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车体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3053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车体的组装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机动车车体的组装方法包括:一个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用于通过定位焊将一个中央底板与一个后底板焊接到一起;一个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该中央底板与后底板的多个部件进行完全固定,从而构成一个底板组件;一个机动车车体成型基础焊接工序,用于通过将一个左侧板、一个右侧板、一个前围板及一个顶盖与该底板组件进行临时组装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动车车体框架;一个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左侧板、右侧板、前围板及顶盖的多个部件完全固定,而构成机动车车体;及一个前端组装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一个前端组装到该机动车车体上以构成最终机动车车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其中组成机动车车体底板组件的前端是在机动车车体成型过程之后进行装配的,因此可以使机动车车体的装配线更紧凑,使机动车车体装配车间的面积得以减小。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生产线中,机动车是通过在各种装配线以及焊接工艺中将两万到三万个零部件组装到一起而构成的。具体来说,单壳车身式的机动车车体框架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即一个由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组成的底板组件10,其支撑一个驱动部分,例如发动机、车轴以及座椅;一个由左右侧板21、22组成的侧板组件,其支撑机动车车体框架的左右侧;和一个由前围板31和顶盖32组成的前围板顶盖组件,其支撑机动车车体框架的上部。尽管组装这种机动车车体结构的方法在各机动车制造公司中略有差别,但其实质上是大致相同的。即,如图2所示,在常规的中,在底板组件基础焊接(key-welding)工序S10中通过定位焊将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相互装配到一起,在由五个步骤组成的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中,通过点焊将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多个部件完全固定到一起。具体来说,该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的五个步骤如下。首先,在步骤S21中,将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连接元件沿垂直方向附加焊接,在第二步骤S22将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侧边部件进行附加焊接。其次,在第三步骤S23中,将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连接板部件附加焊接,在第四步骤S24中,对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连接部分的中央通道倾斜部分进行焊接。最后,在第五步骤S25中,对前端11、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进行最终焊接并进行一个特定焊接。如上文所述,在通过该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形成底板组件10之后,在机动车车体成型基础焊接工序S30中,通过对左右侧板21、22、前围板31、顶盖32进行临时组装而形成一个整体机动车车体框架。随后,在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S40中,通过对临时组装的左右侧板21、22、前围板31、顶盖32的多个部件进行点焊来将它们完全固定到一起。具体地说,该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S40的步骤如下。在第一步骤S41中,用于安装底板组件10和左右侧板21、22的侧缘部分被焊接到一起,在第二步骤S42中,将在左右侧板21、22与顶盖32之间的安装部分沿垂直方向进行焊接。此外,在第三步骤S43中,在底板组件10与左右侧板21、22之间的安装部分被定位在机动车车体内侧,在第四步骤S44中,将左右侧板21、22的后轮部分以及底板组件10进行特定焊接。最后,在第五步骤S45中,底板组件10和左右侧板21、22的尾灯部分被焊接到一起,前围板31和前端11的隔板部分也被焊接到一起。然而,在这种组装机动车车体的常规方法中,在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S10和底板组件再焊接工序S20中,将前端11装配到中央底板12及后底板13上以形成底板组件10,然后,带有前端11的底板组件10顺序贯穿后续各工序。因此,各工序之间的间距P1变长,从而也大大地增加了所需的工作空间。即,在机动车车体组装的早期阶段将前端11装配到中央底板12上只是为了将该前端11和左右侧板21、22以及前围板31的匹配部分进行焊接,但在其它的工序中,该预装的前端11仅仅是增加了工序间的间距而已。此外,近来存在一种将相关部件制成一个模块的趋势,通常将装配到前端的散热器支架板与各种部件例如前保险杠、头灯及散热器冷却系统装配到一起作为一个模块。由于该散热器支撑板模块是在一个配平线(trim line)上进行组装的,因此前端11的前结构长度不够。特别是,当组装完前端之后,机动车车体在传送机动车车体装配线上会经受来来回回的往返传送,从而机动车车体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形。这些变形会导致机动车车体质量的下降。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内容仅仅是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背景,而不应被认为是已经承认或者暗示这些信息构成了已被这个国家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通过在机动车车体成型工序完成之后再组装前端来获得可减小组装机动车车体工作间面积的非限制性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具有的非限定性优点是使前端的前部的损伤最小化,而且几乎不存在由于沿着组装线往返运送所造成的结构拉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组装机动车车体的方法示例包括一个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用于通过定位焊将一个中央底板与一个后底板焊接到一起;一个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该中央底板与后底板的多个部件进行完全固定从而构成一个底板组件;一个机动车车体成型基础焊接工序,用于通过将一个左侧板、一个右侧板、一个前围板及一个顶盖与该底板组件进行临时组装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动车车体框架;一个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该左侧板、右侧板、前围板及顶盖的多个部件进行完全固定,从而构成一个机动车车体;及一个前端组装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一个前端组装到该机动车车体上以构成一个最终机动车车体。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中 图1示出了一个单壳车身形式的机动车车体结构;图2示出了一个组装车身的常规方法;并且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文中将采用图1中的附图标记。如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机动车车体组装方法包括一个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S100,一个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0,一个机动车车体成型基础焊接工序S300,及一个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S400。在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S100中,把前端11除外,通过定位焊将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装配到一起。即,与常规方法不同,前端11在该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中不进行装配。然后,在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0中,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通过对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多个部件进行点焊来完全固定到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不包括前端11的底板组件。该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可以由五个步骤组成。例如,该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0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在第一步骤S201中,将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连接元件沿垂直方向焊接,在第二步骤S202中,将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侧边部件进行附加焊接。其次,在第三步骤S203中,将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连接板部件在垂直方向进行焊接,在第四步骤S204中,对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的连接部分的中央通道倾斜部分进行焊接。最后,在第五步骤S205中,对中央底板12和后底板13进行最终焊接并进行一个特定焊接。在通过该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S200形成底板组件10之后,在机动车车体成型基础焊接工序S300中,通过将左侧板21、右侧板22、前围板31、顶盖32临时组装到该底板组件10上以形成一个整体机动车车体框架。随后,在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S400中,通过对左右侧板21、22、前围板31、顶盖32的多个部件进行点焊来将左右侧板21、22、前围板31、顶盖32完全固定到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不包括前端11的机动车车体100。该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可以包括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车体的组装方法,包括:一个底板组件基础焊接工序,用于通过定位焊将一个中央底板与一个后底板固定到一起;一个底板组件再点焊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该中央底板与后底板的多个部件进行完全固定从而构成一个底板组件;一个机 动车车体成型基础焊接工序,用于通过将一个左侧板、一个右侧板、一个前围板及一个顶盖与该底板组件进行临时组装,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动车车体框架;一个机动车车体再点焊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该左侧板、右侧板、前围板及顶盖的多个部件进行完全固定, 从而构成一个机动车车体;及一个前端组装工序,用于通过点焊将一个前端组装到该机动车车体上以构成一个最终机动车车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己浩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