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和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986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抑制共模与差模电磁干扰的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的骨架及基于该骨架所制成的电感器。一种骨架,用于与EI型磁芯的组装使用,包括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绕线架,绕线架的主体为中间开设有方孔的绕线柱,绕线柱的两端向外延伸有挡板,两挡板与绕线柱围成容纳线圈的绕线槽,所述骨架是一体成形的;两个绕线架方孔的中心线重合,两个绕线架通过加强肋连接,且加强肋与挡板的上端平齐;其中,加强肋与两个绕线架的挡板连接形成连通两个绕线架方孔的组装孔,以及与组装孔正交相贯的中柱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骨架可使基于该骨架所制成的电感器具有组装器件少、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自动化绕线、组装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频磁性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可抑制共模与差模电磁干扰的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的骨架及基于该骨架所制成的电感器。
技术介绍
作为给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源变换器,开关电源由于其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已经逐渐取代线性电源并成为主流。然而,工作在高频开关模式下的开关电源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若不进行防护,这些电磁干扰会直接窜入到电网中去,使得电网环境越来越恶劣。为了减少电子设备对电网的电磁干扰,国际标准委员会针对EMC性能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各种电子信息设备进行了管控。电子设备对电网的电磁干扰主要涉及的是传导骚扰方面,通常的传导骚扰可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为了抑制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通常会在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加入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而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属于磁性器件,一般都含有磁芯,器件体积较大,使得产品体积很大。为了缩小体积,市场上采用了一种将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集成的技术,在现有共模电感结构基础上增加一磁芯中柱,利用此中柱增加差模电感量,让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使用同一个线圈绕组和磁芯,以实现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一体化。该技术方案请参考MOTOROLA公司申请的美国专利(US5313173A)。图1为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的结构图,其专利公告号为CN202004639U。磁芯增加中柱后,共模电感的两个线圈需要缠绕在中柱两侧的边柱上。如图1所示,一种电感器骨架,包括底座20和平行且间隔地组装于底座上的绕线架la、lb,底座20的底部设有引脚12、13 ;绕线架la、lb的主体为中间开设有方孔40、41的绕线柱,方孔40、41供E型磁芯的边柱组装使用;绕线柱的两端向外延伸有挡板3a、3b,挡板3a、3b与绕线柱围成容纳线圈31、32的绕线槽2a、2b。由于两个绕线架la、lb中间的方孔40、41的中心线为平行设置,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需要使用两个绕线架,就需分别在两个独立的绕线架上缠好线圈,再把带线圈的绕线架与磁芯进行组装。组装式的两个绕线架的结构通常不够平稳,为了保证产品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在底部加上一底座,将两个缠有线圈的绕线架la、lb固定在该底座上。。然而,这种组装式结构的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骨架的组装器件数量多,组装工艺复杂,两个绕线架分开放置占板空间大、体积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感器骨架的组装器件数量多、工艺复杂和体积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在一个骨架上缠绕两个线圈藉此实现共差模一体化的电感器的骨架。与此相应,本技术解决了电感器骨架的组装器件数量多、工艺复杂和体积大的问题,还提供一种基于该骨架制成的电感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骨架,用于与EI型磁芯的组装使用,包括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绕线架,绕线架的主体为中间开设有方孔的绕线柱,绕线柱的两端向外延伸有挡板,两挡板与绕线柱围成容纳线圈的绕线槽,所述骨架是一体成形的;两个绕线架方孔的中心线重合,两个绕线架通过加强肋连接,且加强肋与挡板的上端平齐;其中,加强肋与两个绕线架的挡板连接形成连通两个绕线架方孔的组装孔,以及与组装孔正交相贯的中柱孔。