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军荣专利>正文

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614 阅读:5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的布局.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成的双层铰接式大客车适合作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采用黄河牌JN162型10吨载重汽车底盘的后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箱,可载客300人.方案二是采用交通牌SH161型17吨载重汽车底盘的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可载客500人.两种方案的车厢可作为汽车车厢,也可作为电车车厢.(*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公共交通车辆的车厢布局,采用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双层铰接式大客车适合作为大容量的公交车辆。现有的铰接式大客车是我国主要的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要,提高客运能力,对现有的公交车辆采取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座位的措施,其结果是载客能力提高了25%,而座位数减少到19个,不到乘客总数的10%,其中有10个座位还是舒适性很差的铰接转盘上部的月牙形座位和中后轴车轮上部的座位。双层公交车辆载客能力要受到双轴底盘负荷能力的限制,如果增加车轴数,下层车厢的面积要受到较大的影响,载客能力反而难以提高。现有的双层公交车辆的总高也接近了电车架空线网的危险区域和我国城市立交桥允许的限界高度。整车的重心高度偏高,有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上层车厢在行车时不许站立乘客,这也是限制双层公交车辆载客能力的一个因素。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两种方案的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采用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双层铰接式大客车全高4米,比现有的双层公交车辆低200MM,在行驶时,上层车厢允许站立乘客,充分利用双层车厢的空间体积。本专利技术方案一是采用黄河牌JN162型10吨载重汽车底盘的后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可载客300人。本专利技术方案二是采用交通牌SH161型17吨载重汽车底盘的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可载客500人。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1.最大限度地降低下层车厢的底板离地面的高度。满载时,下层车厢底板离地面高度为320MM,乘客上下车极为方便。2.下层车厢全部取消乘客座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下层车厢的载客能力。3.车辆转向时,后轴车轮也作与前轮方向相反的转向,使后轴车轮沿着中轴车轮运动轨迹运动,转向灵活。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一的外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一的内部布置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二的外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二的内部布置图。图5是图2和图4沿A-A的剖视图。图6是图2和图4沿B-B的剖面图。图1至图5比例为1∶100,图6的比例为1∶50。参照图1,车厢的前部为单层的机车车厢,后部为双层的拖车厢。前车厢设置一个前门(1),后车厢的下层设置三个车门,中前门(2),中后门(3),后门(4)。参照图2,前车厢(5)内,驾驶员坐椅后部和楼梯(6)的两侧设置9个座位,车厢内还可站立乘客50人。前车厢与后车厢上层由楼梯(6)相连。前后车厢铰接处设门型棚杆,由棚杆承托蓬布。棚杆上部的纵向轴两端埋入前后车厢顶部的骨架内,以不超出车厢顶部高度。铰接架(12)上部的地板面至棚杆蓬布(7)之间的净高为1.8米。铰接车厢两侧设两个月牙形的座椅,可坐6人。后车厢上层(8)设有34个座位,后车厢上层和铰接车厢上还可站立乘客50人。上下层车厢由后轴车轮上部的楼梯(10)相通。尾部车厢(9)和后车厢下层均不设座位。尾部车厢可站立乘客30人,下层车厢可站立乘客120人。上层车厢顶部不设顶风窗,以限制车高。上下层车厢依靠风扇加强车厢内通风,风扇安装在车厢左侧的骨架内,由售票员控制风扇开关。参照图5,(图5和图6的序号接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前后两节车厢水平面内最大转角为±40°,当后车厢(23)达到最大水平转角时,中轴车轮(18)与后车厢要相碰,后车厢下层前都有两处凹入车厢(19),这样,后车厢处于最大水平转角时也不与中轴车轮(13)相接触,它们的最小间隙为80MM。后轴车轮(21)在转向时,转动角与前轮相同,但方向相反。参照图6,本专利技术后车厢主纵梁(24)布置在上下层车厢结合处外侧,小横梁(25)布置在下层车厢的顶部,主横梁设置在下层车厢的前后两端,下层车厢的外侧骨架和六根加强吊管(26)承受下层车厢的自重和承载的负荷。下层车厢的底板厚度为50MM,上下层车厢骨架与主纵梁、小横梁、主横梁,加强吊管等焊接成整体,外蒙铝板。方案二是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参照图3,后部车厢与方案一相同。前车厢按双前轴转向和双中轴驱动的布置设计。采用四轴底盘的目的是尽量提高其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双层车厢的空间体积,提高载客量。前车厢下层双前轴的前部设置前车厢前车门(1),双前轴的后部设置前车厢中门(2)和前车厢后门(3)。后车厢下层也设置三个车门,分别是后车厢前门(6)、后车厢中门(7)、后车厢后门(8)。参照图4,方案二的车厢内部布置后车厢部分与方案一也是相同的,前车厢上层车厢(5)设置48个座位,此外还可站立乘客70人。下层车厢(10)位于双前轴与双中轴之间,双前轴中间是前门(1)与下层车厢(10)的通道。双前轴右轮上部是连接上下层车厢的楼梯(9)。下层车厢不设座位,下层车厢和通道,楼梯总共可站立乘客140人,上下层车厢均依靠设置在车厢左侧骨架内的风扇加强车内通风。风扇开关由售票员控制。前车厢双中轴的上部设置发动机(12),发动机排气口(4)设置在车厢两侧。前车厢尾部是连接前后车厢的铰接架(13)。铰接架上部的地板面高度低于上层车厢地面高度250MM,使铰接车厢的净高为1.8米。铰接部分的棚杆顶部纵向轴两端均埋入前后车厢顶部的骨架内,使其高度不超出前后车厢的高度。本专利技术下层车厢内净高度为1780MM,上层车厢内净高度为1750MM。本专利技术方案一全长14.5米,总宽2.5米。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一制成的后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使用x6130型柴油机,满载时最大时速为50公里。作为电车时使用120KW直流电动机。按前外轮中心线计算,最小转弯半径为10米。适合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当一条公交线路每分钟发一辆后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每小时单向客运能力为1.8万人次,每千人公里的能量消耗可比现有的铰接式大客车低20%。本专利技术方案二全长19.5米,总宽2.6米。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二制成的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使用6135Q-2型柴油机,满载时最大时速为45公里。作为电车时使用150KW直流电机。按前外轮中心线计算,最小转弯半径为13米,适合路面宽度10米以上的道路上行驶。当一条公交线路每分钟发一辆全双层铰接式大客车,每小时单向的客运能力高达3万人次,已接近一条地下铁路的客运能力,而其单位客运能力的投资仅只有地铁的三十分之一。每千人公里的能量消耗可比现有的铰接式大客车降低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由两节车厢用铰接架连接而成的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其特征是双层车厢位于铰接架(12)的后侧(方案一)和双层车厢位于铰接架的前后两侧(方案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由两节车厢用铰接架连接而成的双层铰接式大客车车厢,其特征是双层车厢位于铰接架(12)的后侧(方案一)和双层车厢位于铰接架的前后两侧(方案二)。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双层车厢,其特征是双层车厢部分位于铰按架(12)与前轴或后轴车轮之间,双层车厢的层高和距离地面的总高度均不受铰接架(12)和车轮的影响。3.按权利要求1和2规定的双层车厢和下层车厢(11),其特征是地板面距离地面高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荣
申请(专利权)人:蔡军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