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205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与车身连接的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连接的转向柱固定管2;连接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管2的调节螺栓3;起固定锁止作用的固定块5;起解锁作用的弹性垫片4;锁紧固定块5的锁紧螺母6;用以固定块5的四向调节的缩紧和脱开的夹紧装置7;用以实现转向柱位置的调节变化的调节齿槽8;所述调节齿槽8可分别直接在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上成型;所述固定块5上配有与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上的调节齿槽8相啮合的齿。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解决转向柱在汽车上的四向调节要求,同时实现了驾驶员腿部空间的极大释放,并且还具有使用可靠、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机构的调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改善车辆行使舒适性,普遍采用倾斜式布置的转向柱结构,这种结构往往将转向柱设计成高度可调和可伸缩的形式,以下称为四向可调。这种转向柱可以被调节到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然后锁紧。但对于绝大部分汽车而言,转向柱的调节机构需要占用驾驶员的腿部空间,这样在碰撞事故过程中,占用较大空间的转向柱调节机构就容易对驾驶员的腿部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转向柱的调节机构必须能够实现对转向柱可靠的锁止固定。对于四向可调的转向柱来说,更要要求转向柱的调节和锁止装置同时完成高低和伸缩的锁止。因此,对于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来讲,内部机械配合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现在市场上已有的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由于设计复杂,零件繁琐,给装配和维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不能有效的减小安装空间,同时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车辆提供一种发生危险时,导致可能伤害较小的,并且能够实现四向调节同时又保证锁止可靠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转向柱调节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包括转向柱支架,用来连接转向柱和汽车;转向柱固定管,用来连接转向柱支架和转向柱本身,调节齿槽,用以实现转向柱位置的调节变化;固定块,用来配合两个齿槽实现转向柱位置的固定;弹性垫片,实现固定块与齿槽的解锁;调节螺栓,用来连接转向柱支架与转向柱固定管;锁紧螺母,用来琐紧固定块;夹紧装置,用来固定块的四向调节的缩紧和脱开。优选地,为了尽量减少所使用的零部件,所述调节齿槽可分别直接在转向柱支架和转向柱固定管上成型,这样既可节省成本,又可以有效的减小空间的占用和零部件间配合的间隙。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上配有与转向柱支架和转向柱固定管上的齿槽相啮合的齿,通过它可以同时实现高低和伸缩方向的固定,同样可以节省成本,有效的减小空间的占用和零部件间配合的间隙。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与调节螺栓采用螺纹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弹性垫片有四个凸起。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块和夹紧装置上都有一个矩形凸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有效解决转向柱在汽车上的四向调节要求,同时实现了驾驶员腿部空间的极大释放,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参照相应附图,结合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细节、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清楚,所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介绍并无限制的意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的轴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纵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横向剖视图7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固定块的轴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弹性垫片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转向柱调节装置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转向柱支架结构示意图;图11是转向柱固定管的齿槽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调节装置和转向柱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其中,1为转向柱支架;2为转向柱固定管;3为调节螺栓;4为弹性垫片;5为固定块;6为锁紧螺母;7为夹紧装置;8为调节齿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与车身连接的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连接的转向柱固定管2;连接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2的调节螺栓3;用以实现转向柱位置的调节变化的调节齿槽8;起固定锁止作用的固定块5;起解锁作用的弹性垫片4;锁紧固定块的锁紧螺母6;用以固定块5的四向调节的缩紧和脱开的夹紧装置7。转向柱支架1与车身连接,通过调节螺栓3将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管2连接到一起。如图6所示,在锁紧状态下固定块5和转向柱支架1、转向柱连接管2的调节齿槽8同时啮合;同时,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管2的侧面是紧密贴合的。转向柱支架1两侧都有垂直的长孔11,如图2所示,固定块5和夹紧装置7都有一个矩形凸台结构9,可以通过夹紧机构的凸台9和长孔11保证调节螺栓3不会在转向柱的调整过程中产生旋转,从而保证锁紧过程中齿与齿的配合。在转向柱固定管2上同样有一个贯通的长孔12,方向平行于转向柱轴线。固定决5矩形凸台结构9起到水平于转向柱轴线移动的导向作用。当松开调节螺栓3时转向柱固定管2就可以沿着垂直和平行于转向柱轴线方向上移动。在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上的长孔边缘有与固定块5配合的齿槽,每个齿的齿形于固定块5的齿形相同。齿槽直接在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的基体上面加工,这样能够起到节省成本和装配简化的作用。在固定块5和转向柱支架1之间安装有一个弹性垫片4,如图8所示,垫片的四个凸起10分别与转向柱支架1和固定块5接触,在自然状态时弹性垫片的张开间隙大于固定块5的锁紧齿的厚度,这样通过调节螺栓3松开后,固定块5被弹性垫片顶起使锁紧块的齿与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的齿槽脱开,起到彻底解锁的作用。固定块5在调节螺栓3上的定位和固定靠锁紧螺母6来完成,固定块5与调节螺栓3采用螺纹连接。调节螺栓3的夹紧装置7可以用公知的机构,在松开状态时缩紧螺栓3和锁紧块5同时向自由端移动,锁紧螺栓3可以提供足够的行程满足固定块5解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实现转向柱的四向调节来改善驾驶舒适性和人机工程性能。由于使用了很少的机构和零件,使得整个装置的结构尺寸比实现同样调节功能的装置的尺寸小很多,这就使转向柱调节机构和驾驶员腿部的间隙大大增加,在碰撞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小对驾驶员腿部的伤害。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虽然已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对此不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所有技术等同物及它们组合进行替换,这些都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柱支架(1),用来连接转向柱和汽车;转向柱固定管(2),用来连接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本身;调节齿槽(8),用以实现转向柱位置的调节变化;固定块(5),用来配合两个调节齿槽(8)实现转向柱位置的固定;弹性垫片(4),实现固定块(5)与调节齿槽(8)的解锁;调节螺栓(3),用来连接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管(2);锁紧螺母(6),用来琐紧固定块(5);夹紧装置(7),用来固定块(5)的四向调节的缩紧和脱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齿槽(8)可分别直接在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上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上配有与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固定管(2)上的调节齿槽(8)相啮合的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与调节螺栓(3)采用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片(4)有四个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3)和夹紧装置(7)上都有一个矩形凸台结构。全文摘要一种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与车身连接的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连接的转向柱固定管2;连接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管2的调节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转向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柱支架(1),用来连接转向柱和汽车;转向柱固定管(2),用来连接转向柱支架(1)和转向柱本身;调节齿槽(8),用以实现转向柱位置的调节变化;固定块(5),用来配合两 个调节齿槽(8)实现转向柱位置的固定;弹性垫片(4),实现固定块(5)与调节齿槽(8)的解锁;调节螺栓(3),用来连接转向柱支架(1)与转向柱固定管(2);锁紧螺母(6),用来琐紧固定块(5);夹紧装置(7) ,用来固定块(5)的四向调节的缩紧和脱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司凯中石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