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涉及流体管路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的问题是用以解决流体磨屑处理的问题,提高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的使用寿命。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壳体,其具有顶壁和围绕壁,所述围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定阀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动阀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阀芯第一端面与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面接触配合;挡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位于所述动阀芯和所述第一容纳槽之间;旋转连接件,与所述动阀芯连接;驱动装置,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连接件连接;位置选择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流体分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管路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定阀芯、设置在壳体内的动阀芯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装置,在定阀芯和动阀芯贴紧密封的情况下,当动阀芯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到不同角度时,定阀芯上的多个流体通道通过动阀芯上的导流槽对应连通,实现对流体的切换控制。由于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定阀芯和动阀芯的配合处会产生流体磨肩,若流体磨肩长期存在于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内,会腐蚀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内的部件,从而导致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的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主要目的在于用以解决流体磨肩处理的问题,提高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其包括:壳体,其具有顶壁和围绕壁,所述顶壁上具有多个管孔,所述围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定阀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定阀芯内部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分别具有与多个所述管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出入口,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分别具有设置在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上的第二出入口;动阀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阀芯第一端面与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面接触配合,所述动阀芯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流槽;挡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位于所述动阀芯和所述第一容纳槽之间;旋转连接件,与所述动阀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阀芯转动;驱动装置,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连接件转动;位置选择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旋转;其中,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连接件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动阀芯转到不同的角度时,多个所述第二出入口彼此之间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导流槽对应连通。如前所述的,还包括:预紧机构,其包括弹性装置和预紧固定件;所述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连接件上;所述预紧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驱动装置上,并与所述壳体连接。如前所述的,所述围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对应于所述定阀芯和所述动阀芯的配合处。如前所述的,所述围绕壁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所述至少一个导流孔在所述围绕壁的内部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如前所述的,所述旋转连接件包括托盘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连接件与所述动阀芯连接具体为:所述动阀芯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连接件连接具体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连接件上具体为:所述弹性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如前所述的,所述动阀芯的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三容纳槽;所述托盘底部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动阀芯与所述托盘连接具体为: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三容纳槽卡合连接。如前所述的,所述预紧机构还包括平面轴承;所示平面轴承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并位于所述弹性装置和所述预紧固定件之间;或者,所述平面轴承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并位于所述托盘和所述弹性装置之间。如前所述的,还包括:多个挤入式导管,每个所述挤入式导管穿过对应的所述管孔插入对应的所述流体通道中。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流体连通切换装置通过在围绕壁的内表面设置第一容纳槽,将挡圈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内,使挡圈位于动阀芯和第一容纳槽之间,使得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在使用时,若有流体磨肩从动阀芯和定阀芯的配合处流出,并沿着动阀芯的侧壁流动时,挡圈可以阻止流体磨肩流动,防止流体磨肩沿着动阀芯的侧壁向壳体内其他部件方向流动,从而防止流体磨肩腐蚀其他部件,该结构的设计,提高了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的使用寿命。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阀芯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阀芯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定阀芯仰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动阀芯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定阀芯仰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动阀芯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的另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阀芯和旋转连接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其包括:壳体1、定阀芯2、动阀芯3、挡圈4、旋转连接件5、驱动装置6以及位置选择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壳体I,其具有顶壁11和围绕壁12,所述顶壁11上具有多个管孔111,所述围绕壁12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21 ;定阀芯2,设置在所述壳体I内;所述定阀芯2内部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21,多个所述流体通道21分别具有与多个所述管孔111 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出入口 211,多个所述流体通道21分别具有设置在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图中未示出)上的第二出入口 212 ;动阀芯3,设置在所述壳体I内;所述动阀芯第一端面(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面接触配合,所述动阀芯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流槽31 ;挡圈4,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21内,并位于所述动阀芯3和所述第一容纳槽121之间;旋转连接件5,与所述动阀芯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阀芯3转动;驱动装置6,其包括驱动轴61,所述驱动轴61与所述旋转连接件5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连接件5转动;位置选择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6旋转;其中,当所述驱动装置6驱动所述旋转连接件5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动阀芯3转到不同的角度时,多个所述第二出入口 212彼此之间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导流槽31对应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围绕壁12的内表面设置第一容纳槽121,将挡圈4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21内,使挡圈4位于动阀芯3和第一容纳槽121之间,使得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在使用时,若有流体磨肩从动阀芯3和定阀芯2的配合处流出,并沿着动阀芯3的侧壁流动时,挡圈4可以阻止流体磨肩流动,防止流体磨肩沿着动阀芯3的侧壁向壳体内其他部件方向流动,从而防止流体磨肩腐蚀其他部件,该结构的设计,提高了流体连通切换装置的使用寿命O进一步的,多个流体通道21具有多种布局方式,导流槽31也具有多种布局方式,其中,导流槽31的布局方式随着多个流体通道21布局方式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多个流体通道21和导流槽31的一种布局方式为:如图2所示,多个流体通道21中的一个流体通道设置在定阀芯2的中心,其他流体通道以定阀芯2的中心为圆点,均匀分布在半径为圆周上;如图3所示,导流槽31的一端设置在动阀芯第一端面的中心,导流槽31的长度等于S1的长度,其中导流槽31的数量为一个;当驱动装置6驱动旋转连接件5旋转从而带动动阀芯3转到不同的角度时,设置在定阀芯2的中心的流体通道对应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连通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其具有顶壁和围绕壁,所述顶壁上具有多个管孔,所述围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定阀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定阀芯内部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分别具有与多个所述管孔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出入口,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分别具有设置在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上的第二出入口;动阀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阀芯第一端面与所述定阀芯第一端面面接触配合,所述动阀芯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流槽;挡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位于所述动阀芯和所述第一容纳槽之间;旋转连接件,与所述动阀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阀芯转动;驱动装置,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连接件转动;位置选择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旋转;其中,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连接件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动阀芯转到不同的角度时,多个所述第二出入口彼此之间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导流槽对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玲,
申请(专利权)人:丁文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