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水上挠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2456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的水上挠度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船舶的一端搭建临时平台,将激光经纬仪安置于临时平台的上表面;S2、在船舶的另一端标记第一设定点,在船舶上靠近激光经纬仪位置标记第二设定点,将光靶放置在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处,反复调校激光经纬仪,直至光靶上的激光点在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处的坐标值相同;S3、将坐标值作为测量基准值,并记录测量基准值;S4、在船舶的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之间标记若干测量点,将光靶依次放置在各测量点处,将激光聚焦于该光靶上得到各测量点的测量坐标值,并记录各测量坐标值。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船舶在需挠度测量时必须进船坞的情况,降低了船舶的进坞费用和运输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船舶的生产或改装过程中,为了保证船舶的强度以及生产工艺性、使用安全性,需要测量船体的挠度。根据测量的船体的挠度状态,可以看出船体变形量的大小是否在规范要求之内,根据变形情况进行火工矫正或在船台装配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变形继续增大;并通过控制挠度值修正船体基线,从而来确定尾轴拉线。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船舶挠度测量方法是在船坞中进行或在船舶的甲板或内底板上拉钢丝的方式进行挠度测量。然而,采用在船坞中进行挠度测量,因改装船一般是长周期的工程,其不可能在船坞中进行,从而在改装船舶的过程中不能长期、及时的检测测量船体的挠度。另外,在船舶的甲板或内底板上拉钢丝的方式进行挠度测量这种方式在船舶的改装中必定会因为改装过程中的生产吊运或施工以及施工导致测量的钢丝受损而需重新建立钢丝测量的整个工程;且在内底板上拉钢丝一定要破坏水密横舱壁,而每次在拉钢丝都需要重新建立测量基准,当基准状态不能确定时会导致测量结果的错误。因此此种方法在多次重复测量中往往导致较多的错误出现,不利于生产,即便在施工时采用了,最终也一定要再船坞中进行挠度测量才能做出确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船舶的挠度测量方法中船舶的挠度需进船坞测量、进坞费用运输费用较高的等缺陷,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船舶的一端搭建一临时平台,将一激光经玮仪安置于该临时平台的上表面,其中,该临时平台设置于外板的外表面上,且该激光经玮仪的视准轴与该外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0mm-150mm ;S2、在船舶的另一端标记一第一设定点,同时,在船舶上靠近该激光经玮仪位置标记一第二设定点,将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作为测量基准点,将光靶放置在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处,反复调校该激光经玮仪,直至光靶上的激光点在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处的坐标值相同;S3、将该坐标值作为测量基准值,并记录该测量基准值;S4、在船舶的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之间标记若干测量点,将该光靶依次放置在各测量点处,将激光聚焦于该光靶上得到各该测量点的测量坐标值,并记录各测量坐标值。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测量方法,可以在水上建立平行于船体的中纵剖面且平行于船体的基准平面的直线,该直线建立在船旁的两侧,从而可以获得船体的竖直方向挠度和侧向挠度,避免了船舶在需要挠度测量时必须进船坞,有效地降低了船舶的进坞费用和运输费用。且在不影响生产进行的同时,又能获得有效的挠度数据。较佳地,在步骤S1*,该临时平台的上表面垂直于该外板的外表面,且该激光经玮仪的视准轴与该外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在本方案中,激光经玮仪的视准轴与外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避免了距离过大时操作不便,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同时,避免了因距离过小外板变形时激光经玮仪对外板起到干涉作用。较佳地,在步骤S1*,该激光经玮仪的视准轴与该船舶的甲板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在本方案中,将激光经玮仪的视准轴放置在与甲板等高时,测量更为便利,也易于识读光点的偏差,此外,甲板边线处位置的刚性最好,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最可靠的,提高了船体的挠度测量精度。较佳地,在步骤&中,该第二设定点与该激光经玮仪在该船舶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2m。