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培炎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138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2:06
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是由一条分上、下层车道的区间隧道及双层立体站台构成列车运行空间,占地少、开挖量少。由快车线、站台到发线组成行车、停站上下客分离的线路,改变列车追踪运行,按需自如开行区间快车,减少停站,提高行车密度和旅行速度;用快速自动车钩编组,客流高峰加大编组、以直达或有限停车模式运行,提高运力;客流平峰低峰期减少编组,以站站停模式运行,降低运营成本。车辆用凹底车架结构降低车高和重心,缩小隧道直径;规划不同定员车辆、选用不同编组、各个客流时段采用不同行车模式,获得从1万到9万多单向高峰小时流量阶梯运力,既适应特大城市运量需求,也能降低建造地铁对城市客流规模、人口数量的起点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涉及到一种地铁,旨在改变追踪运行模式、减少停站、在区间快速运行,提高 旅行速度,具体是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
技术介绍
城市地铁客运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站距短,约在800米到1500米之间,使得停 靠站数多。二是早晚客流高峰峰值大,持续时间短,据北京地铁官方客流统计数据,正常工 作日早晚高峰期客流呈双凸峰状,全天客流量48%集中在早晚高峰的四小时内(表1早晚 高峰期客流占全天比例);这四小时是运量最大,运力与运量矛盾最大的时段、运营压力最 大,其余十四个小时是平峰、低峰,客流少。三是地铁大多是单线追踪运行、列车固定编组。 此外还有一个小特点,就是客流方向性强,早高峰往商业中心、市中心去的多,有些站点客 流进站的多出站的少;晚尚峰则相反。 表1早晚高峰期客流占全天比例【主权项】1. 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包括①由管片(11)、牛腿管片(10)、路基预制件 (9) 共同构成上下层立体车道结构的区间隧道,②由快车线、到发线组成的轨道线路,以及 ③由凹底车架构造而成的车辆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区间隧道是由管片(11)、牛腿管片(10)、路基预制件(9)共同组成的纵向区间隧 道;区间隧道每一环支护壁中包含有2件牛腿管片(10)对称分布在隧道的左右两腰,牛腿 管片的楔形凸台支承面(20)是朝向上;管片(11)与牛腿管片(10)、牛腿管片(10)与牛腿 管片(10)之间是通过螺栓孔和第一手孔(21)用螺栓连接紧固;路基预制件(9)两端的第 一下支撑面(37)、第二下支撑面(39)则分别架装在隧道两腰牛腿管片(10)的楔形凸台支 承面(20)上,相邻两块路基预制件(9)之间通过螺孔和第二手孔(42)用螺栓连接紧固;路 基预制件(9)沿区间隧道纵向铺架后,将隧道分隔成上层道床(8)和下层道床(12);区间 隧道铺设的路基预制件(9)上表面浇筑有上层道床(8),管片(11)、牛腿管片(10)和路基 预制件(9)衬砌架装后的隧道横截面呈"日"字形状;下层道床(12)上至路基预制件(9) 之间的空间(13)是列车下层行车空间,上层道床(8)上至拱顶管片(11)之间的空间(15) 是列车上层行车空间;区间隧道两端头设有上下重叠的侧式站台,上层侧式站台和下层侧 式站台处于快车线的同一侧; 所述到发线设置在站台区域,由用于列车进站的进站渡线(2)、用于停车上下客的停车 线(3)和用于列车出站的出站渡线(5)组成;进站渡线(2)和出站渡线(5)对称分布在停 车线⑶的两端,到发线始端点(A)和末端点⑶的道岔旁靠在快车线⑴轨道同侧与快 车线⑴连接;进站渡线⑵在始端点(A)处布置有一副道岔、出站渡线(5)在末端点(D) 布置有一副道岔,在两副道岔的辙叉心末端接有一段短钢轨,短钢轨端头紧接铺设有一段 过渡曲线轨,两条过渡曲线轨与停车线(3)的端头连接点(B)、连接点(C)平滑连接;进站 渡线(2) -侧、始端点(A)附近道岔的导曲线轨,部分或全部铺设在隧道内;同样地,在出站 渡线(5) -侧,末端点(D)附近道岔的导曲线轨,部分或全部铺设在隧道内,到发线的始端 和末端都有一段钢轨铺设位于隧道内;上层站台、下层站台两者的到发线,在高度方向上互 相平行; 所述凹底车架构造而成的车辆,该凹底车架侧梁侧面呈两头高、中间下凹形状,两头高 部分是侧梁前后两头设置的第一翼梁(60)和第二翼梁(64),中间下凹部分是侧梁的凹底 梁(62),凹底梁(62)上平面的车厢地板表面安装有座椅;第一翼梁(60)和第二翼梁(64) 的内端头设有圆弧过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斜拉梁(61)和第二斜拉梁(63)连接;第一翼梁 (60) 下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框E,第一导框E的内导框装在第一翼梁(60)与第一斜拉梁 (61) 的过渡圆弧上,第二翼梁(64)下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框F,第二导框F的内导框装在 第二翼梁(64)与第二斜拉梁(63)的过渡圆弧上;第一导框E和第二导框F架装在轴箱减 振系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其特征是:所述牛腿管片 (10) 内外表面是同圆心的圆弧面,牛腿管片(10)外表圆弧面(22)半径与盾构机开挖半径 一致,且衬砌在隧道的两腰间;牛腿管片(10)的横截面圆弧板内壁凸出一楔形凸台,楔形 凸台由水平的支承面(20)、与铅垂方向成锐角的斜撑面(23)共同构成,楔形凸台的长度方 向中间设有用于盾构机真空吸盘吸附牛腿管片(10)的空档;牛腿管片(10)的四个端面均 制有螺栓孔和第一手孔(21);牛腿管片(10)是以牛腿管片配筋为骨架的混凝土预制件,牛 腿管片配筋由一件管片配筋(26)和二件牛腿配筋(27)在弧形面钢筋(33)位置连接牢固。