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庚保专利>正文

亚四轮摆式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21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新理念的亚四轮摆式摩托车,从汽车设计的原始指导思想出发,先设计轮系组件,再设计车壳,造价低经济性好又不失轿车功能,主要特征是采用摆式车架1、悬索式悬架系统2、独立车壳3,摆式车架具有前后轮同轨迹、逆相位转向、转弯半径极小的特点,独立车壳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其造型可由用户任意定制,每辆车可以配置多种款式的车壳,用户可随意更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涉及一种亚四轮摆式摩托车,目前市场上可供老百姓家庭使用的机动车辆有轿车、面包车、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车等,虽各有千秋但经济实用和美观大方未能融为一体,现代轿车的舒适性好,但造型复杂、造价高、结构沉重,自重一般是载物量的2-3倍,也就是说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将付出2-3倍无用功消耗于自身的重量,经济性较差;面包车也存在体积庞大、机动性差的缺点;两轮摩托车自重是载物重的1倍左右,也就是将同样的载重物移动同样距离,摩托车将少付出1-2倍的功率,机动性、经济性较好,但摩托车的稳定性差、舒适性差、安全性差却是人们难以接受的;老百姓急需一种价格低廉、经济性好、又有普通轿车功能的交通运输工具。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设计了一种造价低经济性好而又不失轿车性能的亚四轮摆式摩托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亚四轮摆式摩托车,由车架、悬架系统、车壳、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为一种摆式车架,摆式车架由前车架、连接叉、连接销轴、后车架组成,前车架与连接叉之间通过垂直方向的连接销轴连接,两者之间在转向软轴的作用下可横向摆动,后车架的销孔套入连接叉的轴端,可绕轴扭动。所述悬架系统为一种悬索式悬架系统,悬索式悬架系统是由支架、四个阻尼减震器、关节轴承、销轴、减震垫等组成;支架与四个阻尼减震器之间通过关节轴承和销轴连接;在支架的上平面放置减震垫以隔离传替到独立车壳的震动。独立车壳采用薄壳类材料一次成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亚四轮摆式摩托车的总体结构图;图2是摆式车架的结构图;图3是悬索式悬架系统的结构图;图4是独立车壳的结构图。为了易于描述和理解,本文中省略了如螺栓固定、限位等细节部分的描述,同时定义以司机面向前进方向为纵向,左右方向为横向,上下方向为垂直,括号内数字表示附图中序号,实施例本技术涉及的亚四轮摆式摩托车参见图1,由摆式车架1、悬索式悬架系统2、独立车壳3、传动系统4、操作控制系统5等部分组成;摆式车架1与悬索式悬架系统2之间通过四个关节轴承或球铰联接;独立车壳3直接放置在悬索式悬架系统2的减震垫25上,用螺栓(或爆炸螺栓)固定;摆式车架1与传动系统4的前驱动桥15、后驱动桥16之间通过减震套刚性连接。摆式车架1的结构参见图2,由前车架11、连接叉12、连接销轴13、后车架14组成,前车架11与连接叉12之间通过垂直方向的连接销轴13连接,两者之间在转向软18的作用下可产生0-±40°横向摆动,通过摆动使前后车轮偏转而改变前进方向;后车架(14)的销孔套入连接叉12的轴端,并可绕轴作0-±14°扭动,通过扭动以消除因地面不平引起的某车轮悬空,轴端上套入扭簧,以使车架扭动回位并消除垂直和纵向冲击;摆式车架结构简单,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同时能够满足汽车运行的功能,其特有的逆相位转向和前后轮同一轨迹的特性,是所有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架所无法达到的,特别适用于四轮驱动的汽车和摩托车。悬索式悬架系统2的结构参见图3,由支架21、四个阻尼减震器22、关节轴承23、销轴24、减震垫25以及保护架等组成;支架21与四个阻尼减震器22之间通过关节轴承23和销轴24连接;在支架21的上平面放置减震垫25以隔离传替到独立车壳3的震动;悬索式悬架系统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在摆式车架摆动的同时,由于其支撑点的位置变化,将会出现支架21向转向方向倾斜0-±7°的角度,该倾角在车辆高速运行时能够克服转向离心力引起的乘员不适。