控制器,由主体外壳、内套和旋转外壳组成,其中所述主体外壳上部设有固定环,所述主体外壳下部设有圆管,所述圆管上套有内套,所述圆管尾端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外壳的双扣位结构。所述双扣位结构为管子上凸起的两条筋,形状为平面带斜角,斜角部分方便组合,平面部分可使卡扣更牢固,不易脱落,易方便模具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控制器
技术介绍
变速控制器用于控制自行车前后拨链器,目前市场上的变速控制器多用铝合金束圈加螺丝与车管锁合,且主体外壳与旋转外壳的组合皆为单扣位斜面卡扣结构,此结构易造成整体结构在未装车前散开脱落。若圆管末端单扣位结构为平面卡扣,因受限于模具结构,主体外壳与圆管需分离为两个单独零件。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牢固高、使用效果好的变速控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速控制器,由主体外壳、内套和旋转外壳组成,其中所述主体外壳上部设有固定环,所述主体外壳下部设有圆管,所述圆管上套有内套,所述圆管尾端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外壳的双扣位结构。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主体外壳、固定环和圆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双扣位结构与所述旋转外壳上设置的平面筋连接。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双扣位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扣位面,所述扣位面上均设有至少两条与所述平面筋连接的扣位筋,所述扣位筋表面为清角平面。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旋转外壳端部设有与所述主体外壳连接的凸肋结构。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固定环上设有一锁合间隙,所述锁合间隙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内六角螺栓的螺栓孔,所述锁合间隙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带有限位筋的方形螺母的螺母孔;所述方形螺母可与车管咬合。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内六角螺栓与所述方形螺母连接。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主体外壳上还设有弯管,所述弯管上贴有用于降低控制线有所述弯管摩擦的铁氟龙贴片。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内套上还设有转动环固定筋,所述转动环固定筋上卡接有不锈钢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弹片。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中:所述固定环的1/2底面与所述主体外壳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另外1/2底面通过连接筋与所述主体外壳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效果在于:采用本技术的这种结构,使用螺帽压合,并采用双扣位结构固定连接,简化模具结构,亦达到组装简便,结构牢固之效果。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品质控管,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扣位筋与平面筋配合后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固定环与主体外壳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固定环与主体外壳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固定环与主体外壳的第三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旋转外壳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变速控制器的内套的立体示意图。附图中:1、方形螺母;2、固定环;3、主体外壳;4、扣位筋;5、弹簧片;6、内套;7、旋转外壳;8、凸肋;9、双扣位结构;10、圆管;11、内六角螺栓;12、螺栓孔;13、锁合间隙。14、铁氟龙贴片;15、平面筋;16、转动环固定筋;17、限位筋;18、连接筋;19、螺母孔;20、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变速控制器,由主体外壳3、内套6和旋转外壳7组成,所述主体外壳3上部设有固定环2,所述主体外壳3下部设有圆管10,所述圆管10上套有内套6,所述圆管10尾端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外壳7的双扣位结构9。其中:所述主体外壳3、固定环2和圆管10为一体式结构,保证了主体外壳3与旋转外壳7的连接强度;同时双扣位结构9保证了主体外壳3与其他部件(主要为旋转外壳7)的组合牢固度,能够有效避免松脱。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双扣位结构9与所述旋转外壳7上设置的平面筋15连接。所述双扣位结构9包括至少三个扣位面,所述扣位面上均设有至少两条与所述平面筋15连接的扣位筋4,所述扣位筋4表面为清角。平面如图6所示,所述旋转外壳7端部设有与所述主体外壳3连接的凸肋8结构;凸肋8结构的外径与所述的主体外壳3的内径相配合,这样加强了旋转外壳7和主体外壳3内外径的同心度,这一改善带来的变化是减少了旋转外壳7的摇晃度。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固定环2上设有一锁合间隙13,所述锁合间隙13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内六角螺栓11的螺栓孔12,所述锁合间隙13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带有限位筋17的方形螺母I的螺母孔19 ;其中,所述内六角螺栓11与所述方形螺母I连接。所述螺栓孔12和螺母孔19相通,螺母孔19内设置有限位筋17,该限位筋17用于组装时方形螺母I的限位,当扳手锁螺栓时,方形螺母I会将限位筋17破坏,然后所述方形螺母I可与车管咬合,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环2上还开有方形孔,所述方形螺母I部分伸出方形孔,锁合后方形螺母I超出固定环2内径与所需连接的车管过盈配合,从而固定主体外壳3。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主体外壳3上还设有弯管20,所述弯管20上贴有用于降低控制线有所述弯管20摩擦的铁氟龙贴片14。在进行变速器进行控制的时候,减低了控制线与穹管20的摩擦,亦减轻的拨动力。另外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环2的1/2底面与所述主体外壳3连接,所述固定环2的另外1/2底面通过连接筋18与所述主体外壳3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内套6上还设有转动环固定筋16,所述转动环固定筋16上卡接有不锈钢弹簧片5,所述弹簧片5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弹片。当图示逆时针转动时,转动环固定筋16会带动弹簧片5转动,此时弹簧片受力变形,弹簧片将会被固定。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这种结构,使用螺帽压合,并采用双扣位结构固定连接,简化模具结构,亦达到组装简便,结构牢固之效果。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品质控管,降低成本。【主权项】1.一种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主体外壳、内套和旋转外壳组成,其中所述主体外壳上部设有固定环,所述主体外壳下部设有圆管,所述圆管上套有内套,所述圆管尾端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外壳的双扣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固定环和圆管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扣位结构与所述旋转外壳上设置的平面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扣位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扣位面,所述扣位面上均设有至少两条与所述平面筋连接的扣位筋,所述扣位筋表面为清角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外壳端部设有与所述主体外壳连接的凸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上设有一锁合间隙,所述锁合间隙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内六角螺栓的螺栓孔,所述锁合间隙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带有限位筋的方形螺母的螺母孔;所述方形螺母可与车管咬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六角螺栓与所述方形螺母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上还设有弯管,所述弯管上贴有用于降低控制线有所述弯管摩擦的铁氟龙贴片。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上还设有转动环固定筋,所述转动环固定筋上卡接有不锈钢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包括圆弧段和直线段弹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的1/2底面与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主体外壳、内套和旋转外壳组成,其中所述主体外壳上部设有固定环,所述主体外壳下部设有圆管,所述圆管上套有内套,所述圆管尾端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外壳的双扣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卫童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法比莱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