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5737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塔本体,其内自下而上依次限定出厌氧流化床反应区、污泥沉降区和膜分离区,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内填充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载体颗粒,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具有竖直设置的导流筒,导流筒上端设置有固液分离器,膜分离区具有旋转膜组件;污水入口,其设置在位于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下部;泥水出口,其设置在位于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上部;泥水入口,其设置在位于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下部且与导流筒相连通;清水出口,其设置在位于膜分离区的侧壁;生物气体出口,其设置在位于膜分离区的顶部。该系统既可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又能产生大量的高热值沼气,并且结构紧凑,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如何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基础上,对污水中的能源进行回收利用成为目前的研宄焦点。高效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污水既能实现污水净化又能产生大量的高热值沼气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然而,反应器运行不稳定、出水水质难以达标、甲烷产率不高,成为该技术进一步普及的瓶颈问题。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AnMBR)是一种将高效厌氧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的工艺,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有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普遍存在产水量较低,膜污染速度快,能耗较高等缺点,成为影响MBR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限制性因素。为减轻膜污染,通常采用生物气体回流曝气,提高错流速率等手段,而这些手段会导致能耗增大,运行成本升高,另外生物气体含有较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存在安全隐患。在现有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及能源回收技术的研宄中,如何进一步减轻膜污染,降低能耗,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亟待寻求一种新的有效提高产水量,降低运行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又能产生大量的高热值沼气,并且结构紧凑,运行成本低。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塔本体,所述处理塔本体内自下而上依次限定出厌氧流化床反应区、污泥沉降区和膜分离区,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内填充有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载体颗粒,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具有竖直设置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端设置有固液分离器,所述膜分离区具有旋转膜组件;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设置在位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导流筒相连通;泥水出口,所述泥水出口设置在位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上部,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泥水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固液分离器;泥水入口,所述泥水入口设置在位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导流筒相连通;清水出口,所述清水出口设置在位于所述膜分离区的侧壁上;以及生物气体出口,所述生物气体出口设置在位于所述膜分离区的顶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采用厌氧流化床,利用填充在厌氧流化床内载体颗粒上的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并且可以产生高热值的沼气,同时将经过厌氧流化床反应区所得液体在进行膜分离处理之前预先在污泥沉降区进行沉降处理,从而可以显著降低膜组件与泥污的接触,进而有效降低膜污染和膜组件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并且通过设置泥污沉降区可以有效降低膜分离区微生物浓度,从而保持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中生物量,其次在膜分离区采用旋转膜组件,使得多个圆形膜片旋转在膜表面形成剪切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膜污染,另外本技术通过将厌氧流化床反应、污泥沉降和膜分离在一体化处理塔中进行,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并且泥污沉降区所得泥污依靠自身重力落入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再次与厌氧微生物进行接触,从而可以省去泥污回流设备,进而显著降低运行成本,并且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产生的生物气体经膜分离区,可以进一步加大膜表面剪切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膜污染和能耗。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污水储罐,所述污水储罐与所述污水入口相连。由此,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膜抽吸泵,所述膜抽吸泵与所述清水出口相连;清水储罐,所述清水储罐与所述膜抽吸泵相连。由此,可以显著提高膜分离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膜清洗泵,所述膜清洗泵分别与所述清水储罐和所述清水出口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膜分离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膜组件含有:多个圆形膜片;旋转轴,所述多个圆形膜片串联于所述旋转轴上;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旋转轴相连。由此,可以有效降低膜污染和能耗。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集气装置,所述集气装置与所述生物气体出口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分别与所述泥水出口和泥水入口相连;以及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分别与所述污水储罐和所述污水入口相连。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下面参考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处理塔本体10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处理塔本体100自上而下依次限定出厌氧流化床反应区11、泥污沉降区12和膜分离区13。专利技术人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塔本体,所述处理塔本体内自下而上依次限定出厌氧流化床反应区、污泥沉降区和膜分离区,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内填充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载体颗粒,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具有竖直设置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端设置有固液分离器,所述膜分离区具有旋转膜组件;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设置在位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导流筒相连通;泥水出口,所述泥水出口设置在位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上部,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泥水出口位置高于所述固液分离器;泥水入口,所述泥水入口设置在位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区侧壁的下部且与所述导流筒相连通;清水出口,所述清水出口设置在位于所述膜分离区的侧壁上;以及生物气体出口,所述生物气体出口设置在位于所述膜分离区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霞许颖夏俊林文湘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