优选地,所述绕线架的外侧挡板的厚度比内侧挡板厚,外侧挡板的外壁上部侧开有与组装孔纵向垂直的纵通槽,外侧挡板的外壁中部侧开有与组装孔横向垂直的横通槽。优选地,所述绕线架的横通槽上槽壁的位置稍高于E型磁芯边柱下端的组装位置,用以在EI型磁芯组装好后,从横通槽端面可露出EI型磁芯的主面连接缝。优选地,所述横通槽的槽宽稍大于I磁芯的厚度,横通槽的下槽壁与组装孔的底部平面共面。优选地,所述绕线架的挡板自底部向下伸出有安装凸台,用于高出引脚上线头在浸锡后的锡点高度,以保证由骨架制成的电感器组装到印刷电路板上时的平稳性。优选地,所述绕线架的外侧挡板的内壁底部开设有引线槽。优选地,所述绕线柱的外侧挡板的底部设有引脚。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供一种电感器,由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骨架、线圈和EI型磁芯组装而成,所述EI型磁芯由E型磁芯和I型磁芯构成,所述E型磁芯通过中柱孔定位于骨架的上部,I型磁芯插装于组装孔中,组装好的E型磁芯和I型磁芯通过在加强肋位置处缠绕的胶布固定。优选地,所述组装好的E型磁芯和I型磁芯通过在EI型磁芯的连接缝处点胶固定。基于前述的骨架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感器,由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骨架、线圈和EI型磁芯组装而成,所述E型磁芯通过中柱孔定位于骨架的上部,I型磁芯插装于组装孔中,组装好的E型磁芯和I型磁芯通过在加强肋位置处缠绕的胶布固定,并通过在EI型磁芯的主面连接缝处点胶固定。与现有技术的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结构相比,使用本技术骨架,可使基于该骨架所制成的电感器具有组装器件少、结构简单、体积小、可自动化绕线、组装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电感器骨架的立体图;图3:本技术电感器骨架的底部朝上的立体图;图4:本技术电感器骨架所使用的两个磁芯的组合立体图;图5:本技术电感器骨架所使用的两个磁芯的主视图;图6:本技术电感器骨架与两个磁芯组装后的立体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 一骨架、2—绕线槽、3—挡板、4 一隔离槽、5—中柱孔、6—加强肋、7—纵通槽、8—横通槽、9 一组装孔、10—磁芯卡位凸台、11 一安装凸台、12—第一线圈引脚、13—第二线圈引脚、14 一引线槽、15—第一磁芯、15a—边柱、15b—中柱、16—第二磁芯、17—气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在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结构图,一种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包括第一骨架la、第二骨架lb、第一磁芯15、第二磁芯16、底座20、第一线圈引脚12、第二线圈引脚13、第一线圈31、第二线圈32、方孔40、41。根据图1方案的结构,第一骨架Ia与第二骨架Ib为相同形状结构的单绕线槽骨架。首先将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的第一线圈31缠绕在第一骨架Ia上,第二线圈32缠绕在第二骨架Ib上,然后将缠有线圈的第一骨架Ia和第二骨架Ib与底座20进行组装,并将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起线端和收线端缠绕在底座20底部对应的第一线圈引脚12和第二线圈引脚13上。最后将两个E型的第一磁芯15和第二磁芯16与骨架进行组装。磁芯组装时,将磁芯的两个边柱插进第一骨架Ia和第二骨架Ib中间的方孔40、41中,磁芯中柱置于第一骨架Ia和第二骨架Ib中间可视位置,最后将两个磁芯与骨架共同固定。遵循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现有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是两个线圈骨架对称分布在磁芯的两个边柱上,空间利用率很低,占板面积大,整体体积尺寸也大;其次,根据这种结构,两片磁芯的连接处无法加磁芯胶来可靠连接,只用胶纸或铁夹子固定磁芯的方式很难保证两片磁芯长时间紧密接触不松动,对电感量影响非常大;最后是器件数量多,组装工序多且复杂,生产效果很低。本技术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进,本技术的改进思路为:将两个线圈绕线架合二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架,用于与EI型磁芯的组装使用,包括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绕线架,绕线架的主体为中间开设有方孔的绕线柱,绕线柱的两端向外延伸有挡板,两挡板与绕线柱围成容纳线圈的绕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是一体成形的;两个绕线架方孔的中心线重合,两个绕线架通过加强肋连接,且加强肋与挡板的上端平齐;其中,加强肋与两个绕线架的挡板连接形成连通两个绕线架方孔的组装孔,以及与组装孔正交相贯的中柱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家添向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