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质量飞轮和具有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4035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质量飞轮(10),具有:带初级飞轮质量(34)的输入部件(12);和相对于该输入部件受限地抵抗至少一个储能装置(30)的作用能旋转地支承的输出部件(20),输出部件具有次级飞轮质量(38),其中,在形成径向地朝着储能装置的方向延伸的通道(42)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储能装置被输入部件包围,输出部件的凸缘(40)穿过通道直到到达储能装置的端部上,在所述通道中,密封膜片(44)设置在凸缘和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之间,密封膜片密封地封装储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密封膜片与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材料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并且支撑在一固定在凸缘上的塑料摩擦环上或者直接支撑在凸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质量飞轮和具有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质量飞轮,具有:带初级飞轮质量的输入部件;和相对于该输入部件受限地抵抗至少一个储能装置、特别是弧形弹簧的作用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具有次级飞轮质量,其中,在形成径向地朝着储能装置的方向延伸的通道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储能装置被所述输入部件包握,并且所述输出部件的凸缘穿过所述通道直到到达所述储能装置的端部上。在所述通道中,密封膜片被设置在所述凸缘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之间,所述密封膜片密封地封装所述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由DE102009013407A1已知一种双质量飞轮,所述双质量飞轮在这样的通道中在所述凸缘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之间具有这样的密封膜片。所述膜片在输出部件上借助于铆钉连接被固定地接收并且密封地贴靠所述在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质量飞轮和一种具有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所述双质量飞轮和所述具有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能够简单地制造并且是不易弄脏的和水分不敏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构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所述从属权利要求可以分别单个地或组合地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质量飞轮具有带初级飞轮质量的输入部件和相对于该输入部件受限地抵抗至少一个储能装置的作用以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输出部件,所述输出部件包括次级飞轮质量。在形成径向地朝着所述储能装置的方向延伸的通道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储能装置被所述输入部件包围。所述输出部件的凸缘穿过所述通道直到到达所述储能装置的端部上。在所述通道中,密封膜片设置在所述凸缘和所述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之间,所述密封膜片密封地封装所述储能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膜片一方面与所述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材料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一固定在所述凸缘上的摩擦环、尤其是塑料摩擦环上,或者直接支撑在所述凸缘上。所述密封膜片与输入部件的所述部件之间的材料锁合的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特别是焊接连接。所述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尤其构造为所述储能装置的罩盖。所述至少一个储能装置尤其构造为弧形弹簧。所述通道则也称为弧形弹簧通道。通过此时将密封膜片固定在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上,可明显地更简单地固定所述膜片。为此,所述膜片固定在输入部件的所述部件上并且接着将所述部件固定在输入部件的其余部件上。结合本专利技术,双质量飞轮也简称为减振器,因为所述双质量飞轮用于相应的转矩传递系(动力系)中的扭振减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构型设置,与密封膜片在摩擦环上或在凸缘上的支撑区域相比,密封膜片与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之间的材料锁合的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部的区域位于径向更外部。因为膜片的摩擦位置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摩擦位置相比位于径向更内部,所以实现明显更好的抵抗浸入的水柱或污物的效果。特别地设置,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在密封膜片下方具有局部开口。通过所述措施实现,抑制或者甚至防止水或污物积聚在该连接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构型,用于支承输出部件的轴承装置具有滑动轴承和轴向摩擦环(止推环),所述轴向摩擦环由具有高强度的塑料材料、特别是由聚醚醚酮(PEEK)构成。对于经长期使用“从野外”归来部件的分析表明在该滑动轴承上的轴向止推环的磨损或总损失。通过使用具有高强度的塑料材料、例如PEEK可以提高轴承使用寿命。然而,为此必要时必须接受在轴向上轴承摩擦的增大。替代地,也可完全取消轴向的塑料摩擦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替代性的优选实施方式,用于支承输出部件的轴承装置构造为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本身构成用于轴向支撑的轴向支承面。为此,该轴承在输出部件上的轴向支承面必须具有非常好的平直性和小的表面粗糙度。此外,在非常短的径向轴承中显示出次级飞轮质量的径向轴承磨损和强的摆动运动。因此,径向轴承应该关于径向轴承的承载区域具有10mm的最小长度。