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桩与现浇顶板刚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475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咬合桩与现浇顶板刚接结构,至少包括咬合桩,设置于所述咬合桩顶部的腋角嵌固段以及顶板,所述咬合桩内设置有咬合桩钢筋笼,所述咬合桩钢筋笼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腋角嵌固段内;所述咬合桩与所述腋角嵌固段之间形成有施工缝;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顶板钢筋结构;所述顶板的上缘设置有上缘顶板钢筋,所述上缘顶板钢筋自所述顶板的上缘延伸至所述咬合桩钢筋笼的外侧,并弯折后沿所述咬合桩钢筋笼的外侧延伸至所述施工缝处,弯折后的所述上缘顶板钢筋再弯折并穿设于位于所述施工缝内的所述咬合桩钢筋笼内;所述咬合桩、所述腋角嵌固段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立交结构稳定可靠、端部承载能力较强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下穿立交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咬合粧与现浇顶板刚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下穿式立交是实现交通立体化通常采用的一种交通结构。下穿式立交因占地较少、对城市空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心城区交错口的建设中。现有的下穿立交结构通常采用将咬合粧与预制梁组合的结构形式,即将预制梁通过支座搁置于咬合粧粧顶的帽梁上,端部为简支梁结构形式。但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一方面简支梁的跨中承担的弯矩较大,只能通过增加顶板厚度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了施工成本。另一方面,简支梁端的承载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预制梁与支座之间需要设置伸缩缝,随着时间的推移,立交结构会因伸缩缝内的橡胶的老化而出现漏水现象,甚至可能出现桥头跳车等现象,行车舒适性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宄一种立交结构稳定可靠、端部承载能力较强的咬合粧与现浇顶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立交结构稳定可靠、端部承载能力较强的咬合粧与现浇顶板的刚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咬合粧与现浇顶板刚接结构,至少包括咬合粧,设置于所述咬合粧顶部的腋角嵌固段以及顶板,所述咬合粧内设置有咬合粧钢筋笼,所述咬合粧钢筋笼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腋角嵌固段内;所述咬合粧与所述腋角嵌固段之间形成有施工缝;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顶板钢筋结构;所述顶板的上缘设置有上缘顶板钢筋,所述上缘顶板钢筋自所述顶板的上缘延伸至所述咬合粧钢筋笼的外侧,并弯折后沿所述咬合粧钢筋笼的外侧延伸至所述施工缝处,弯折后的所述上缘顶板钢筋再次弯折后穿设于位于所述施工缝内的所述咬合粧钢筋笼内;所述咬合粧、所述腋角嵌固段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成型。较佳地,所述咬合粧钢筋笼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腋角嵌固段内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咬合粧钢筋笼的锚固长度。较佳地,锚设于所述施工缝处的所述咬合粧钢筋笼内的再次弯折后的所述上缘顶板钢筋的长度不小于钢筋锚固长度。较佳地,所述施工缝的外侧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与所述施工缝垂直设置。较佳地,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外侧设置有背贴式止水带。较佳地,所述背贴式止水带的外侧设置有防水水泥砂浆保护层;所述防水水泥砂浆保护层沿所述咬合粧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背贴式止水带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顶板与咬合粧一体浇筑成型,顶板与咬合粧之间的刚接连接,作用于顶板的荷载产生的弯矩可以通过腋角嵌固段传递至咬合粧,在同样荷载的作用下顶板的厚度可以适当减小,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结构的抗弯能力。另外,由于在咬合粧与腋角嵌固段的施工缝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可以防止外部的水通过施工缝进入咬合粧内侧的下穿通道内。另一方面,由于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外侧设置有背贴式止水带,并在背贴式止水带的外侧设置有防水水泥砂浆保护层,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施工缝处的止水效果,防止下穿通道内出现渗水。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咬合粧与现浇顶板刚接结构,包括咬合粧1、设置于咬合粧I顶部的腋角嵌固段2以及顶板3。咬合粧I内设置有咬合粧钢筋笼21,咬合粧钢筋笼21的顶部嵌入腋角嵌固段2内。咬合粧I与腋角嵌固段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顶板3内设置有顶板钢筋结构31,顶板钢筋结构31延伸至咬合粧钢筋笼21内。咬合粧钢筋笼21的顶部延伸至腋角嵌固段2内的长度不小于咬合粧钢筋笼的锚固长度。顶板3的上缘设置有上缘顶板钢筋32,上缘顶板钢筋32自顶板3的上缘延伸至咬合粧钢筋笼21的外侧,并沿咬合粧钢筋笼21的外侧向下弯折,弯折后的上缘顶板钢筋33通过纵向钢筋22固定设置于咬合粧钢筋笼21上。弯折后的上缘顶板钢筋33沿咬合粧钢筋笼21的外侧延伸至施工缝8处,然后再次弯折后锚设于位于施工缝8处的咬合粧钢筋笼21内。锚设于施工缝8处的咬合粧钢筋笼21内的再次弯折后的上缘顶板钢筋34的长度不小于钢筋锚固长度。咬合粧1、顶板3通过设置于咬合粧I顶部的腋角嵌固段2浇为一体。由于顶板上缘钢筋伸入腋角嵌固段,自咬合粧钢筋笼外侧向下弯折,弯折后的上缘顶板钢筋通过纵向钢筋固定于咬合粧钢筋笼上,并在腋角嵌固段和咬合粧的施工缝处锚入咬合粧钢筋笼内,咬合粧钢筋笼也伸入腋角嵌固段锚固,保证了顶板与咬合粧之间的腋角嵌固段的刚度。同时,由于顶板与咬合粧一体浇筑成型,顶板与咬合粧之间的刚接连接,作用于顶板的荷载产生的弯矩可以通过腋角嵌固段传递至咬合粧,在同样荷载的作用下顶板的厚度可以适当减小,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得到改善,提高了结构的抗弯能力。本实施例中,将施工缝处靠近立交通道的一侧定义为内侧,将远离立交通道的一侧定义为外侧。为了保证咬合粧1、腋角嵌固段2及顶板3的连接,上缘顶板钢筋32从咬合粧钢筋笼21的外侧向下弯折;并再次弯折后在腋角嵌固段2和咬合粧I的施工缝8处锚入咬合粧钢筋笼内,锚入钢筋34长度满足锚固长度要求。咬合粧钢筋笼21嵌入腋角嵌固段2长度为钢筋锚固长度。顶板弯折锚固钢筋32通过纵向钢筋22固定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咬合桩与现浇顶板刚接结构,至少包括咬合桩,设置于所述咬合桩顶部的腋角嵌固段以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桩内设置有咬合桩钢筋笼,所述咬合桩钢筋笼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腋角嵌固段内;所述咬合桩与所述腋角嵌固段之间形成有施工缝;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顶板钢筋结构;所述顶板的上缘设置有上缘顶板钢筋,所述上缘顶板钢筋自所述顶板的上缘延伸至所述咬合桩钢筋笼的外侧,并弯折后沿所述咬合桩钢筋笼的外侧延伸至所述施工缝处,弯折后的所述上缘顶板钢筋再次弯折后锚设于位于所述施工缝处的所述咬合桩钢筋笼内;所述咬合桩、所述腋角嵌固段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其浦玉炳张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