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室横梁和制造车室横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199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室横梁(10)包括第一管子(30)、接头构件(60)和第二管子(40)。第一管子(30)构造成支承转向单元(26)。第一管子(30)具有在与轴向方向(A)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着轴向方向(A)一致的横截面。接头构件(60)插入第一管子(30)中并固定到第一管子(30)上。接头构件(60)结合有接受器单元(70)。第二管子(40)插入接头构件(60)的接受器单元(70)中,从而固定到接头构件(60)上。第二管子(40)具有在与轴向方向(B)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着轴向方向(B)一致的横截面(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例如机动车中使用的车室横梁。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 在例如机动车中使用的车室横梁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任何机动车中,车室横梁在前柱之间伸展,这些前柱布置在沿 机动车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侧上。该车室横梁支承转向单元的轴部 分。鉴于此,为了更加刚性地支承轴部分,可以增大车室横梁的刚度。为了增大车室横梁的刚度,可以增大该车室横梁的横截面。然而,大多数车室横梁由管子构成。该管子已经通过挤压模制生 产出。当观察垂直于轴线的平面时,通常通过挤压模制制成的管子具 有在与轴线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轴向方向一致的截面。因此,存在的趋势是由管子构成的车室横梁具有的横截面大到足 以刚性地可靠地支承转向单元的轴。如此制成的车室横梁的确能够更加刚性地支承转向单元。然而, 其重量增大。随着其重量增大,其制造成本升高。因此,不期望车室 横梁的重量增大。鉴于此,已经提出如下车室横梁,该车室横梁能够更加刚性地支 承转向单元的轴部分,而无需非常多地增加其重量。更具体地说,该车室横梁包括具有大横截面的管子和具有小横截面的管子。具有大横截面的管子布置在驾驶员座位处。具有小横截面 的管子布置在乘客座位处。已经提出了这种类型的一些车室横梁。这种类型的车室横梁包括具有大横截面的管子,因为它要布置在 驾驶员座位处并需要刚性支承转向单元。因此,该管子提高了转向单 元的刚性支承。该车室横梁具有小横截面的管子,因为它要布置在乘 客座位处且不大用于刚性支承转向单元。因此,该管子帮助减小车室横梁的重量。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77961中公开了这种车室横梁。构成这类车室横梁的其中一根管子在直径方面膨胀或收縮,并且 这些管子彼此配合。这两根管子由此彼此联接。
技术实现思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77961中公开的车室横梁具有已经在直径 方面膨胀或收縮的管子。因此,该管子为例如能够在直径上膨胀或收 缩的铁管。为了重量轻,车室横梁由例如比铁管轻的铝管制成将更好。然而,却难以膨胀或收缩铝管。因此,铝管几乎不能用于提供曰 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77961中公开的这类车室横梁。于是,可用于制造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9-277961中公开的车室横 梁的管子的材料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由于这减小了减轻车室横梁重量的自由度,所以不期望用于制造 车室横梁的管子的材料受到限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有效减轻重量的车室横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造车室横梁的方法,在该车室横梁中, 具有不同横截面的两根管子彼此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室横梁包括第一管子、接头构件和第二管子。第 一管子构造成支承转向单元。第一管子具有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平面 中观察时沿着该轴向方向一致的横截面。接头构件插入第一管子中并 固定到第一管子上。该接头构件结合有接受器单元。第二管子插入接 头构件的接受器单元中,从而固定到接头构件上。第二管子具有在与 轴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着该轴向方向一致的横截面。在如此构造的车室横梁中,第一管子和第二管子能够在不使它们 的对接端变形的情况下联接。更确切地说,第一管子的端部不需要在 直径上收縮,或者第二管子的端部不需要膨胀。因此,第一和第二管子可以由不能经受这种变形的材料制成。于 是,它们可以是铝管并且相对较轻。于是,对能够用于第一和第二管子的材料不存在限制。结果,将 增大减轻第一和第二管子的重量的自由度。