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距离值,使得光靶放置在激光经玮仪可以聚焦的范围内,可避免第二设定点与该激光经玮仪距离过近使得出现的焦点并不是实际焦点或焦点过大不能判断。较佳地,在步骤&中,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所在的直线平行于船体的中纵剖面且平行于船体的基准平面,且调校后的该激光经玮仪发出的激光线平行于船体的中纵剖面且平行于船体的基准平面。较佳地,在步骤&中,将该光靶依次放置在各测量点处时,光靶卡设于该外板上,且该光靶的中心平面均与该船体的中纵剖面、基准平面垂直。较佳地,在步骤&中,该光靶与该激光经玮仪相对设置的表面上刻有平面坐标系,且该光靶的长度为280mm,该光靶的高度为200mm。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大小尺寸的光靶具有最好的便携性,且可握持,易于被激光经玮仪寻找。较佳地,该光靶的顶部的侧壁上向外延伸有一^^扣部,该卡扣部卡设于该外板上。在本方案中,卡扣部的设置易于光靶准确的定位在外板上。较佳地,该卡扣部的长度为20mm,该卡扣部的高度为30mm。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避免了船舶在需要挠度测量时必须进船坞的情况,有效地降低了船舶的进坞费用和运输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激光经玮仪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船舶的挠度测量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船体型线的基本投影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外板:1第一设定点第二设定点:12第一测量点:13 第二测量点:14第三测量点:15第四测量点:16 第五测量点:17第六测量点:18第七测量点:19甲板:2激光经玮仪:3 视准轴:31激光线:32光靶:4卡扣部:41平面坐标系:42中纵剖面:5基准平面:6临时平台: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根据图1-4予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0,以船舶的船旁的平直部分为基准,在船舶的一端搭建一临时平台7,将一激光经玮仪3安置于该临时平台7的上表面。其中,该临时平台7设置于外板I的外表面上,该临时平台7的上表面垂直于外板I的外表面,且激光经玮仪3的视准轴31与该外板I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0mm-150mm。同时,激光经玮仪3与外板I之间的距离要求是基于在船体外架设操作平台的要求以及操作的便利性而设定的。在本实施例中,激光经玮仪3可由市场购买,比如可在苏光购买。在该步骤中,激光经玮仪3的视准轴31与外板I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这样避免了距离过大时操作不便,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同时,避免了因距离过小外板I变形时激光经玮仪3对外板I起到干涉作用。另外,由于光靶4的放置及大小实际已经限定了激光经玮仪3的高度位置,将激光经玮仪3放置在临时平台7上,使得该激光经玮仪3的视准轴31与该船舶的甲板2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将激光经玮仪3的视准轴31放置在与甲板2等高时,测量更为便利,也易于识读光点的偏差,此外,甲板2边线处位置的刚性最好,所测得的数据也是最可靠的,提高了船体的挠度测量精度。步骤101,在船舶的另一端标记一第一设定点11,同时,在船舶上靠近该激光经玮仪3位置标记一第二设定点12,将该第一设定点11和第二设定点12作为测量基准点,将光靶4放置在该第一设定点11和第二设定点12处,反复调校该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2/CN104709440.html" title="船舶的水上挠度测量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船舶的水上挠度测量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的水上挠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船舶的一端搭建一临时平台,将一激光经纬仪安置于该临时平台的上表面,其中,该临时平台设置于外板的外表面上,且该激光经纬仪的视准轴与该外板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0mm‑150mm;S2、在船舶的另一端标记一第一设定点,同时,在船舶上靠近该激光经纬仪位置标记一第二设定点,将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作为测量基准点,将光靶放置在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处,反复调校该激光经纬仪,直至光靶上的激光点在该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处的坐标值相同;S3、将该坐标值作为测量基准值,并记录该测量基准值;S4、在船舶的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之间标记若干测量点,将该光靶依次放置在各测量点处,将激光聚焦于该光靶上得到各该测量点的测量坐标值,并记录各测量坐标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晖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