也就是说,径向轴承应该优选地具有轴向长度L,L≥1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设置,在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之间构造至少一个配合结构,在所述配合结构中,这两个部件中的一个(输入部件或输出部件)的止挡部与这两个部件中的另一个的对应结构在超过储能装置的作用行程时发生配合用于携动旋转。如果储能装置发生故障,那么对于所述情况也可确保转矩传递。这种配合结构也可被设置用于其他转矩引导部件。这种配合也可在转矩引导部件(例如构造为弧形弹簧的储能装置、凸缘或者凸缘与次级飞轮质量的铆接部)发生故障时实现短时间地转矩传递。然而这种通过配合结构的转矩传递与舒适度损失相联系。因此存在所谓的“应急回家功能(Limp-Home-Funktion)”。在所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有利构型中,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止挡部(止挡结构)用于与输出部件、特别是次级飞轮质量的槽口配合。在此,例如在储能装置的罩盖上的止挡部配合在次级飞轮质量的槽口中。所述止挡部如此构造,使得在超出减振器扭转特征曲线之后所述止挡部与槽口发生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优选实施方式设置,输入部件具有一个下述元件,所述元件位于与所述凸缘或所述次级飞轮质量的径向的对置位置中,并且一方面所述元件和另一方面所述凸缘和/或所述次级飞轮质量之间的径向间距是0.3mm至1.0mm。所述元件优选地构造为初级侧的轴承顶罩(Lagerdom)或者布置在初级侧的支圈。具有凸缘(或次级飞轮质量)与轴承顶罩(或布置在初级侧的支圈)之间小的间隙的间隔在轴承发生故障之后短时间地承担次级侧相对于初级侧的径向对中。因此,根据该间隔的大小也可以在轴承正常运行时限制轴承摆动。特别地设置,双质量飞轮具有至少一个温度敏感的彩色标记,特别是在所述通道中和/或在所述轴承装置上的至少一个温度敏感的彩色标记。借助于在双质量飞轮之中/之上的暴露位置上的(例如在通道、轴承、RSS或类似的关键位置上的)这样的温度敏感的彩色标记(彩色点)可以证明在按照设计任务书或图纸的最大允许的温度极限之外对双质量飞轮的使用并且可以拒绝保修要求。此外具有优点地设置,双质量飞轮在次级飞轮质量和输入部件的朝向次级飞轮质量的部件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弹簧和/或至少一个止推限位装置(Anlaufbegrenzungseinrichtung)。通过所述措施,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双质量飞轮的耐用性。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前述的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所述转矩传递装置特别是摩擦离合器。在此,次级飞轮质量优选地构成离合器的对压板或与所述对压板固定地连接。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示例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下述的特征可以不仅分别单个地而且组合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双质量飞轮,和图2示出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的细节。具体实施方式图1以截面图示出双质量飞轮10,其中,仅示出(在双质量飞轮10的旋转轴线的上方的)上半部。双质量飞轮10的输入部件12能够借助于螺栓14安置在内燃机的(未示出的)曲轴上,所述螺栓穿过分布在圆周上的穿通部16。输入部件12具有:用于借助于轴承装置22能旋转地接收输出部件20的轴承凸缘18,所述轴承装置如图1所示的那样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质量飞轮和具有双质量飞轮的转矩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双质量飞轮(10),其具有带初级飞轮质量(34)的输入部件(12),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12)受限地抵抗至少一个储能装置(30)、特别是弧形弹簧(32)的作用以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输出部件(20),所述输出部件具有次级飞轮质量(38),其中,在形成径向地朝着所述储能装置(30)的方向延伸的通道(42)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储能装置(30)被所述输入部件(12)包握,并且所述输出部件(20)的凸缘(40)穿过所述通道(40)直到到达所述储能装置(30)的端部上,其中,在所述通道(40)中,一密封膜片(44)设置在所述凸缘(40)和所述输入部件(12)的朝向所述次级飞轮质量(38)的部件(36)之间,所述密封膜片密封地封装所述储能装置(30),其中,所述密封膜片(44)与所述输入部件(12)的朝向所述次级飞轮质量(38)的部件(36)材料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并且支撑在一固定在所述凸缘(40)上的摩擦环(48)上或者直接支撑在所述凸缘(40)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18 DE 102012219046.51.双质量飞轮(10),其具有带初级飞轮质量(34)的输入部件(12),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12)受限地抵抗至少一个储能装置(30)的作用以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输出部件(20),所述输出部件具有次级飞轮质量(38),其中,在形成径向地朝着所述储能装置(30)的方向延伸的通道(42)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储能装置(30)被所述输入部件(12)包握,并且所述输出部件(20)的凸缘(40)穿过所述通道(42)直到到达所述储能装置(30)的端部上,其中,在所述通道(42)中,一密封膜片(44)设置在所述凸缘(40)和所述输入部件(12)的朝向所述次级飞轮质量(38)的部件(36)之间,所述密封膜片密封地封装所述储能装置(30),其中,所述密封膜片(44)与所述输入部件(12)的朝向所述次级飞轮质量(38)的部件(36)材料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连接并且支撑在一固定在所述凸缘(40)上的摩擦环(48)上或者直接支撑在所述凸缘(4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密封膜片(44)在所述摩擦环(48)上或在所述凸缘(40)上的支撑区域相比,所述密封膜片(44)和所述朝向所述次级飞轮质量(38)的部件(36)之间的材料锁合的和/或形状锁合的连接部(46)的区域位于径向更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所述次级飞轮质量(38)的部件(36)在所述密封膜片(44)下方具有局部开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蒙德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