在车室横梁的优选构造中,第一管子具有多个内表面,这些内表 面在第一管子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面对第一管子的内侧,并且第二 管子具有多个外表面,这些外表面在第二管子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并 面对第二管子的外侧。该构造使得第一和第二管子能够在比其它方式多的接头部分处联 接到接头构件上。因此,管子能够稳固地联接到接头构件上。在车室横梁的另一优选构造中,在第一管子的至少一个内表面中 制成细长通孔,并且该细长通孔在第一管子的外周表面处打开,并且所述接头构件联接到该通孔的边缘上并固定到第一管子上。采用该构造,接头构件和第一管子之间的接头部较长。因此,该 接头构件能够稳固地联接到第一管子上。在又一优选构造中,在第一管子和接头构件之间的接头部、与在 第二管子和接头构件之间的接头部沿接头构件的周向交替布置。采用该构造,第一管子和第二管子能够足够刚性地联接,从而减 少接头部的数量。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构造中,在第一管子和接头构件之间的 接头部、与在第二管子和接头构件之间的接头部环绕接头构件的轴向 方向成环状交替布置。釆用该构造,第一和第二管子更加稳固地联接。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造中,第一和第二管子中的至少一个由铝 制成。具有该构造,车室横梁可以较轻,可以以低成本制造,并可提髙 部件的尺寸精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制造车室横梁的方法被设计成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 室横梁,该车室横梁包括第一管子、接头构件和第二管子。该第一管 子构造成支承转向单元。第一管子具有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观 察时沿着该轴向方向一致的横截面。接头构件插入第一管子中并固定 到第一管子上。第二管子插入接头构件的接受器单元中,从而固定到 接头构件上。第二管子具有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着该 轴向方向一致的横截面。在制造车室横梁的方法中,第一管子和第二管子通过挤压模制形 成,第二管子插入到接头构件的接受器单元中,第二管子和接头构件 彼此固定,接头构件插入到第一管子中,并且接头构件固定到第一管 子上,从而形成车室横梁。附图的简要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室横梁的车体的前部的透视图附图2是附图1所示车室横梁的透视图附图3是附图1所示车室横梁的分解透视附图4是附图1所示车室横梁的透视图,图解车室横梁的接头构件附图5是附图1所示车室横梁的前视附阁6是附图4所示车室横梁沿附图5所示的线F6-F6的剖视图; 附阁7是附图1所示接头件的从第四固定部分侧观察的透视图 附图8是附阁4所示车室横梁沿附图5所示的线F8-F8的剖视图 附图9是附阁1所示接头件的接头部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从第四 固定部分侧观察的透视图并且附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车室横梁的接头构件的透视图。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将参照附图1至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室横梁。附图1是车体22的前部的透视图,该车体22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 一实施例的车室横梁10。如附图1所示,一对前柱23固定到车体22 的前部21上。该前柱23在机动车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每个前柱设 置在车体22的一侧处。 在前柱23之间,设置安装面板24。安装面板24在附图1中用双 点划线表示。车室横梁10布置在安装面板24中。车室横梁10保持安 装面板24,并加强车体22。车室横梁10布置在前柱23之间。它从一个前柱23延伸到另一前 柱23。车室横梁10在两端处由前柱23支承。转向单元26设置在车体22的位于驾驶员座位处的那部分25处。 转向单元26包括方向盘26a、转向轴26b等。方向盘26a联接到转向轴26b上。如附图1所示,转向轴26b由 车室横梁IO支承。附图2是车室横梁IO的透视图。如上所述,车室横梁10设置在 安装面板24中。在安装面板24中,还设置空调器和某些其它部件。鉴于此,车室横梁10被设计成不干涉在安装面板24中容纳的其 它部件。附图3是车室横梁10的分解视图。如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室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子,它构造成支承转向单元,且具有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着该轴向方向一致的横截面;接头构件,它插入第一管子中并固定到第一管子上,且具有接受器单元;和第二管子,它插入接头构件的接受器单元中,固定到接头构件上,且具有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观察时沿着该轴向方向一致的横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裕介柳本哲史大桥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铝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