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它包括:一移动机架、一定位机构、一随行夹紧机构;一升降机构,它由一次升降支撑、二次升降支撑及升降架构成,该一次升降支撑包括连接块、支架和直线导轨;和一车门靠架,它由左右支架、连接杆和靠杆构成,所述升降机构一次升降的位置可由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控制;随行夹紧机构设于移动机架上,位于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之间,可相对移动机架转动,该随行夹紧机构由摩擦块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经汽缸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该车门合装移载小车适用于多种汽车车型车门的装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装配用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合装移载小车。
技术介绍
车门合装移载小车采用地面顶升同步小车装配系统的方式,将车门从车门输送机抱具上移动,方便快速地装配到汽车上。它由移动机架、定位机构、升降机构、随行夹紧机构和车门靠架五部分组成。移动机架起支撑、运转作用,定位机构、升降机构、随行夹紧机构和车门靠架均固定安装在移动机架上;定位机构是保证车门合装移载小车与汽车的正确装配位置,升降机构是将车门举伸到便于装配的位置;随行夹紧机构通过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牢牢结合,使车门合装移载小车与汽车合为一体;车门靠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定位车门。现有的汽车装配车间所使用的车门合装移载小车的随行夹紧机构和升降机构,往往是针对一种车型的车门而设计,因而给装配不同车型的高低不等的车门造成操作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汽车车型车门装配的车门合装移载小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该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包括一移动机架、一定位机构、一随行夹紧机构;一升降机构,它由一次升降支撑、二次升降支撑及升降架构成,该一次升降支撑包括连接块、支架和直线导轨;和一车门靠架,它由左右支架、连接杆和靠杆构成,所述升降机构一次升降的位置可由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控制;随行夹紧机构设于移动机架上,位于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之间,可相对移动机架转动,该随行夹紧机构由摩擦块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经汽缸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所述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为一旋转挡块,该旋转挡块由限位手柄、限位芯轴、多组钢球和压缩弹簧、弹性销和多个长度不同的调节螺栓构成,限位芯轴位于限位手柄下方,两者经弹性销连接,钢球位于压缩弹簧上,两者居于连接块的下方,调节螺栓经螺母连接于限位芯轴下方。所述随行夹紧机构由汽缸、连杆臂、套柱、旋转支架和摩擦块构成,汽缸经汽缸活塞与连杆臂一端连接,连杆臂的另一端和旋转支架的一端经套柱活动连接在一起,摩擦块固定于旋转支架上。所述车门靠架的靠杆为可伸缩结构。由于车门合装移载小车一次升降的位置可由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控制,以适应多种汽车车型车门高低的不同,且设于移动机架上的随行夹紧机构可相对移动机架转动,经由摩擦块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使车门合装移载小车与汽车牢牢地结合为一体,经汽缸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推动的距离由装配车型自行确定,固可以适应多种汽车车型共线装配。另外由于车门靠架的靠杆为可伸缩结构,可实现不同尺寸的右前、右后或左前、左后车门的固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右前、右后门合装移载小车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右前、右后门合装移载小车一次升降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旋转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随行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车门靠架的结构示意图。左前、左后门合装移载小车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结构对称,故省略。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右前、右后门合装移载小车由移动机架1、定位机构2、随行夹紧机构4、升降机构3和车门靠架5构成。该升降机构3由一次升降支撑、二次升降支撑及升降架构成,该一次升降支撑包括连接块31、支架32和直线导轨33。