独立车壳3的结构参见图4,它是一个不承担车体强度的封闭独立乘员仓,主要职能就是挡风遮雨和安全美观,外形尺寸长×宽×高在2500×880×1400左右,在仓内可以前后一字排列2-3个座位,独立车壳3上可以安装照明灯具31、操纵控制系统4、座椅32、空调器、电器音响等,可以安置车窗、车门等,其外观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设计成具有个性的形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发动机和传动系统4安装在摆式车架1上,根据用户要求不同,发动机可以选用任一款摩托车发动机;传动系统4可选用轴式三轮摩托车专用驱动桥或汽车后驱动桥及变速箱;而且前后驱动桥可以配置双发动机、双传动系统,根据道路情况双发动机可同时工作,也单独独立工作;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按照上述的设计,独立车壳3的重量减轻了40%左右,结构造型有了突破的改观,结构的简化就意味着造价的低廉,摆式车架具有前后轮同轨迹,逆相位转向,转弯半径极小,与地面附着力强的特点,车架摆动时独立车壳可以向弯道的内侧倾斜0-±7°左右的倾角,可以抵消离心力引起的人员乘坐不适,独立车壳可以根据用户的意愿,由用户自行设计成个性独特的外观造型,由于独立车壳的独立性,每一辆车可以配置多种独立车壳,根据环境变化用户可以随时更换,满足了用户需求性多样化要求,摆式车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摩托车行业中尚属首创,其应用前景较为广泛,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配置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形成摆式系列,可替代摩托车和小型汽车。权利要求1.一种亚四轮摆式摩托车,由车架、悬架系统、车壳、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为一种摆式车架,摆式车架(1)由前车架(11)、连接叉(12)、连接销轴(13)、后车架(14)组成,前车架(11)与连接叉(12)之间通过垂直方向的连接销轴(13)连接,两者之间在转向软轴(18)的作用下可横向摆动,后车架(14)的销孔套入连接叉(12)的轴端,可绕轴扭动。2.根据权项1所述的亚四轮摆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悬架系统为一种悬索式悬架系统(2),悬索式悬架系统(2)是由支架(21)、四个阻尼减震器(22)、关节轴承(23)、销轴(24)、减震垫(25)等组成;支架(21)与四个阻尼减震器(22)之间通过关节轴承(23)和销轴(24)连接;在支架(21)的上平面放置减震垫(25)以隔离传替到独立车壳(3)的震动。3.根据权项1或2所述的亚四轮摆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壳为一种独立车壳(3),独立车壳(3)采用薄壳类材料一次成型,专利摘要一种全新理念的亚四轮摆式摩托车,从汽车设计的原始指导思想出发,先设计轮系组件,再设计车壳,造价低经济性好又不失轿车功能,主要特征是采用摆式车架1、悬索式悬架系统2、独立车壳3,摆式车架具有前后轮同轨迹、逆相位转向、转弯半径极小的特点,独立车壳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其造型可由用户任意定制,每辆车可以配置多种款式的车壳,用户可随意更换。文档编号B62D47/00GK2473092SQ0121459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庚保 申请人:黄庚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亚四轮摆式摩托车,由车架、悬架系统、车壳、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为一种摆式车架,摆式车架(1)由前车架(11)、连接叉(12)、连接销轴(13)、后车架(14)组成,前车架(11)与连接叉(12)之间通过垂直方向的连接销轴(13)连接,两者之间在转向软轴(18)的作用下可横向摆动,后车架(14)的销孔套入连接叉(12)的轴端,可绕轴扭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庚保
申请(专利权)人:黄庚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