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其特征是:所述路基预制 件(9)的长度方向横跨隧道横截面左右两腰间,宽度方向与隧道纵向一致;路基预制件(9) 的上平面(41)为长方形平面,弧面或平面(38)两端的第一下支撑面(37)和第二下支撑面 (39)在同一平面上且与上平面(41)平行,路基预制件(9)长度方向两头的第一端面(40) 和第二端面(43)是平面或弧面,路基预制件(9)宽度方向两边缘设有螺栓孔和第二手孔 (42)。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其特征是:所述牛腿配筋 (27)横截面为楔形,楔形由支承面钢筋(31)、与铅垂方向成锐角的斜撑面钢筋(32)共同构 成。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其特征是:所述区间隧道 横截面外轮廓是圆形断面、矩形断面或倒U形断面,且都是上下双层结构。【专利摘要】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是由一条分上、下层车道的区间隧道及双层立体站台构成列车运行空间,占地少、开挖量少。由快车线、站台到发线组成行车、停站上下客分离的线路,改变列车追踪运行,按需自如开行区间快车,减少停站,提高行车密度和旅行速度;用快速自动车钩编组,客流高峰加大编组、以直达或有限停车模式运行,提高运力;客流平峰低峰期减少编组,以站站停模式运行,降低运营成本。车辆用凹底车架结构降低车高和重心,缩小隧道直径;规划不同定员车辆、选用不同编组、各个客流时段采用不同行车模式,获得从1万到9万多单向高峰小时流量阶梯运力,既适应特大城市运量需求,也能降低建造地铁对城市客流规模、人口数量的起点要求。【IPC分类】B61B13-10【公开号】CN204399164【申请号】CN201420773693【专利技术人】谭培炎 【申请人】谭培炎【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包括①由管片(11)、牛腿管片(10)、路基预制件(9)共同构成上下层立体车道结构的区间隧道,②由快车线、到发线组成的轨道线路,以及③由凹底车架构造而成的车辆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区间隧道是由管片(11)、牛腿管片(10)、路基预制件(9)共同组成的纵向区间隧道;区间隧道每一环支护壁中包含有2件牛腿管片(10)对称分布在隧道的左右两腰,牛腿管片的楔形凸台支承面(20)是朝向上;管片(11)与牛腿管片(10)、牛腿管片(10)与牛腿管片(10)之间是通过螺栓孔和第一手孔(21)用螺栓连接紧固;路基预制件(9)两端的第一下支撑面(37)、第二下支撑面(39)则分别架装在隧道两腰牛腿管片(10)的楔形凸台支承面(20)上,相邻两块路基预制件(9)之间通过螺孔和第二手孔(42)用螺栓连接紧固;路基预制件(9)沿区间隧道纵向铺架后,将隧道分隔成上层道床(8)和下层道床(12);区间隧道铺设的路基预制件(9)上表面浇筑有上层道床(8),管片(11)、牛腿管片(10)和路基预制件(9)衬砌架装后的隧道横截面呈“日”字形状;下层道床(12)上至路基预制件(9)之间的空间(13)是列车下层行车空间,上层道床(8)上至拱顶管片(11)之间的空间(15)是列车上层行车空间;区间隧道两端头设有上下重叠的侧式站台,上层侧式站台和下层侧式站台处于快车线的同一侧;所述到发线设置在站台区域,由用于列车进站的进站渡线(2)、用于停车上下客的停车线(3)和用于列车出站的出站渡线(5)组成;进站渡线(2)和出站渡线(5)对称分布在停车线(3)的两端,到发线始端点(A)和末端点(D)的道岔旁靠在快车线(1)轨道同侧与快车线(1)连接;进站渡线(2)在始端点(A)处布置有一副道岔、出站渡线(5)在末端点(D)布置有一副道岔,在两副道岔的辙叉心末端接有一段短钢轨,短钢轨端头紧接铺设有一段过渡曲线轨,两条过渡曲线轨与停车线(3)的端头连接点(B)、连接点(C)平滑连接;进站渡线(2)一侧、始端点(A)附近道岔的导曲线轨,部分或全部铺设在隧道内;同样地,在出站渡线(5)一侧,末端点(D)附近道岔的导曲线轨,部分或全部铺设在隧道内,到发线的始端和末端都有一段钢轨铺设位于隧道内;上层站台、下层站台两者的到发线,在高度方向上互相平行;所述凹底车架构造而成的车辆,该凹底车架侧梁侧面呈两头高、中间下凹形状,两头高部分是侧梁前后两头设置的第一翼梁(60)和第二翼梁(64),中间下凹部分是侧梁的凹底梁(62),凹底梁(62)上平面的车厢地板表面安装有座椅;第一翼梁(60)和第二翼梁(64)的内端头设有圆弧过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斜拉梁(61)和第二斜拉梁(63)连接;第一翼梁(60)下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导 框E,第一导框E的内导框装在第一翼梁(60)与第一斜拉梁(61)的过渡圆弧上,第二翼梁(64)下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框F,第二导框F的内导框装在第二翼梁(64)与第二斜拉梁(63)的过渡圆弧上;第一导框E和第二导框F架装在轴箱减振系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培炎
申请(专利权)人:谭培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