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双绞线机,其包括左/右侧固定机座、进/出线主轴、回转驱动伺服电机驱动、绞弓、左/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左侧固定机座配装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第一进线卡盘、第一进线张力轮组、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第一进线驱动皮带,右侧固定机座配装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第二进线驱动电机、第二进线卡盘、第二进线张力轮组、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第二进线驱动皮带,进、出线主轴之间的收线盘固定架包括左/右侧固定架,左侧固定架装设收线盘支撑轴及驱动电机,右侧固定架装设收线张力轮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布局合理且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材加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双绞线机。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重要的线材加工设备,绞线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例如铜线、漆包线、镀锡线等)以及电子线(例如电源线、电话线、音频线、视频线、汽车线、网络线等)的绞合;工作时,绞线机将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以达到线材工艺要求。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绞线机;然而,在实际的绞线加工过程中,现有的绞线机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且稳定可靠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双绞线机,该新式双绞线机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且稳定可靠性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式双绞线机,包括有机架,机架包括有左侧固定机座以及位于左侧固定机座右端侧且与左侧固定机座间隔布置的右侧固定机座,左侧固定机座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进线主轴,右侧固定机座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出线主轴,进线主轴的轴线与出线主轴的轴线对齐布置,进线主轴的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进线轴孔,出线主轴的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出线轴孔,右侧固定机座的上端部于出线主轴的旁侧装设有回转驱动伺服电机,回转驱动伺服电机与出线主轴驱动连接,进线主轴的右端部螺装有套装于进线主轴外围的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出线主轴的左端部螺装有套装于出线主轴外围的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与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之间装设有两个正对布置且分别呈弧形状的绞弓,各绞弓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装设于相应侧的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以及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左侧固定机座于进线主轴的下端侧开设有朝后开口的左侧放线盘容置腔,左侧放线盘容置腔的底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水平前后延伸且与放线盘相配合的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左侧固定机座于左侧放线盘容置腔的外端侧装设有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与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驱动连接,左侧固定机座的前端部装设有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左侧固定机座于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的旁侧装设有第一进线卡盘,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的轴线与第一进线卡盘的轴线平行间隔布置,第一进线卡盘与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之间绕装有第一进线驱动皮带,左侧固定机座于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的旁侧装设有第一进线张力轮组;右侧固定机座于出线主轴的下端侧开设有朝后开口的右侧放线盘容置腔,右侧放线盘容置腔的底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水平前后延伸且与放线盘相配合的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右侧固定机座于右侧放线盘容置腔的外端侧装设有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与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驱动连接,右侧固定机座的前端部装设有第二进线驱动电机,第二进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右侧固定机座于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的旁侧装设有第二进线卡盘,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的轴线与第二进线卡盘的轴线平行间隔布置,第二进线卡盘与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之间绕装有第二进线驱动皮带,右侧固定机座于第二进线驱动电机的旁侧装设有第二进线张力轮组,左侧固定机座的左端侧装设有将两条线材引导至进线主轴的进线轴孔内的引导轮组;进线主轴与出线主轴之间装设有收线盘固定架,收线盘固定架包括有套装于进线主轴的右端部且位于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右端侧的左侧固定架、套装于出线主轴的左端部且位于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左端侧的右侧固定架,左侧固定架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伸入至左侧固定架与右侧固定架之间的收线盘支撑轴,左侧固定架对应收线盘支撑轴装设有收线盘驱动电机,收线驱动电机与收线盘支撑轴驱动连接,右侧固定架装设有收线张力轮组。其中,所述左侧固定机座与所述右侧固定机座之间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收线盘升降架,收线盘升降架的下端侧装设有电动油压升降驱动机构,电动油压升降驱动机构与收线盘升降架驱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双绞线机,其包括左、右侧固定机座及进、出线主轴,进线主轴芯部开设进线轴孔,出线主轴芯部开设出线轴孔,出线主轴通过回转驱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进线主轴右端部螺装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出线主轴左端部螺装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左、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之间装设两个绞弓;左侧固定机座开设左侧放线盘容置腔,左侧放线盘容置腔的底部装设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通过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左侧固定机座前端部装设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左侧固定机座于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旁侧装设第一进线卡盘,第一进线卡盘与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之间绕装第一进线驱动皮带,左侧固定机座于第一进线驱动电机的旁侧装设第一进线张力轮组;右侧固定机座开设右侧放线盘容置腔,右侧放线盘容置腔的底部装设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通过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右侧固定机座的前端部装设第二进线驱动电机,第二进线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右侧固定机座于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的旁侧装设第二进线卡盘,第二进线卡盘与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之间绕装第二进线驱动皮带,右侧固定机座于第二进线驱动电机旁侧装设第二进线张力轮组,左侧固定机座左端侧装设引导轮组;进、出线主轴之间装设收线盘固定架,收线盘固定架包括左、右侧固定架,左侧固定架装设收线盘支撑轴、收线盘驱动电机,右侧固定架装设收线张力轮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且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1——左侧固定机座 