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转动切换塞、上部引流腔、电动真空泵、引流管、引流壳体、下部引流腔和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引流壳体,引流壳体上方设置有引流接头,引流接头上端连接引流管,上部引流腔底部倾斜设置有分液板,分液板下方设有下部引流腔,所述转动切换塞设有与导流孔对应的切换通孔,所述电动真空泵上端通过吸气管连通上部引流腔,吸气管上安装有调压旋钮,所述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空间利用率,灵活调整引流的速度,通过转动切换塞实现上部引流腔积液流入下部引流腔,保证引流顺畅,满足大流量引流需求,引流性能稳定,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是内科常用到的手术方式之一,是将患者腔内或皮下积存的液体及血液引出体外,因而引流瓶成为医院内必备装置。目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当患者出现紧急情况下,现有的引流瓶容量有限无法满足及时大流量引流需求,况且更换引流需要一定时间,存在更换不及时问题,如果将多个引流瓶并排设置同时引入流体,又会存在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等问题,且吸引时不能精确控制吸引速度,常因吸引压力过大,导致患者的积气、积液抽吸不彻底等,造成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转动切换塞、上部引流腔、电动真空泵、引流管、引流壳体、下部引流腔和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引流壳体,引流壳体侧面安装有把手,引流壳体上方设置有引流接头,引流接头上端连接引流管,引流管前端设有引流头,上部引流腔底部倾斜设置有分液板,分液板下方设有下部引流腔,所述上部引流腔与下部引流腔通过分液板较低一侧设置的导流孔连通,导流孔内设有转动切换塞,所述转动切换塞设有与导流孔对应的切换通孔,所述上部引流腔上方的引流壳体内安装有电动真空泵,电动真空泵连接蓄电池,所述电动真空泵上端通过吸气管连通上部引流腔,吸气管上安装有调压旋钮,调压旋钮设置在引流壳体顶部,引流壳体顶部设置有压力表,上部引流腔外部的引流壳体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设有刻度线,引流壳体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连通下部弓I流腔,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接头下端通过设置在引流壳体内的引流直管连通上部引流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切换塞镶嵌在分液板内,转动切换塞一侧设置在引流壳体上,转动切换塞与分液板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插头,充电插头固定在引流壳体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气管吸气口设置在上部引流腔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引流壳体内设置上部引流腔和下部引流腔提高空间利用率,采用调压旋钮和压力表精确调节上部引流腔内压力大小,灵活调整引流的速度,通过转动切换塞实现上部引流腔积液流入下部引流腔,保证引流顺畅,满足大流量引流需求,引流性能稳定,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液阀、2-排液管、3-切换通孔、4-密封圈、5-导流孔、6-转动切换塞、7-上部引流腔、8-蓄电池、9-充电插头、10-电动真空泵、11-吸气管、12-调压旋钮、13-压力表、14-引流接头、15-引流管、16-引流直管、17-透明观察窗、18-刻度线、19-分液板、20-引流头、21-引流壳体、22-下部引流腔、2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转动切换塞6、上部引流腔7、电动真空泵10、引流管15、引流壳体21、下部引流腔22和底座23,所述底座23上方安装有引流壳体21,引流壳体21侧面安装有把手,引流壳体21上方设置有引流接头14,引流接头14上端连接引流管15,引流管15前端设有引流头20,引流接头14下端通过设置在引流壳体21内的引流直管16连通上部引流腔7,上部引流腔7底部倾斜设置有分液板19,分液板19下方设有下部引流腔22,所述上部引流腔7与下部引流腔22通过分液板19较低一侧设置的导流孔5连通,导流孔5内设有转动切换塞6,转动切换塞6镶嵌在分液板19内,转动切换塞6 —侧设置在引流壳体21上,转动切换塞6与分液板19之间通过密封圈4密封连接,所述转动切换塞6设有与导流孔5对应的切换通孔3,所述上部引流腔7上方的引流壳体21内安装有电动真空泵10,电动真空泵10连接蓄电池8,蓄电池8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插头9,充电插头9固定在引流壳体21上,所述电动真空泵10上端通过吸气管11连通上部引流腔7,吸气管11吸气口设置在上部引流腔7上方,吸气管11上安装有调压旋钮12,调压旋钮12设置在引流壳体21顶部,引流壳体21顶部设置有压力表13,上部引流腔7外部的引流壳体21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7,透明观察窗17上设有刻度线18,引流壳体21底部设有排液管2,排液管2连通下部引流腔22,排液管2上设有排液阀I。使用时,手握把手将引流壳体21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引流壳体21底部的底座23增加了稳定性,启动电动真空泵10,通过调压旋钮12调节上部引流腔7内压力,当压力表13上压力值达到要求时,将引流管15前端的引流头20放置在病患积液处,将患者积液吸引到上部引流腔7,并通过引流壳体21侧面的透明观察窗17观测上部引流腔7积液量,当积液过多时,通过旋动引流壳体21侧面的转动切换塞6,使切换通孔3与导流孔5连通,从而使上部引流腔7积液流入下部引流腔22内,下部引流腔22放满后,在旋动转动切换塞6,使切换通孔3与导流孔5隔断,打开排液阀I通过排液管2排液,重复上述操作,实现上部引流腔7不间断引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所述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弓丨流壳体21内设置上部引流腔7和下部引流腔22提高空间利用率,采用调压旋钮12和压力表13精确调节上部引流腔7内压力大小,灵活调整引流的速度,通过转动切换塞6实现上部引流腔7积液流入下部引流腔22,保证引流顺畅,满足大流量引流需求,引流性能稳定,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转动切换塞、上部引流腔、电动真空泵、引流管、引流壳体、下部引流腔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引流壳体,引流壳体侧面安装有把手,引流壳体上方设置有引流接头,引流接头上端连接引流管,引流管前端设有引流头,上部引流腔底部倾斜设置有分液板,分液板下方设有下部引流腔,所述上部引流腔与下部引流腔通过分液板较低一侧设置的导流孔连通,导流孔内设有转动切换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科专用引流装置,包括转动切换塞、上部引流腔、电动真空泵、引流管、引流壳体、下部引流腔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引流壳体,引流壳体侧面安装有把手,引流壳体上方设置有引流接头,引流接头上端连接引流管,引流管前端设有引流头,上部引流腔底部倾斜设置有分液板,分液板下方设有下部引流腔,所述上部引流腔与下部引流腔通过分液板较低一侧设置的导流孔连通,导流孔内设有转动切换塞,所述转动切换塞设有与导流孔对应的切换通孔,所述上部引流腔上方的引流壳体内安装有电动真空泵,电动真空泵连接蓄电池,所述电动真空泵上端通过吸气管连通上部引流腔,吸气管上安装有调压旋钮,调压旋钮设置在引流壳体顶部,引流壳体顶部设置有压力表,上部引流腔外部的引流壳体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设有刻度线,引流壳体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连通下部引流腔,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岭,梁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