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传感器和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节能系统,包括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储能元件、稳压电路、ARM-KE04第一芯片、磁阻传感器、ZigBee无线发送电路和升压充电控制电路。该车辆传感器通过ZigBee无线发送电路向外界传输数据、无须长距离铺设电缆及线圈,节约电缆材料。该车辆传感器采用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给储能元件充电,保持车辆传感器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也可长寿命工作,节约能源,环保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车辆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传感器和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交通车辆检测系统包括交通车辆检测仪,交通车辆检测仪主要分为四类,分别为地埋线圈磁感应检测仪、红外车辆检测仪、视频车辆检测仪和微波车辆检测器。这四类检测仪都可以达到检测交通车辆的效果,不过安装十分麻烦,均需要铺设大量电缆并外接供电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传感器和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节能系统,无须长距离铺设电缆即可完成安装,且无需外接电源也可长寿命工作,节能环保。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传感器,包括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储能元件、稳压电路、ARM-KE04第一芯片、磁阻传感器、ZigBee无线发送电路和升压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升压充电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升压充电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储能元件的电压输入端,储能元件的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和稳压电路的电压输入端,稳压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ARM-KE04第一芯片,ARM-KE04第一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磁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ARM-KE04第一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其中,所述升压充电控制电路,包括MC34063型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l、电容C2、1N5819型的二极管D1、1N5819型的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TIP142型的三极管Ql、9013型的三极管Q2、电感L1、电池BT ;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I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电感LI的一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2引脚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基级、电阻Rl的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电容Cl的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5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6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3V电源输入端、电阻R8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7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8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2的负极接地,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连接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lO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池BT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电池BT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其中,所述电容Cl为470pF的电容,所述电容C2为470uF/25V的电容。 其中,所述车辆传感器还包括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的电压输出端,整流滤波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升压充电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其中,所述车辆传感器还包括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所述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入端连接储能元件的电压输出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ARM-KE04第一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车辆传感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直径100mm、高120mm的圆柱体。其中,所述储能元件为高能电池。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节能系统,包括检测集中管理机和如上述车辆传感器,所述检测集中管理机包括ARM-KE04第二芯片、IXD显示屏、ZigBee无线接收电路、以太网串口和太阳能供电电路,所述ARM-KE04第二芯片分别和IXD显示屏、ZigBee无线接收电路、以太网串口、太阳能供电电路连接,所述ZigBee无线接收电路还与车辆传感器的ZigBee无线发送电路无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车辆传感器和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节能系统,包括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储能元件、稳压电路、ARM-KE04第一芯片、磁阻传感器、ZigBee无线发送电路和升压充电控制电路。该车辆传感器通过ZigBee无线发送电路向外界传输数据、无须长距离铺设电缆及线圈,节约电缆材料。该车辆传感器采用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给储能元件充电,保持车辆传感器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也可长寿命工作,节约能源,环保科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传感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升压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传感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交通车辆检测节能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检测集中管理机的结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其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辆传感器100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一种车辆传感器100,包括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10、储能元件20、稳压电路30、ARM-KE04第一芯片40、磁阻传感器50、ZigBee无线发送电路60和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 ;所述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1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的电压输入端,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储能元件20的电压输入端,储能元件20的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60的电压输入端和稳压电路30的电压输入端,稳压电路3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ARM-KE04第一芯片40,ARM-KE04第一芯片4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磁阻传感器50的信号输出端,ARM-KE04第一芯片4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60的信号输入端;其中,所述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包括MC34063型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l、电容C2、1N5819型的二极管D1、1N5819型的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传感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10)、储能元件(20)、稳压电路(30)、ARM‑KE04第一芯片(40)、磁阻传感器(50)、ZigBee无线发送电路(60)和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所述微型振动式电磁感应发电机(1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的电压输入端,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储能元件(20)的电压输入端,储能元件(20)的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60)的电压输入端和稳压电路(30)的电压输入端,稳压电路(3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ARM‑KE04第一芯片(40),ARM‑KE04第一芯片(4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磁阻传感器(50)的信号输出端,ARM‑KE04第一芯片(4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ZigBee无线发送电路(60)的信号输入端;其中,所述升压充电控制电路(70),包括MC34063型芯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1N5819型的二极管D1、1N5819型的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Z、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TIP142型的三极管Q1、9013型的三极管Q2、电感L1、电池BT;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1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2引脚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级、电阻R1的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3引脚连接电容C1的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5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6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3V电源输入端、电阻R8的一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7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MC34063型芯片的第8引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2的负极接地,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池BT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的负极,电池BT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Z的正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祥,李春杰,王建平,付增辉,司青,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