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包括法兰面螺母,还包括外垫盖和内压盖;外垫盖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内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法兰面螺母的螺母孔相对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具有限位腔,法兰面螺母的法兰面位于限位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的外垫盖能同时与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内套管、橡胶体和外套管相接触,能够控制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变形量,从而控制连接衬套的刚度变化,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有效避免副车架连接衬套失效,而且限位腔有利于更好地分散减弱自车架传递过来的震动,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副车架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通过副车架来固定,例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和货箱等,副车架的使用可以起到减小路面震动的传入,以及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的功能。如图1所示,现有的副车架通过副车架连接衬套I’、副车架固定螺栓2’和法兰面螺母3’的配合来固定安装,具体地,副车架连接衬套I’包括由外向内依次排布的外套管11’、橡胶体12’和内套管13’,副车架与外套管11’固连,车架与内套管13’固连,其中内套管13’的内壁上设置有可与副车架固定螺栓2’相配合的螺纹。安装时,法兰面螺母3’的法兰面与内套管13’相抵,副车架固定螺栓2’依次穿过车架、副车架连接衬套I’的内套管13’和法兰面螺母3’,以将副车架固定在车架上。使用时,车架的震动传递副车架连接衬套I’,其橡胶体12’可分散减弱部分震动。但这种副车架安装方式的法兰面螺母2’只与副车架连接衬套I’的内套管13’相接触,仅内套管13’受到法兰面螺母3’的作用力,橡胶体12’和外套管11’均不能受到法兰面螺母3’的作用力,从而不能限制副车架连接衬套I’的变形量,起不到控制衬套刚度变化的作用,导致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受影响。而且当副车架连接衬套I’长期使用后,还容易因变形量不受控而导致橡胶体12’与外套管11’和内套管13’脱离,最终引起副车架连接衬套I’失效,影响到副车架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变形量,有利于提升车辆行驶的平顺性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包括法兰面螺母,还包括外垫盖和内压盖;所述外垫盖包括与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内套管相抵的第一配合部,与副车架连接衬套的橡胶体相抵的第二配合部,以及与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外套管相抵的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压盖与所述外垫盖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的一面固连,且所述内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法兰面螺母的螺母孔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具有限位腔,所述法兰面螺母的法兰面位于所述限位腔中。优选地,所述法兰面朝向所述外垫盖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心的环形槽。优选地,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16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设置有豁口。更优选地,所述豁口对称设置。更优选地,所述豁口为U形豁口,且所述豁口的对称轴与所述法兰面螺母的中心轴相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与所述法兰面的上端面相贴,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与所述法兰面的下端面相贴。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垫盖朝向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的一面的垫圈。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的外垫盖能同时与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内套管、橡胶体和外套管相接触,能够控制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变形量,从而控制连接衬套的刚度变化,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有效避免副车架连接衬套失效,而且限位腔有利于更好地分散减弱自车架传递过来的震动,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实施例的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中标示如下:副车架连接衬套-1’,外套管-11’,橡胶体-12’,内套管-13’,副车架固定螺栓-2’,法兰面螺母-3’,法兰面螺母-1,螺母孔-11,法兰面-12,环形槽-121,外垫盖-2,第一配合部-21,第一通孔-211,豁口 -2111,第二配合部-22,第三配合部-23,内压盖-3,第二通孔-31,限位腔-4,副车架连接衬套-5,外套管-51,橡胶体-52,内套管-53,副车架固定螺栓-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包括法兰面螺母I,还包括外垫盖2和内压盖3 ;所述外垫盖2包括与副车架连接衬套5的内套管53相抵的第一配合部21,与副车架连接衬套5的橡胶体52相抵的第二配合部22,以及与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5的外套管51相抵的第三配合部23,所述第一配合部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外垫盖2可采用一体成型或焊接成型的方式制造,且第一配合部21、第二配合部22和第三配合部23顺次连接;所述内压盖3与所述外垫盖2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5的一面固连,且所述内压盖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1,上述固连可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所述第一通孔21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与所述法兰面螺母I的螺母孔11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211和所述第二通孔31之间具有限位腔4,所述法兰面螺母I的法兰面12位于所述限位腔4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车架连接衬套安装结构,包括法兰面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垫盖和内压盖;所述外垫盖包括与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内套管相抵的第一配合部,与副车架连接衬套的橡胶体相抵的第二配合部,以及与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的外套管相抵的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压盖与所述外垫盖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衬套的一面固连,且所述内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法兰面螺母的螺母孔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具有限位腔,所述法兰面螺母的法兰面位于所述限位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宛银生,姜再友,周宁,王冬栋,刘新,胡俊生,胡西,周星,袁苑,周伟,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