在连接块31上设有一旋转挡块30,该旋转挡块30由限位手柄34、限位芯轴35、多组钢球36和压缩弹簧37、弹性销38和多个长度不同的调节螺栓39构成。限位芯轴35位于限位手柄34下方,两者经弹性销38连接;钢球36位于压缩弹簧37上,两者居于连接块31的下方;调节螺栓39经螺母连接于限位芯轴35下方。手动旋转限位手柄34到多个位置,图示四个位置,每个位置有钢球36及压缩弹簧37限位,使其要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旋转,每个位置上有一个调节螺栓39,可调整螺栓的长度适应不同车型的装配。随行夹紧机构4设于移动机架1上,位于定位机构2和升降机构3之间,它由汽缸41、连杆臂42、套柱43、旋转支架44和摩擦块45构成。汽缸41经汽缸活塞与连杆臂42一端连接,连杆臂42的另一端和旋转支架44的一端经套柱43活动连接在一起,使随行夹紧机构4可相对移动机架1转动。摩擦块45固定于旋转支架44上,该随行夹紧机构4由摩擦块45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经汽缸41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车门靠架5由左支架51、右支架52、连接杆53和靠杆构成,靠杆由套接于固定靠杆54内的伸缩靠杆55构成,伸缩靠杆55可在固定靠杆54内来回伸缩。该车门靠架5可由锁紧螺钉锁紧防止车门移动。左前、左后门合装移载小车的结构与上述结构对称,故不重复述之。权利要求1.一种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包括一移动机架(1)、一定位机构(2)、一随行夹紧机构(4);一升降机构(3),它由一次升降支撑、二次升降支撑及升降架构成,该一次升降支撑包括连接块、支架和直线导轨;和一车门靠架(5),它由左右支架、连接杆和靠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一次升降的位置可由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控制;随行夹紧机构(4)设于移动机架(1)上,位于定位机构(2)和升降机构(3)之间,可相对移动机架(1)转动,该随行夹紧机构(4)由摩擦块(45)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经汽缸(41)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31)上的调节装置为一旋转挡块(30),该旋转挡块(30)由限位手柄(34)、限位芯轴(35)、多组钢球(36)和压缩弹簧(37)、弹性销(38)和多个长度不同的调节螺栓(39)构成,限位芯轴(35)位于限位手柄(34)下方,两者经弹性销(38)连接,钢球(36)位于压缩弹簧(37)上,两者居于连接块(31)的下方,调节螺栓(39)经螺母连接于限位芯轴(35)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夹紧机构(4)由汽缸(41)、连杆臂(42)、套柱(43)、旋转支架(44)和摩擦块(45)构成,汽缸(41)经汽缸活塞与连杆臂(42)一端连接,连杆臂(42)的另一端和旋转支架(44)的一端经套柱(43)活动连接在一起,摩擦块(45)固定于旋转支架(4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靠架(5)的靠杆为可伸缩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靠架(5)的靠杆由套接于固定靠杆(54)内的伸缩靠杆(55)构成,伸缩靠杆(55)可在固定靠杆(54)内来回伸缩。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它包括一移动机架、一定位机构、一随行夹紧机构;一升降机构,它由一次升降支撑、二次升降支撑及升降架构成,该一次升降支撑包括连接块、支架和直线导轨;和一车门靠架,它由左右支架、连接杆和靠杆构成,所述升降机构一次升降的位置可由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控制;随行夹紧机构设于移动机架上,位于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之间,可相对移动机架转动,该随行夹紧机构由摩擦块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经汽缸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该车门合装移载小车适用于多种汽车车型车门的装配。文档编号B62D65/06GK2797163SQ20052000918公开日2006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包括: 一移动机架(1)、一定位机构(2)、一随行夹紧机构(4); 一升降机构(3),它由一次升降支撑、二次升降支撑及升降架构成,该一次升降支撑包括连接块、支架和直线导轨; 和一车门靠架(5),它由左右支架、连接杆和靠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一次升降的位置可由一次升降支撑连接块上的调节装置控制;随行夹紧机构(4)设于移动机架(1)上,位于定位机构(2)和升降机构(3)之间,可相对移动机架(1)转动,该随行夹紧机构(4)由摩擦块(45)与汽车底部一位置结合,经汽缸(41)推动车门合装移载小车前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常青,冯伟,
申请(专利权)人:曾常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