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转换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J1、输出端J2、导通电路、转换电路,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1,所述输入电源J1的引脚1接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端J2的引脚2,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转换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交流(AC)输入,采用全波整流器把输入交流(AC)电源整流为直流(DC)电源,再进行DC/DC转换为直流(DC)输出。此种方案解决了较高输入电压交流电源和小功率电源的转换问题。但在低电压交流电源输入和大功率电源转换时,因为AC/DC整流电路的电压降较高,而产生很高的功耗,使电源转换器转换效率很低,成本高,线路也复杂,在很多低成本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电源转换器,转换效率很低,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J1、输出端J2、导通电路、转换电路,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l、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三极管Q5,所述输入电源Jl的引脚I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三极管Ql的基极,其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感LI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端J2的引脚2,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2选用NPN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5选用PNP三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专利的输入电源经过三极管Q2、电感L1、三极管Q3、三极管Q5后,将高电平快速转换成低电平,最后经输出端输出,其转换效率高。2本专利采用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的设计,组建抗干扰电路,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3本专利的结构简单,各元器件少,制造成本低,体积小,易集成,可以广泛使用。4本专利采用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基极连接电阻R4两端的设计,解决电阻R4过大时,会增加直流电压的损失,还会使体积和重量增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输入电源J1、输出端J2、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三极管Q5,输入电源Jl的引脚I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三极管Ql的基极,其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l的一端,二极管Dl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感LI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电感LI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3,二极管D3的阴极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端J2的引脚2,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J1、输出端J2、导通电路、转换电路,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三极管Q5,所述输入电源Jl的引脚I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三极管Ql的基极,其引脚2接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l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感LI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端J2的引脚2,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2选用NPN三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5选用PNP三极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转换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J1、输出端J2、导通电路、转换电路,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1,所述输入电源J1的引脚1接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端J2的引脚2,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IPC分类】H02M7-217【公开号】CN204408208【申请号】CN201420846105【专利技术人】穆德霞 【申请人】天津铭发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导通电路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J1、输出端J2、导通电路、转换电路,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感L1、三极管Q5,所述输入电源J1的引脚1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三极管Q1的基极,其引脚2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出端J2的引脚2,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5的另一端,其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德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铭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