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车用散热器,安装框固定在外壳内,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两端连接在安装框内,第一主板与安装框之间形成第一水室,第二主板与安装框之间形成第二水室,第一水室上连接有进水管,第二水室上连接有出水管,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上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任一安装通孔内镶嵌有密封橡胶圈,固定框固定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固定框内安装有多个冷却片,任一冷却管由紧固螺栓固定在固定框上,任一冷却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内,且冷却管的两端在安装通孔内被密封橡胶圈包覆,该散热器改进了芯体主片与冷却管的密封方式,降低了芯体返工率及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车用散热器芯体结构是冷却管、冷却带、支撑板和主片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这种结构芯体,主片与冷却管焊合要求密封;使用过程中,受车况及路况等因素影响,长期震动冲击产生的外部负荷传递到散热器芯体,产生漏水的概率较高。这种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主片与冷却管焊合受烘焊炉的温度、链速以及焊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排眼,产生渗漏,返工率及报废率一直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芯体部分容易出现漏水,且维修时间长。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945234U)中公开了车用散热器芯体,属于机动车散热器领域,主要包括芯体主板,主板上安装有侧板和外护板,特点是主板与侧板之间安装有“L”形加强板,主板与外护板之间安装有斜式支撑板。上述的车用散热器芯体虽然实现了对芯体及整个散热器耐振性能的提高,但是无法避免主片与冷却管焊合受烘焊炉的温度、链速以及焊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依然易出现排眼和产生渗漏,返工率及报废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芯体部分容易出现漏水,且维修时间长。且使用过程中,受车况及路况等因素影响,长期震动冲击产生的外部负荷传递到散热器芯体,产生漏水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用散热器,该散热器改进了芯体主片与冷却管的密封方式,降低了芯体返工率及报废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用散热器,包括外壳、安装框、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固定框、多个冷却管、多个冷却片、第一水室、第二水室、进水管、出水管、安装通孔、密封橡胶圈和紧固螺栓,其中:安装框固定在外壳内,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两端连接在安装框内,第一主板与安装框之间形成第一水室,第二主板与安装框之间形成第二水室,第一水室上连接有进水管,第二水室上连接有出水管,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上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任一安装通孔内镶嵌有密封橡胶圈,固定框固定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固定框内安装有多个冷却片,任一冷却管由紧固螺栓固定在固定框上,任一冷却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内,且冷却管的两端在安装通孔内被密封橡胶圈包覆。通过将冷却管用密封橡胶圈密封于第一主片和第二主片内,使得密封橡胶管能够更加顺畅的吸收来自外界的负荷,从而将负荷传递到芯体,有效降低了芯体返工率及报废率。优选地,冷却管管头的外径大于冷却管管身的外径。通过使管头的内径大于管身的内径,使得冷却管能够更加稳定的镶嵌于第一主片和第二主片内,有效使得所有外部负荷都能柔性地传递到芯,降低了芯体返工率及报废率。优选地,任一冷却片平行于第一主板。优选地,密封橡胶圈由两个半圆形橡胶组成。优选地,靠近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小于远离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通过使半圆形橡胶的半径小于远离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使得冷却管与主板之间的衔接处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也提高了密封橡胶圈对外部负荷的吸收能力。本技术由于采用密封橡胶密封,芯体部分处于浮动状态,所有外部负荷都能柔性地传递到芯,降低了芯体返工率及报废率,同时方便了芯体的拆下维修及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用散热器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散热器,包括外壳1、安装框2、第一主板3、第二主板4、固定框5、多个冷却管6、多个冷却片7、第一水室8、第二水室9、进水管10、出水管11、安装通孔12、密封橡胶圈13和紧固螺栓14,其中:安装框2固定在外壳I内,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的两端连接在安装框2内,第一主板3与安装框2之间形成第一水室8,第二主板4与安装框2之间形成第二水室9,第一水室8上连接有进水管10,第二水室9连接有出水管11,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上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12,任一安装通孔12内镶嵌有密封橡胶圈13,固定框5固定在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之间,固定框5内安装有多个冷却片7,任一冷却片7平行于第一主板3,任一冷却管6由紧固螺栓14固定在固定框5上,任一冷却管6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水室8和第二水室9内,且冷却管6的两端在安装通孔12内被密封橡胶圈13包覆,有效避免了散热器芯体在受到外界负荷时,由此造成对冷却管6的破坏。参照图2,冷却管6的管头外径大于冷却管6的管身外径。通过使冷却管6的管头外径大于管身的外径,从而实现了对冷却管6的整体位置进行限制,大大提高了冷却管6的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抗负荷能力,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参照图2,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密封橡胶圈13由两个半圆形橡胶组成,且靠近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小于远离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在上述设计过程中,通过使半圆形橡胶的半径小于远离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使得冷却管6与第一主板3或第二主板4之间的衔接处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也提高了密封橡胶圈对外部负荷的吸收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车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安装框(2)、第一主板(3)、第二主板(4)、固定框(5)、多个冷却管(6)、多个冷却片(7)、第一水室(8)、第二水室(9)、进水管(10)、出水管(11)、安装通孔(12)、密封橡胶圈(13)和紧固螺栓(14),其中: 安装框(2)固定在外壳(I)内,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的两端连接在安装框(2)内,第一主板(3)与安装框(2)之间形成第一水室(8),第二主板(4)与安装框(2)之间形成第二水室(9),第一水室(8)上连接有进水管(10),第二水室(9)上连接有出水管(11),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上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12),任一安装通孔(12)内镶嵌有密封橡胶圈(13),固定框(5)固定在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⑷之间,固定框(5)内安装有多个冷却片(7),任一冷却管(6)由紧固螺栓(14)固定在固定框(5)上,任一冷却管(6)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水室⑶和第二水室(9)内,且冷却管(6)的两端在安装通孔(12)内被密封橡胶圈(13)包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冷却管(6)的管头外径大于冷却管(6)的管身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任一冷却片(7)平行于第一主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密封橡胶圈(13)由两个半圆形橡胶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靠近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小于远离固定框的半圆形橡胶的半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车用散热器,安装框固定在外壳内,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两端连接在安装框内,第一主板与安装框之间形成第一水室,第二主板与安装框之间形成第二水室,第一水室上连接有进水管,第二水室上连接有出水管,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上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任一安装通孔内镶嵌有密封橡胶圈,固定框固定在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固定框内安装有多个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安装框(2)、第一主板(3)、第二主板(4)、固定框(5)、多个冷却管(6)、多个冷却片(7)、第一水室(8)、第二水室(9)、进水管(10)、出水管(11)、安装通孔(12)、密封橡胶圈(13)和紧固螺栓(14),其中:安装框(2)固定在外壳(1)内,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的两端连接在安装框(2)内,第一主板(3)与安装框(2)之间形成第一水室(8),第二主板(4)与安装框(2)之间形成第二水室(9),第一水室(8)上连接有进水管(10),第二水室(9)上连接有出水管(11),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上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12),任一安装通孔(12)内镶嵌有密封橡胶圈(13),固定框(5)固定在第一主板(3)和第二主板(4)之间,固定框(5)内安装有多个冷却片(7),任一冷却管(6)由紧固螺栓(14)固定在固定框(5)上,任一冷却管(6)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水室(8)和第二水室(9)内,且冷却管(6)的两端在安装通孔(12)内被密封橡胶圈(13)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波,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汇展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