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底板衬(1),它在装配状态下从下面盖住了汽车底板(7)。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底板衬(1)的一个背对汽车底板(7)的外侧面上,至少在底板衬的局部求内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开的凹窝状坑(3)。(*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汽车底板衬。这样的汽车底板衬是众所周知的,它在装配状态下作为底板衬件从下面盖住了汽车底板和/或作为发动机罩从下面盖住了发动机舱。因而,一方面对汽车底板和/或发动机舱实施保护,以遮挡在汽车行驶时的扬起物如石子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车底护板如聚氯乙烯(PVC)的车底护板。所述车底护板用于一种缺乏PVC的汽车,这还有利于遵守老旧汽车废料清除的规程。也可以在载重汽车或这类汽车上规定使用这样的底板衬。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就是改进用于汽车的上述类型的底板衬,从而可以改善汽车的Cw值并实现重量比较有利的结构。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完成。按照权利要求1,在底板衬的背对汽车底板的一外侧面上,至少在底板衬局部区域内设有多个相互间隔开的凹窝状坑。如专利技术人所做试验所表明的那样,通过在底板衬中的这样的凹窝状坑,大大改善了汽车的Cw-值,这对油耗和最高速度产生有利影响。此外,与传统的带光滑表面的结构型式相比,因有凹窝状坑而减轻了重量。例如,具有许多凹窝状坑的结构型式与相似的光滑结构型式相比要减轻重量达8%-12%。这也对油耗和最高速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另外,可以有利地节省材料。这尤其是在坑成空隙状时,也就是说,使底板衬在坑部上比底板衬的紧邻各坑的部位具有更小的壁厚。通过局部减薄壁厚,还有利地提高了底板衬的刚性,这尤其在发生撞车事故时被证明是有利的。当整个底板衬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地配备有凹窝状坑时,情况尤其是这样。若这些凹窝状坑都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并且按照规则的图形布置于底板衬上,则可以特别有利地减小Cw-值。例如,可以对一种这样的有规则的图形规定这些凹窝状坑在汽车纵向上看成并排成行地呈直线形连续布置在底板衬上。在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具体实施方案中,这些紧邻并排布置的行分别在纵向上相互错开地连续布置,从而在纵向上看,一行坑就在其它的相邻行的两个坑之间。通过底板衬的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加强底板衬,另一方面,可以使汽车有很好的Cw-值。尤其是在底板衬构件具有纵长几何形状时,在这里,就可以实现凹窝状坑的数量最佳的布置。但另一替换实施方案也可以使凹窝状坑数量最佳地进行布置。但另一替换方案也可以使凹窝状坑被设计成以一个中央凹窝状坑为中心地同心布置。这可能尤其对于一种大致成圆形的底板衬来说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简单地设计出这些凹窝状坑在表面上的数量最佳的排列。原则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从几何形状上来设计凹窝状坑的可能性。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规定凹窝状坑分别具有圆形的外轮廓。例如,这些凹窝状坑可以具有圆圈形的外轮廓。通过凹窝状坑的这样的几何形状设计,在改善Cw-值方面取得了特别有利的效果。按照另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这些坑可以成球缺状,尤其是圆球缺状。这种球缺状坑同样也被证明对改善Cw-值和提高底板衬刚性很有利。凹窝状坑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几何形状规定了这些坑在最低位置处的材料厚度大致为整个材料厚度的一半。例如当整个材料厚度约为2mm时,在最低位置上剩余壁厚约为1mm。尽管壁厚局部减小了,但在此没有减小构件刚度。底板衬原则上可以成一体构件的形式。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底板衬也可以有至少一个用于盖住下底板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的底板衬件以及还有或作为替代品地包括一个至少成一体形式的并用于盖住发动机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的发动机罩。该发动机罩可以从汽车底板起在汽车前端区域内也向前上方提高至在汽车导流板区内的副架。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特别简单且单独地适应于各汽车类型的底板情况。按照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底板衬有两个底板衬件,它们布置在边缘侧并在汽车纵向上对齐。在这里,在这两个底板衬件之间布置了一个隧道式隔热板。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底板需要配备车底护板,因而可以有利地节省尤其大量的车底护板。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说明。附图所示为附图说明图1是一底板衬的底板衬件的仰视示意图,其中只在外表面的局部区域内画出了凹窝状坑;图2是在多个凹窝状坑区域里的底板衬件的举例剖视示意图;图3是有两个底板衬件和一隔热板的汽车底板的举例仰视示意图。图1示意表示用于一在此未示出的汽车的一底板衬1的一底板衬件6的仰视图,这种底板衬在装配状态下从下面盖住了汽车底板。在底板衬件6的背离汽车底板的外侧面2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开的球缺形坑3,这些坑3都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并且按照规则的图形布置在底板衬件6上。此外,坑3只是举例画出在底板衬件6外侧面2的一个局部区域里,但其中最好是整个底板衬件6都有球缺形的坑3。在这里,坑3从汽车纵向上看成直线状并并排成行地设置,在这里只举例用标记来表示其中的行4、5。这些紧邻并排的行4、5在纵向上相互错开地设置,因而其中一行4的坑3从纵向上看位于另一相邻行5的两个坑之间。尤其如图2所示,该图示出了底板衬件6的多个坑3的举例示意横断面,这些坑3成空隙状,因而底板衬件6在坑3的区域里的壁厚d大致为底板衬件6的、与当时的坑3紧邻的区域的正常厚度D的一半。图3表示汽车底板7的一个底板衬1的仰视图,底板衬1包括两个底板衬件6,它们分别布置在边缘侧并对准汽车纵向。在两个底板衬件6之间设有一个隧道式隔热板8。由于这样的底板衬1,所以只有汽车底板的最小部分需要配备车底护板,如PVC的车底护板,正如在图3中用阴影线示意表示的那样。在这里,底板衬1也还可以有一个发动机罩,但此处并未示出。符号一览表1.底板衬;2.外侧面;3.坑;4.行;5.行;6.底板衬件;7.汽车底板;8.隔热板;d 壁厚;D 壁厚;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的底板衬,该底板衬在装配状态下从下面盖住汽车底板,其特征在于,在该底板衬(1)的背对该汽车底板(7)的外侧面(2)上,至少在该底板衬的局部区域里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开的凹窝状坑(3)。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这些坑(3)成空隙状,从而该底板衬(1)在所述坑(3)的区域里的壁厚(d)小于该底板衬(1)的紧邻各自坑(3)的区域的厚度。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整个该底板衬(1)都有凹窝状坑(3)。4.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窝状坑(3)按照规则的图形布置在该底板衬(1)上。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窝状坑(3)从汽车纵向上看并排成行(4,5)地成直线状布置在该底板衬(1)上。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紧邻并排的行(4,5)分别在纵向上相互错开地排列,从而一行(4)的坑(3)从纵向上看在另一相邻行(5)的两个坑(3)之间。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衬(1)成纵长构件的形状。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这些凹窝状坑被设计成以一个中心的凹窝状坑为中心而同心排列的形式。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衬成大致为圆形的构件。10.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该凹窝状坑(3)分别有圆形的外轮廓。11.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坑(3)成球缺状,最好成圆球缺状。12.按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衬,其特征在于,这些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底板衬,该底板衬在装配状态下从下面盖住汽车底板,其特征在于,在该底板衬(1)的背对该汽车底板(7)的外侧面(2)上,至少在该底板衬的局部区域里形成有多个相互间隔开的凹窝状坑(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潘策尔,W费恩霍尔茨,M里希特,A利斯特,R克努佩尔,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