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通道便携式直流稳压电源,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第三稳压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稳压电源还包括与第一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三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具有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具有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避免了繁杂的电路设计及互相的电磁干扰,节省了体积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便携式直流稳压电源。
技术介绍
由于高速发展的电子技术,使得各个领域应用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多,同样电子设备的种类也日益丰富。由于现在大部分电子设备具有小型化、功耗低、待机时间长等要求,所以电源系统必须有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电源效率高的趋势,推动电源系统体积不断变小、重量不断下降。但是生产厂家的需求如果仅仅依靠当前能量密度更高电池化学技术(如燃料电池)的开发远远得不到满足,因而摆在电源设计工程师面前是巨大的挑战,他们开发的电源产品不仅能够满足系统功耗和功能的要求,而且又要保证系统有更长的待机时间和更小的体积。DC/DC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使输出电压维持稳定的一种电源,他主要是通过控制开关晶体管导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来实现的。20世纪80-90年代以来DC/DC电源逐渐进入各种各样的电子和电器设备等领域,DC/DC变换器广泛用于汽车、通讯、计算机、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由于其高效节能的特点,并且能够带来很大经济效益,从而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因为采用DC/DC电源模块设计的电源系统具有设计周期比较短、可靠性很高、系统容易升级等优点,使得DC/DC模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最近几年来,飞速发展的数据业务和不断推广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使得DC/DC模块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一次电源的增长。同时伴随着半导体封装技术、半导体工艺和高频软开关技术的大量使用,DC/DC模块的功率密度越来越大、转换的效率也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的DC/DC稳压电源设计,大多数输出电流小,最大为IA ;功耗大,其功耗P=(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因此其发热效应显著,必须外加散热片,同时巨大的发热量也将对电路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便携式直流稳压电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通道便携式直流稳压电源,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第三稳压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稳压电源还包括与第一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三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具有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具有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优先的,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电感L5、电容C9和第一 DC-DC芯片;所述电容L5的一端接直流电源,另一端与第一 DC-DC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9并联于第一DC-DC芯片的输入端与接地端间;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7?C8、电感L6 ;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与第一 DC-DC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7并联于第一 DC-DC芯片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8并联于电感L6的另一端与地之间。优先的,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ll?C12、电感L7和第二 DC-DC芯片,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容L8?L9、电容C10、电容C13,所述电容C12并联于第二 DC-DC芯片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感L7的一端与第二 DC-DC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ll并联于电感L7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电感L8的一端与第二DC-DC芯片的正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容ClO并联于电感L8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电感L9的一端与第二 DC-DC芯片的负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电容C13并联于电感L9的另一端与地之间。优先的,所述第三稳压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容Cl、电容C4、第三DC-DC芯片、第四DC-DC芯片,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2、电感L4、电容C3、电容C6,所述电容Cl并联于第三DC-DC芯片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感LI的一端与第三DC-DC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2并联于第三DC-DC芯片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电感L2的一端与第三DC-DC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第三滤波模块的第四输出端,电容C3并联于电感L2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4并联于第四DC-DC芯片的输入端与地之间;电感L3的一端与第四DC-DC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电容C5并联于第四DC-DC芯片的输出端与地之间,电感L4的一端与第四DC-DC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第三滤波电路的第五输出端,电容C6并联于电感L4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紧凑,集成度高:避免了繁杂的电路设计及互相的电磁干扰,节省了体积及成本。2、输出稳定,纹波极低:模块电源自身纹波可达到1mV以下,同时在电路末端又接了一个LC滤波电路,进一步降低纹波,使输出稳定。3、效率高:电能转换效率可达到87%,降低了无效损耗。4、无需外加散热片:在电源模块内部有过热保护机制,再加上其本身发热并不显著,无需外加散热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路图;图3为直流电源的结构框图;图4为直流电源的具体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多通道便携式直流稳压电源,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第三稳压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稳压电源还包括与第一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三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5V),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具有第二输出端(+12V)和第三输出端(-12V),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具有第四输出端(+15V)和第五输出端(-15V)。优先的,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电感L5、电容C9和第一 DC-DC芯片;所述电容L5的一端接直流电源,另一端与第一 DC-DC芯片VRB1205D-40W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9并联于第一 DC-DC芯片VRB1205D-40W的输入端与接地端间;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7?C8、电感L6 ;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与第一 DC-DC芯片VRB1205D-40W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7并联于第一 DC-DC芯片VRB1205D-40W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8并联于电感L6的另一端与地之间。优先的,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ll?C12、电感L7和第二 DC-DC芯片,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电容L8?L9、电容C10、电容C13,所述电容C12并联于第二 DC-DC芯片WRA1212S-1WR2的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感L7的一端与第二 DC-DC芯片WRA1212S-1WR2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容Cll并联于电感L7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电感L8的一端与第二 D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通道便携式直流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第三稳压电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稳压电源还包括与第一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三稳压电路连接的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具有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滤波电路具有第四输出端和第五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体阳,杨帆,史仪男,王曦桐,胡佳佳,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