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及蓄热装置,在室外换热装置与室内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液压截止阀,在室内换热装置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气管截止阀;蓄热装置分别与位于室外换热装置和液压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位于室内换热装置和气管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及蓄热装置,能够在冬季室外机化霜时不从室内吸收热量,能够实现连续制热,提高空调在冬季制热舒适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要求以及根据使用地区、使用习惯等灵活安装该蓄热装置,实现了成本管控、产品多样性的要求,并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及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空调制热过程中,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室外换热器上容易结霜,使得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从而影响空调制热过程的进行,在结霜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使得室内制热效果较低,甚至会使室内换热器无法制热,即无法吹出高于室内温度的制热风。这时候就需要除掉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以恢复其换热效果,确保空调的制热性能。目前,大多数空调有两种除霜方式:1、不带蓄热装置,其制热化霜时采用从室内吸热用于室外机除霜,如此化霜导致室内温度下降,且冷媒流进室内机发出异常节流噪音,影响使用舒适性;2、带有蓄热装置,但蓄热装置里管路较多、主管路设置较多电磁阀、蓄热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实际使用的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空调,解决室外换热器上的结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设置有蓄热装置。一种空调,包括:蓄热装置;在室外换热装置与室内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液压截止阀;在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气管截止阀;其中,所述蓄热装置分别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分别与位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和所述液压截止阀之间的管路、位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和所述气管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包括:四通阀;所述室内换热装置、所述液压截止阀、所述室外换热装置和所述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室内换热装置、气管截止阀和所述四通阀依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二管路;所述四通阀分别通过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和冷媒输入端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包括: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电磁阀并联设置,并且所述单向阀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六管路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并位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点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包括:汽液分离器;所述汽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或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热装置,设置有阀门装置。一种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器壳体、设置在所述蓄热器壳体内部的换热器和在所述换热器以外的蓄热器壳体的空间内填充的蓄热材料;在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出口处设置有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包括:电磁阀、单向阀;其中,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电磁阀并联设置,并且所述单向阀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与设置有所述电磁阀的管路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阀门装置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或出口的管路上,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管路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所述蓄热材料包括:石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蓄热装置。本技术的空调及蓄热装置,能够采用蓄热装置中的热量进行化霜处理,不从室内吸收热量,使用方便并且能够灵活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蓄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进行除霜控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各个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本技术中“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别,并没有其它特殊的含义。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具有蓄热装置的空调,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装置7、室内换热装置14、液压截至阀5、气管截止阀4和蓄热装置9。在室外换热装置7与室内换热装置14之间的第一管路22上设置液压截止阀5,在室内换热装置14与压缩机I之间的第二管路23上设置气管截止阀4。压缩机I的冷媒出口和进口分别与第一管路22和第二管路23连接,形成制冷、制热循环。蓄热装置9的第一工作端口通过第五管路28与位于室外换热装置7和液压截止阀5之间的第一管路22相连通,蓄热装置9的第二工作端口通过第六管路29与位于室内换热装置14和气管截止阀4之间的第二管路23相连通。在空调进行制热模式工作时,蓄热装置9能够进行蓄能,并能够在空调进行化霜运行时提供热能。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在气、液截止阀处增加蓄热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空调,蓄热装置具有蓄能、化霜等功能,并在外观、形式上与一台内机一致,在制热过程中储存热量,在系统需要化霜时采用蓄热装置中的热量来化霜,能够实现化霜期间室内不降温,通过电加热的控制实现连续制热的空调设计,提高空调在冬季制热舒适性,并且结构简单,控制阀门的数量较少。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装置14、液压截止阀5、室外换热装置7和四通阀3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管路22,室内换热装置14、气管截止阀4和四通阀3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管路23。四通阀3分别通过第三管路25、第四管路26与压缩机I的冷媒输出端和冷媒输入端连接。通过四通阀11能够切换制冷剂或冷媒的流向,使系统可以实现制热和制冷等功能的切换。第一电子膨胀阀10设置在第五管路28上。电磁阀11设置在第六管路29上,单向阀12与电磁阀11并联设置,并且单向阀12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第六管路29相连通。第二电子膨胀阀6 ;第二电子膨胀阀6设置在第一管路22上,并位于室外换热装置7和第五管路28与第一管路22的连接点之间。汽液分离器8设置在第四管路26上。油分离器2设置在第三管路25上。可以根据空调的类型,例如,中央空调、窗机等等,在各个管路上设置不同的部件。通过控制安装在管路上的第一电子膨胀阀10,其作用有两点:1、蓄热时通过蓄热进、出管温感温包温差判断蓄热程度:当进出管温接近时说明蓄热结束,电子膨胀阀开度打小,减少冷媒流量;当进出管管温相差较大,说明蓄热中,可增加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冷媒流量,提高蓄热速度。2、当化霜时,若进出管温温差接近,说明冷媒在蓄热器已经没有完全蒸发,有回液风险,通过打小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流量,反之则打大。在第六管路29上并联设置的单向阀12与电磁阀11,当整机运行制冷或者没有蓄热需求时电磁阀关闭,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装置(9);在室外换热装置(7)与室内换热装置(14)之间设置有液压截止阀(5);在所述室内换热装置(14)与压缩机(1)之间设置有气管截止阀(4);其中,所述蓄热装置(9)分别通过第五管路(28)、第六管路(29)与位于所述室外换热装置(7)和所述液压截止阀(5)之间的管路、位于所述室内换热装置(14)和所述气管截止阀(4)之间的管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宋培刚,黄春,章秋平,李兆东,高威,张辉,由鑫,王新亮,陈淦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