111——左侧放线盘容置腔12——右侧固定机座 121——右侧放线盘容置腔21——进线主轴211——进线轴孔22——出线主轴221——出线轴孔3一一回转驱动伺服电机 41一一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2——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3——绞弓51一一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52—一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53 第一进线驱动电机 54 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55一一第一进线卡盘 56—一第一进线张力轮组61--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62--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63--第二进线驱动电机 64--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65——第二进线卡盘 66——第二进线张力轮组7——引导轮组81——左侧固定架82——右侧固定架 83——收线盘支撑轴84——收线盘驱动电机 85——收线张力轮组91一一收线盘升降架 92—一电动油压升降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式双绞线机,包括有机架,机架包括有左侧固定机座11以及位于左侧固定机座11右端侧且与左侧固定机座11间隔布置的右侧固定机座12,左侧固定机座11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进线主轴21,右侧固定机座12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出线主轴22,进线主轴21的轴线与出线主轴22的轴线对齐布置,进线主轴21的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进线轴孔211,出线主轴22的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出线轴孔221,右侧固定机座12的上端部于出线主轴22的旁侧装设有回转驱动伺服电机3,回转驱动伺服电机3与出线主轴22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双绞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机架包括有左侧固定机座(11)以及位于左侧固定机座(11)右端侧且与左侧固定机座(11)间隔布置的右侧固定机座(12),左侧固定机座(11)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进线主轴(21),右侧固定机座(12)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出线主轴(22),进线主轴(21)的轴线与出线主轴(22)的轴线对齐布置,进线主轴(21)的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进线轴孔(211),出线主轴(22)的芯部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出线轴孔(221),右侧固定机座(12)的上端部于出线主轴(22)的旁侧装设有回转驱动伺服电机(3),回转驱动伺服电机(3)与出线主轴(22)驱动连接,进线主轴(21)的右端部螺装有套装于进线主轴(21)外围的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1),出线主轴(22)的左端部螺装有套装于出线主轴(22)外围的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2),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1)与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2)之间装设有两个正对布置且分别呈弧形状的绞弓(43),各绞弓(43)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装设于相应侧的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1)以及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2);左侧固定机座(11)于进线主轴(21)的下端侧开设有朝后开口的左侧放线盘容置腔(111),左侧放线盘容置腔(111)的底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水平前后延伸且与放线盘相配合的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51),左侧固定机座(11)于左侧放线盘容置腔(111)的外端侧装设有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52),第一放线盘驱动电机(52)与第一放线盘驱动转轴(51)驱动连接,左侧固定机座(11)的前端部装设有第一进线驱动电机(53),第一进线驱动电机(53)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54),左侧固定机座(11)于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54)的旁侧装设有第一进线卡盘(55),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54)的轴线与第一进线卡盘(55)的轴线平行间隔布置,第一进线卡盘(55)与第一进线驱动皮带盘(54)之间绕装有第一进线驱动皮带,左侧固定机座(11)于第一进线驱动电机(53)的旁侧装设有第一进线张力轮组(56);右侧固定机座(12)于出线主轴(22)的下端侧开设有朝后开口的右侧放线盘容置腔(121),右侧放线盘容置腔(121)的底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水平前后延伸且与放线盘相配合的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61),右侧固定机座(12)于右侧放线盘容置腔(121)的外端侧装设有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62),第二放线盘驱动电机(62)与第二放线盘驱动转轴(61)驱动连接,右侧固定机座(12)的前端部装设有第二进线驱动电机(63),第二进线驱动电机(63)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64),右侧固定机座(12)于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64)的旁侧装设有第二进线卡盘(65),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64)的轴线与第二进线卡盘(65)的轴线平行间隔布置,第二进线卡盘(65)与第二进线驱动皮带盘(64)之间绕装有第二进线驱动皮带,右侧固定机座(12)于第二进线驱动电机(63)的旁侧装设有第二进线张力轮组(66),左侧固定机座(11)的左端侧装设有将两条线材引导至进线主轴(21)的进线轴孔(211)内的引导轮组(7);进线主轴(21)与出线主轴(22)之间装设有收线盘固定架,收线盘固定架包括有套装于进线主轴(21)的右端部且位于左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1)右端侧的左侧固定架(81)、套装于出线主轴(22)的左端部且位于右侧绞弓回转固定盘(42)左端侧的右侧固定架(82),左侧固定架(81)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伸入至左侧固定架(81)与右侧固定架(82)之间的收线盘支撑轴(83),左侧固定架(81)对应收线盘支撑轴(83)装设有收线盘驱动电机(84),收线驱动电机与收线盘支撑轴(83)驱动连接,右侧固定架(82)装设有收线张力轮组(8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操胜电线电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