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这样的新式结构的隔振装置: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之前,独立套筒保持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防止主体橡胶弹性体的高动刚度化而获得柔软的刚度特性。隔振装置(10)在设为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20)上固定有第一安装构件(16)和第二安装构件(18),并且在安装状态下在第一安装构件(16)和第二安装构件(18)之间作用有轴线方向载荷,其中,在主体橡胶弹性体(20)上以非固定的方式贯穿配置有独立套筒(14),设置于主体橡胶弹性体(20)的内周面的橡胶侧抵接部(34)和设置于独立套筒(14)的外周面的套筒侧抵接部(36)互相按压,从而独立套筒(14)保持在主体橡胶弹性体(20)上,而在安装状态下橡胶侧抵接部(34)和套筒侧抵接部(36)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位,使得在主体橡胶弹性体(20)和独立套筒(14)之间作用的保持力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发动机支座等所应用的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一种安装在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之间且将这些构件互相隔振连结的隔振装置。例如像日本特开2002 - 235784号公报(专利文献I)等所公开的那样,该隔振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在设为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面上固定有第一安装构件,并且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固定有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弹性连结。而且,利用贯穿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安装杆将第一安装构件安装在动力单元等一者的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上,并且将第二安装构件安装在车辆主体等另一者的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上。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隔振装置中,构成主体橡胶弹性体的第I橡胶弹性体、第2橡胶弹性体中贯穿配置有筒状部,筒状部固定在第I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并且以非固定的方式贯穿于第2橡胶弹性体。但是,在筒状部固定于第I橡胶弹性体时,筒状部和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之间的相对移位受到限制,第I橡胶弹性体被筒状部约束,因此,第I橡胶弹性体的动刚度(日语:動)特性变得比较硬,在寻求柔软的刚度特性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难以满足要求特性。另外,也考虑通过将筒状部以非固定的方式贯穿配置于第I橡胶弹性体和第2橡胶弹性体这两者来设定更柔软的刚度特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筒状部的外周面通过被推压在第I橡胶弹性体和第2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而以非固定的方式支承,因此,在将第I橡胶弹性体、第2橡胶弹性体相对于筒状部的抵接压力设定得较小时,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之前的单体状态下筒状部有可能自第I橡胶弹性体、第2橡胶弹性体脱落。另一方面,在将第I橡胶弹性体、第2橡胶弹性体相对于筒状部的抵接压力设定得较大时,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的状态下第I橡胶弹性体、第2橡胶弹性体的刚度变硬,难以实现作为目标的柔软的刚度特性,因此,将筒状部以非固定的方式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而实现作为目标的刚度特性并不容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 2357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是以所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新式结构的隔振装置: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之前,独立套筒能够稳定地支承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防止由安装独立套筒引起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高动刚度化,从而获得柔软的刚度特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S卩,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振装置,其在设为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面固定有第一安装构件,并且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固定有第二安装构件,另一方面,在通过贯穿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安装杆固定在该第一安装构件上从而该第一安装构件安装在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中的一者上,并且该第二安装构件安装于该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中的另一者的安装状态下,在该第一安装构件和该第二安装构件之间作用有轴线方向载荷,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上以非固定的方式贯穿配置有独立套筒,设置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的橡胶侧抵接部和设置于该独立套筒的外周面的套筒侧抵接部互相按压,从而该独立套筒保持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上,而在所述安装状态下该橡胶侧抵接部和该套筒侧抵接部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位,使得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和该独立套筒之间作用的保持力减小。采用设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结构的隔振装置,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之前的单体状态下,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橡胶侧抵接部和独立套筒的套筒侧抵接部互相按压,独立套筒保持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由此,在对隔振装置进行输送时、保管时等情况下,能够防止独立套筒自主体橡胶弹性体脱落而分离,能够稳定地维持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贯穿配置有独立套筒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的状态下,在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作用有轴线方向载荷,由此,橡胶侧抵接部和套筒侧抵接部相对地移位,因此,能够解除橡胶侧抵接部和套筒侧抵接部的按压。由此,能够减小在主体橡胶弹性体和独立套筒之间作用的保持力,容许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和独立套筒的相对移位,因此,避免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被独立套筒约束而引起的高动刚度化,能够实现柔软的刚度特性。这样,在安装状态下能够利用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时作用的轴线方向载荷减小在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之前所需要的保持力,通过安装于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不需要特别的操作就能够实现柔软的刚度特性。另外,通过成为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贯穿配置有独立套筒的结构,相对于在主体橡胶弹性体上直接贯穿安装杆的情况而言,通过适当地设定夹设在主体橡胶弹性体和安装杆之间的独立套筒的形成材料、表面处理等,能够有效地实现要求的隔振特性、防止异常噪声等。此外,通过适当地设定独立套筒的厚度、内外径尺寸、形状等,相对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径和安装杆的外径之差不同的多种组合,能够利用独立套筒调节主体橡胶弹性体和安装杆的实质的间隙。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中,在周向上以环状连续地设有所述橡胶侧抵接部和所述套筒侧抵接部。采用第二技术方案,在安装之前的单体状态下,能够使橡胶侧抵接部和套筒侧抵接部在整周上连续地抵接。由此,能够在周上发挥较为平衡且较大的、由橡胶侧抵接部和套筒侧抵接部的按压而在主体橡胶弹性体和独立套筒之间作用的保持力,能够更有利地避免独立套筒自主体橡胶弹性体脱落而分离。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和所述独立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采用第三技术方案,由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和独立套筒的外周面的抵接面积变小,因此,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中的、被独立套筒约束的范围更加受到限定,能够更有效地谋求安装状态下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低动刚度化。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设有弹性突部,由该弹性突部构成所述橡胶侧抵接部。采用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在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上局部地设有橡胶侧抵接部,因此,利用橡胶侧抵接部和套筒侧抵接部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能够大幅度地切换在主体橡胶弹性体和独立套筒之间作用的保持力。因而,在安装之前的单体状态下对独立套筒的稳定的保持和安装状态下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低动刚度特性均能够有效地实现。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突部的位于所述独立套筒的向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插入的插入顶端侧的面设为朝向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侧去而向该独立套筒的插入基端侧倾斜的倾斜面。采用第五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突部的位于独立套筒的插入顶端侧的面设为倾斜面,在将用于成形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的模具沿轴线方向拆下时,模具不易勾挂于弹性突部。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模具结构形成具备弹性突部的主体橡胶弹性体。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隔振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独立套筒的外周面设有大径部和小径部,在该大径部和小径部之间设有台阶部,并且由该大径部构成所述套筒侧抵接部。采用第六技术方案,通过独立套筒的外径尺寸隔着台阶部而阶段性地变化,在安装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振装置,其在设为筒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的轴线方向一个端面固定有第一安装构件,并且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固定有第二安装构件,另一方面,在通过贯穿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安装杆固定在该第一安装构件上从而该第一安装构件安装在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中的一者上,并且该第二安装构件安装于该隔振连结对象构件中的另一者的安装状态下,在该第一安装构件和该第二安装构件之间作用有轴线方向载荷,该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上以非固定的方式贯穿配置有独立套筒,设置于该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内周面的橡胶侧抵接部和设置于该独立套筒的外周面的套筒侧抵接部互相按压,从而该独立套筒保持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上,而在所述安装状态下该橡胶侧抵接部和该套筒侧抵接部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移位,使得在该主体橡胶弹性体和该独立套筒之间作用的保持力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知见,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