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保护供给装置及平衡轴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090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压保护供给装置,其与平衡轴配合设置以供送油液至平衡轴,该油压保护供给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形成有空腔,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由单向阀控制而与空腔连通的进油口,以及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由电磁阀控制而与空腔连通的、以供送油液至平衡轴的供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油压保护供给装置的平衡轴,以及装载有该平衡轴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油压保护供给装置,可保证平衡轴润滑供油油压和油量的稳定性,以保证平衡轴运转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油压保护供给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油压保护供给装置的平衡轴,以及装载有该平衡轴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遇到爬坡、颠簸等路段时,或者是在发动机自身出现突发异常时,都会造成发动机油道内油压的波动,从而会导致发动机内一些零部件得不到良好的冷却及润滑。对高速运转的平衡轴而言,得不到充分的冷却润滑会造成平衡轴磨损,甚至会造成抱轴,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现今,大部分的发动机平衡轴的润滑措施都是在缸体内设计油道,或是通过增加轴瓦来避免平衡轴磨损及抱轴现象的发生。但采用油道润滑的方式,会导致过于依赖发动机主油道内的供油压力,以至于在发动机主油道内机油供应不足时,不能继续给平衡轴润滑供油。而且上述油道润滑方式,在发动机运转后才能有充足的机油供给,而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会出现机油供给不足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平衡轴的正常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油压保护供给装置,以可保证平衡轴润滑供油油压和油量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压保护供给装置,与平衡轴配合设置以供送油液至平衡轴,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形成有空腔,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由单向阀控制而与空腔连通的进油口,以及于所述主体上形成有由电磁阀控制而与空腔连通的、以供送油液至平衡轴的供油口。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腔内设有将空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进油区和送油区的第一挡油板,所述的进油区与进油口连通,所述送油区与供油口连通。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腔内设有将送油区分隔为相互连通的泄压区和缓冲区的第二挡油板,所述缓冲区与供油口连通,于所述泄压区所在区域的主体上设有泄压阀。进一步的,在靠近供油口处的空腔内形成有供油腔,所述的电磁阀设置在供油腔内。进一步的,在所述电磁阀上游的供油腔内设有过滤板。进一步的,于所述供油腔内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包括阀片,设置在阀片一侧的励磁线圈,以及设置在阀片另一侧的弹簧。进一步的,在供油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平衡轴,其包括轴颈,所述平衡轴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油压保护供给装置,所述的供油口靠近轴颈设置。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的车辆装载有上所述的平衡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I)本技术所述的油压保护供给装置,通过在主体内空腔的进油口处设置单向阀,可避免平衡轴润滑油受发动机主油道油压的影响。而且通过单向阀和电磁阀的双向截留作用,也可在发动机停机时于主体内存留润滑油,从而在发动机再次启动时便可有充足的润滑油提供给平衡轴润滑,保证了平衡轴的润滑效果。(2)设置进油区可使得从发动机主油道进来的润滑油在该区内先降低势能,以平稳进入送油区,保证空腔内油压的稳定。(3)设置泄压区可实现对空腔内油压的控制调节,缓冲区则用于储存润滑油,并可减缓发动机振荡时润滑油产生的冲击力。(4)设置过滤板可保证进入平衡轴处的润滑油的油质,从而降低平衡轴的磨损,设置液位传感器可实时对空腔内的润滑油油量进行监测,以便于发动机的自动控制。(5)电磁阀采用阀片经由励磁线圈驱动,以及采用弹簧进行回位的结构形式,其设计制造较为方便,且易于组装维护。(6)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对润滑油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因出现油温过高而带来不利影响。【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压保护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B线的部分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2-进油口,3-进油区,4-缓冲区,5-泄压区,6_供油腔,7_供油口,8_第一挡油板,9-第二挡油板,10-泄压阀,11-通孔,12-单向阀,13-过滤板,14-阀片,15-励磁线圈,16-弹簧,17-阀片供油孔,18-供油孔,19-轴颈,20-沉淀区,21-第一液位传感器,22-第二液位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4-平衡轴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油压保护供给装置,如图1至图3中所示,其包括主体1,在主体I的内部形成有空腔。以图1中所示的方向为准,主体I的下端设置在平衡轴安装座24上,平衡轴安装座24用于安装平衡轴的轴颈19,且本实施例中主体I设置于平衡轴安装座24上的一端直接与平衡轴的轴颈19相抵接,从而可经由主体I直接给平衡轴的轴颈19处供油。在主体I的上部于其一侧的端头处设置有进油口 2,进油口 2内部与主体I内部的空腔相连通,外部连接于发动机的主油道。在进油口 2处还设置有单向阀12,以使得发动机主油道与主体I内腔之间的润滑油呈单向流动,从而可以防止主体I内部的润滑油逆流冲击发动机主油道。主体I内部空腔的出油口,也即主体I对平衡轴的轴颈19供油的供油口 7即设置在主体I与轴颈19相抵接的一端端面上。而且在主体I内在该供油口 7的部位也设置有控制供油口 7与主体I内空腔之间连通的电磁阀,电磁阀电连接于发动机控制单元,从而可根据发动机具体运行工况,实现对主体I供油的自动控制。本实施例中在主体I内部的空腔中,靠近于进油口 2的部位设置有固连于主体I内壁上的第一挡油板8,第一挡油板8也为正对于进油口 2布置,从而在主体I内部空腔中靠近于进油口 2的位置,由第一挡油板8分隔出一个进油区3。进油区3可使得经由进油口 2进入主体I内的润滑油的势能降低,以平稳的流入主体I内空腔的内部。在主体I内位于第一挡油板8下游的空腔中,还如图1中所示的设置有固连于主体I内壁上的第二挡油板9。第二挡油板9将主体I内与进油区3相接的空腔再分隔成缓冲区4以及泄压区5,其中泄压区5位于缓冲区4的上部,在泄压区5所在区域的主体I上也设置有泄压阀10。缓冲区4可用于对进入主体I内的润滑油进行存储,并也可减缓因发动机振荡造成的润滑油的冲击力。而在车辆遇到爬坡或是颠簸路况时,第一挡油板8、第二挡油板9以及缓冲区4的主体I内壁还能对润滑油起到导流作用,从而可减小缓冲区4内润滑油的振动,防止润滑油变质。泄压区5则可在主体I内润滑油压力过大时,通过泄压阀10及时进行泄压。泄压阀10也与发动机的控制单元电连接,从而也使得发动机控制单元还能够根据主体I内的压力来调节泄压阀10的开度,以保证润滑油能够顺利的从进油口 2进入主体I内。而第二挡油板9除了用于分隔形成泄压区5之外,其也还具有防止润滑油从泄压阀10处直接溢出,以及对排出的润滑油进行引流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保护供给装置,与平衡轴配合设置以供送油液至平衡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内部形成有空腔,于所述主体(1)上形成有由单向阀(12)控制而与空腔连通的进油口(2),以及于所述主体(1)上形成有由电磁阀控制而与空腔连通的、以供送油液至平衡轴的供油口(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芬付佳明何寿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