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散热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2503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终端散热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热电转换电路,包括由发电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一回路,发电热电材料的不同部位分别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和冷源,热电材料用于在其不同部位具有温差时在第一回路中产生电流,电容用于存储热电材料产生的电流;制冷电路,包括由制冷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二回路,制冷热电材料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电容用于通过第二回路向制冷热电材料放电,制冷热电材料在电流通过时吸收发热源释放的热量。借助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终端散热系统的主动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配置不断增高,手机的散热越来越引起各大手机厂商的关注,手机发热严重也让用户对高配智能手机的抱怨与日俱增。智能手机向超薄化发展,使得手机结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难有足够的散热空间。智能手机向着大屏化、高配置的发展,使得手机本身的功耗、发热量越来越大。大屏幕、高配置必然会消耗更多的电能,在电池技术还没有突破性发展的情况下,消耗电池的电能主动制冷也很难应用到手机的散热系统中。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结点由于受到某种因素作用而出现了温差,就有可能在两结点间产生电动势,回路中产生电流,这就是温差电效应。温差电效应根据具体作用原理及表现形式,有赛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帕尔贴效应(Peltier Effect)、汤姆逊效应(Thomson Effect)三种。目前主要应用前两个效应,赛贝克效应应用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上面,而帕尔贴效应应用在半导体致冷。塞贝克效应是在两种不同导电材料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产生的电势使热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现象。在两种金属A和B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则在回路中将出现电流,称为热电流。塞贝克效应的实质在于两种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该电势差取决于金属的电子溢出功和有效电子密度这两个基本因素。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较大,可用作温差发电器。珀尔贴效应是1834年法国科学家珀尔贴发现的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由N、P型材料组成一对热电偶,当热电偶通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称这种现象为珀尔帖效应。如果电流由导体I流向导体2,则在单位时间内,接头处吸收/放出的热量与通过接头处的电流密度成正比。随着当前手机软件和硬件配置不断的升级、Wifi的普及、电池容量的扩充、高清大屏的使用,使得CPU、射频、电池、屏幕等散热大户的发热量急剧上升,当前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机散热系统,帮助手机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对手机散热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散热系统,包括:热电转换电路,包括由发电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一回路,发电热电材料的不同部位分别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和冷源,热电材料用于在其不同部位具有温差时在第一回路中产生电流,电容用于存储热电材料产生的电流;制冷电路,包括由制冷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二回路,制冷热电材料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电容用于通过第二回路向制冷热电材料放电,制冷热电材料在电流通过时吸收发热源释放的热量。优选地,终端散热系统还包括:双向开关,连接于热电转换电路和制冷电路,用于在其达到预定温度后,断开热电转换电路,闭合制冷电路,在其低于预定温度后,闭合热电转换电路,断开制冷电路,或者,在所述电容充电完成后,断开所述热电转换电路,闭合所述制冷电路,在所述电容放完电量后,闭合所述热电转换电路,断开所述制冷电路。优选地,热电转换电路进一步包括:限流电阻,与电容并联,用于控制流经电容的电流大小。优选地,发电热电材料包括: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制冷热电材料包括:由P型半导体热电材料和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组成的PN结热电材料,PN结热电材料在通过电流时,该电流由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流向P型半导体热电材料。优选地,终端中的发热源包括: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射频、电池、和/或屏幕;终端中的冷源包括:能够接触到终端外部环境的结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散热方法,基于上述终端散热系统,包括:热电转换电路中的发电热电材料在其不同部位具有温差时产生电流,其中,发电热电材料的不同部位分别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和冷源;热电转换电路中的电容将电流进行存储,并向制冷电路中的制冷热电材料进行放电;制冷电路中的制冷热电材料在电流通过时进行吸热,其中,制冷热电材料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优选地,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连接于热电转换电路和制冷电路的双向开关达到预定温度后,断开热电转换电路,闭合制冷电路,在双向开关低于预定温度后,闭合热电转换电路,断开制冷电路,或者,在所述电容充电完成后,断开所述热电转换电路,闭合所述制冷电路,在所述电容放完电量后,闭合所述热电转换电路,断开所述制冷电路。优选地,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与电容并联的限流电阻控制流经电容的电流大小。优选地,上述发电热电材料包括: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制冷热电材料包括:由P型半导体热电材料和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组成的PN结热电材料,PN结热电材料在通过电流时,该电流由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流向P型半导体热电材料。优选地,上述终端中的发热源包括:终端的中央处理器、射频、电池、和/或屏幕;终端中的冷源包括:能够接触到终端外部环境的结构件。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温差电效应,首先将手机产生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储存起来,当电容充满电后会放电,直流电通过制冷电路后会吸热,实现主动制冷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机散热量大引起的问题,能够通过能源回收利用的方式,实现了手机散热系统的主动制冷。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温差电效应半导体的终端散热系统的模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能转电能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导体主动制冷电路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系统的实施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散热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手机散热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系统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散热系统,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终端散热系统包括:热电转换电路10、以及制冷电路12。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热电转换电路10,包括由发电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一回路,发电热电材料的不同部位分别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和冷源,热电材料用于在其不同部位具有温差时在第一回路中产生电流,电容用于存储热电材料产生的电流;其中,热电转换电路10进一步包括:限流电阻,与电容并联,用于控制流经电容的电流大小。制冷电路12,包括由制冷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二回路,制冷热电材料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电容用于通过第二回路向制冷热电材料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转换电路,包括由发电热电材料和电容组成的第一回路,所述发电热电材料的不同部位分别固定于终端中的发热源和冷源,所述热电材料用于在其不同部位具有温差时在所述第一回路中产生电流,所述电容用于存储所述热电材料产生的电流;制冷电路,包括由制冷热电材料和所述电容组成的第二回路,所述制冷热电材料固定于所述终端中的发热源,所述电容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回路向所述制冷热电材料放电,所述制冷热电材料在电流通过时吸收所述发热源释放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虎军霰毅胡波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