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138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该密封构造能切实防止水进入后背箱,且可减轻开后背箱盖时的操作负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背箱密封构造为:在车身板(9)的后背箱臂贯通孔(11)周围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罩部件(31),在后背箱盖(5)的安装用支架(13)上设有从上述罩部件外侧将上述罩部件(31)覆盖的筒状密封部件(30),在罩部件(3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作用反弹力的突条(5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后背箱臂的后背箱部密封构造,该后背箱臂贯穿后背箱盖开口部周围的车身板。
技术介绍
例如,在有的汽车等车辆中采用了如下的构造可相对于车身进行开闭的开闭体由臂支承在车身上,上述臂所穿过的的贯通孔被密封。(日本特开2003-226204号公报)。上述构造具有形成在车身上的贯通孔和穿过该贯通孔的连杆部件,上述连杆部件的穿过上述贯通孔的一侧与背门连接,其另一侧与车身侧的枢轴部连接。此外,在贯通孔处安装着密封部件,在门关闭了的状态下,使密封盖与密封部件紧密接触。但是,上述现有的车辆构造中,当开闭体是后背箱盖时,就必须解决渗水问题。由于臂所穿过的贯通孔是沿上下方向贯通车身而形成的,所以,水会因其重力而从该贯通孔渗入后背箱内。另外,在打开后背箱盖时,由于后背箱盖的自重比较大,操作负荷大,因此,希望能减轻该操作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背箱的密封构造,该密封构造能确实防止水因其重力而渗入后背箱内,并且能降低打开后背箱时的操作负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在车身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身板9)的后背箱臂贯通孔(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11)周围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罩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31),在后背箱盖(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后背箱盖5)的后背箱臂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支架13)设有从上述罩部件的外侧将上述罩部件覆盖的筒状密封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30)。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当水要流入车身板的后背箱臂贯通孔时,罩部件起到堰的作用,由此可以阻止水进入后背箱臂贯通孔。技术方案2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设有按压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压板38),该按压部件和车身板一起夹持上述罩部件,在后背箱盖关闭时,上述密封部件压在上述按压部件上。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在后背箱关闭时,可以进一步将罩部件的用于向车身板上安装的部分压紧。技术方案3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内侧突出的凸缘(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凸缘42)。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可以闭塞罩部件内周面与后背箱臂之间的间隙。技术方案4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前端部、与后背箱盖相接触的面(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外周面46)上形成有台阶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45)。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在后背箱盖关闭时,即使后背箱盖的内表面与罩部件前端部接触,也可借助台阶部来防止后背箱盖贴实在后背箱盖的内表面上。另外,借助台阶部,可在后背箱盖与罩部件前端之间形成有间隙。技术方案5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上述罩部件由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筒部33的下部)和罩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筒部33的上部)构成,上述基部固定在车身板上,上述罩部形成在基部的上侧并朝上方延伸,用比基部软质的材料形成。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罩部件的基部可以作为堰,前端部可作为轻柔地承接后背箱盖的部位。技术方案6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在上述罩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3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作用反弹力的反弹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51、螺旋弹簧52)。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密封构造,在打开后背箱盖的初期阶段,反弹机构可以促进后背箱盖向开方向的运动。另外,在将上述构成用于自动开闭式的后背箱盖时,可以减小后背箱臂的驱动力。而且,在后背箱盖的打开动作初期,借助上述反弹机构,可以切实地使闩眼从锁定装置上脱离。技术方案7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上述反弹机构是沿着罩部件设置的弹簧(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螺旋弹簧52)。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密封构造,使得其构造变简单,且容易设定反弹力。技术方案8的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之特征在于,上述罩部件呈波纹管状,上述反弹机构是形成在上述罩部件表面上的台阶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突条51),该台阶部相对于上下方向呈倾斜的状态。通过如此构成后背箱部密封构造,在罩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可以避免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台阶部相互重合。采用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当水要流入车身板的后背箱臂贯通孔时,由于罩部件起到堰的作用,可以阻止水进入,所以,可确保对水的密封性。采用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后背箱关闭时,可以进一步将罩部件的用于向车身板上安装的部分压紧,所以,具有确实的密封效果。采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可以闭塞罩部件内周面与后背箱臂之间的间隙,所以,后背箱盖打开时的外观良好。采用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在后背箱盖关闭时,即使后背箱盖的内表面与罩部件前端部相接触,也可借助台阶部防止后背箱盖贴紧于上述罩部件,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后背箱盖的打开操作。另外,由于借助台阶部而在后背箱盖与罩部件前端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在开闭后背箱盖时可通过该间隙排出空气,从而可以灵活地进行后背箱盖的开闭。采用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可以把罩部件的基部作为堰,并把其前端部作为可轻柔地承接后背箱盖的支承部而使之发挥作用,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采用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进行后背箱盖的打开操作时,反弹机构可以促进后背箱盖向开方向的运动,所以,可减轻打开后背箱盖的操作负荷,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另外,在将该技术方案的构造用于自动开闭式后背箱盖时,由于可以减小后背箱臂的驱动力,所以,可以使马达等的驱动装置小型化、小功率化。另外,在后背箱盖的打开动作初期,借助上述反弹机构,由于可以切实地使闩眼从锁定装置上脱离,所以,在负荷比较大的驱动初期,该反弹机构可以辅助驱动装置,从而可使驱动装置小型化、小功率化。采用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构造简单,容易设定反弹力,所以可实现低成本化,而且,使得设计变容易。采用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在罩部件被压缩的状态下,由于可以避免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台阶部相互重合,所以,在后背箱盖关闭时,罩部件的折叠高度得以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后背箱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说明含有驱动装置的后背箱臂的侧视图。图4是后背箱臂的立体图。图5是后背箱盖打开时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沿图2中A-A线切断并朝向A-A线处箭头所示方向看时的视图。图6是从其上方看时的罩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从其侧方看时的罩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后背箱盖关闭时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沿图2中B-B线切断并朝向B-B线处箭头所示方向看时的视图。图9是表示罩部件的突条形成部位的立体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是用弹簧代替突条时的罩部件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车身后部的后背箱1的上部形成有后背箱开口部2。该后背箱开口部2形成在从后背箱1的上部至将后侧部的后围板3切成凹状的范围。在开口凸缘部4上安装着与后背箱盖5的内表面紧密接合的后背箱密封条6(见图5,在图1中未图示)。后背箱盖5通过后背箱臂7支承在该后背箱开口部2上,并可相对于后背箱开口部2进行开闭。在开口凸缘部4的周围设有排水槽部8,在后背箱盖5关闭时,从后背箱盖5和车身板9的分割部进入的水,通过该排水槽部8被导向下方而排出。另外,图中的10表示后搁物架,14表示内板。如图2所示,在与后背箱开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后背箱部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车身板的后背箱臂贯通孔周围设有朝上方突出的筒状的罩部件,在后背箱盖的后背箱臂连接部设有从上述罩部件的外侧将上述罩部件覆盖的筒状密封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良典栋长健一香川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