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1893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空气冷却器、第一蒸汽上升管、第二蒸汽上升管、积汽箱、汽液分离器、积液箱、液体下降管、气体上升管、冷凝器、回液管、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排水管,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所述冷凝器、所述汽液分离器、所述积液箱、所述空气冷却器,实现了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器设计合理,占用空间较小,水源来自压力钢管,无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其他冷却水,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电站机组冷却研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电站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被带离机组,机组才能安全可靠的运行,机组技术供水的目的就是带走这些热量。目前常用的技术供水方式有传统的压力钢管取水,尾水取水,前池取水,顶盖取水等以及近二十年来广泛运用的循环冷却技术供水和板式换热器供水技术。传统技术供水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水源都是河水,水质无法控制,尤其是汛期,水质根本无法满足机组的运行要求。汛期,河水漂浮物多,会造成取水口的堵塞,水量减少,机组温度升高,需要停机检修;河水中的泥沙进入机组后,会对机组各冷却器的铜管造成磨损,减少机组寿命,甚至可能磨穿铜管,给机组造成安全隐患;河水的淤泥、泥垢附着在机组冷却器的管内壁上,增加了热阻,使冷却效果变差,还会导致过流面积减小,使得过流量减小,更甚者还会堵塞冷却管;在冰川融雪补给的径流上,夏季河水温度低,与厂房的湿度较大的温差较大,河水进入厂内管道后,使得管道结露,造成厂内地面结水,给检修维护人员造成极大的不变,同时,潮湿的厂房也会给设备带来安全隐患;泥沙磨损造成的烧毁轴瓦停机、润滑用油排入河中污染河流,不利于环保。由于传统的技术供水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循环冷却技术供水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的水源为循环水,水质可人为控制,彻底解决了水质问题。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热交换原理。该系统由循环水池、循环水泵、机组各冷却器、尾水冷却器、管道、阀门及自动化元件组成。循环水泵从循环水池抽水进入尾水冷却器,再到机组,冷却水吸收机组热量后回到循环水池;再由水泵将其抽至尾水冷却器,在尾水冷却器中冷却后回到机组。该技术能彻底解决水质冋题,但是需要水泵提供动力,耗用厂用电较多。国外采用的双循环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需要布置在厂房中,占用厂房空间;需要两套水泵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耗电量大;板式换热器的冷水侧水源取自河水,受河水水质影响较大;板式换热器的冷水侧排水直接排至河水,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现有技术中的水电站机组循环冷却装置完全利用机组的损耗作为整个系统的动力,不需要水池和水泵。该系统由机组各冷却器、冷却工质、冷凝器及自动化元件组成。首先对整个系统抽真空,然后向机组冷却器中加入工质至设计位置。开机。机组运行之后,工质吸收机组的热量变成汽体,上升至布置在发电机层的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冷却成液体,靠自重回到机组各冷却器。该技术彻底解决了机组技术供水的水质问题,并且完全利用机组的热量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无需水泵,最大程度的节约看厂用电,同时该系统不会向外界排放任何有毒物质,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技术。但是该技术的冷凝器布置在厂房中,暂用厂房空间,同时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干净的冷却水,这在很多电站都无法实现。综上所述,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水电站机组循环冷却装置的冷凝器布置在厂房中,占用厂房空间,同时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干净的冷却水,这在很多电站都无法实现,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水电站机组循环冷却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且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干净的冷却水,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电站机组循环冷却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且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干净的冷却水,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器设计合理,占用空间较小,水源来自压力钢管,无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其他冷却水,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空气冷却器、第一蒸汽上升管、第二蒸汽上升管、积汽箱、汽液分离器、积液箱、液体下降管、气体上升管、冷凝器、回液管、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排水管,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通过所述第一蒸汽上升管与所述积汽箱连接,所述积汽箱通过所述第二蒸汽上升管与汽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通过气体上升管与所述冷凝器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通过导管与积液箱连接,所述积液箱通过液体下降管与所述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分别通过所述冷凝器进水管和所述冷凝器排水管与压力钢管连通,其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所述冷凝器、所述汽液分离器、所述积液箱、所述空气冷却器,其中,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水导轴承油冷器、下导轴承油冷器、上导轴承油冷器。其中,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压力钢管上。其中,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加液箱,所述加液箱上端通过导管与所述第二蒸汽上升管连接,所述加液箱下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连接。其中,所述积汽箱位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竖直方向的上方,所述积汽箱与所述积液箱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蒸汽上升管具体包括:第一蒸汽上升支管、第二蒸汽上升支管、第三蒸汽上升支管、第四蒸汽上升支管,所述液体下降管具体包括:第一液体下降支管、第二液体下降支管、第三液体下降支管、第四液体下降支管,其中,所述第一蒸汽上升支管与所述第一液体下降支管通过水导轴承油冷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蒸汽上升支管与所述第二液体下降支管通过下导轴承油冷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三液体下降支管和所述第三蒸汽上升支管分别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进出口连接,所述第四蒸汽上升支管通过上导轴承油冷器与所述第四液体下降支管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中装有R134A冷却液液体。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采用了将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设计为包括:空气冷却器、第一蒸汽上升管、第二蒸汽上升管、积汽箱、汽液分离器、积液箱、液体下降管、气体上升管、冷凝器、回液管、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排水管,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通过所述第一蒸汽上升管与所述积汽箱连接,所述积汽箱通过所述第二蒸汽上升管与汽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通过气体上升管与所述冷凝器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通过管道与积液箱连接,所述积液箱通过液体下降管与所述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分别通过所述冷凝器进水管和所述冷凝器排水管与压力钢管连通,其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所述冷凝器、所述汽液分离器、所述积液箱、所述空气冷却器的技术方案,即,将冷凝器布置在压力钢管上,取压力钢管中的水作为冷凝水来将气体冷却成液体,液体靠自重回到机组,由于冷凝器布置在压力钢管上,水源来自压力钢管,无需引入厂房,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水电站机组循环冷却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取至压力钢管的冷凝水在冷凝器中冷却完蒸汽后,又回到压力钢管用于发电,完全不耗用压力钢管中的水量,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电站机组循环冷却装置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且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干净的冷却水,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器设计合理,占用空间较小,水源来自压力钢管,无需要向冷凝器引入其他冷却水,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电站相变冷却的节能压力管道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空气冷却器、第一蒸汽上升管、第二蒸汽上升管、积汽箱、汽液分离器、积液箱、液体下降管、气体上升管、冷凝器、回液管、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排水管,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通过所述第一蒸汽上升管与所述积汽箱连接,所述积汽箱通过所述第二蒸汽上升管与汽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通过气体上升管与所述冷凝器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汽液分离器连接,所述汽液分离器通过导管与积液箱连接,所述积液箱通过液体下降管与所述空气冷却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分别通过所述冷凝器进水管和所述冷凝器排水管与压力钢管连通,其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为:所述冷凝器、所述汽液分离器、所述积液箱、所述空气冷却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诗杰电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