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仪表板组件,该仪表板组件具有横梁(13)、仪表板(1)以及膝盖防护件(12),横梁横截于汽车的纵向而延伸并保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3,4)上,仪表板用于朝向汽车驾驶室内部起覆盖作用,膝盖防护件(12)具有一个借以将膝盖防护件(12)固定到横梁(13)上的固定段(20)以及一个基本朝向乘客膝盖的方向延伸的力吸收段(21)。为了避免仪表板下部的侵入,建议膝盖防护件为棒形承重杆件,且该承重杆件基本只沿其轴线(L,L1)承受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4义表板组件(Schalttafelanordnung )。
技术介绍
由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结构可知,仪表板后面设计有膝盖防护件 (KniefSnger),所述膝盖防护件上设有变形介质并因此而适用于能量的 吸收。例如,DE 101 46 495 B4示出了 一种用于汽车的带有横梁和带有4 个膝盖防护件的仪表板组件,所述膝盖防护件借助于固定段固定到横梁 上并具有一个放置在前端的变形段。所述变形段是如此构成的使所述 变形段和支撑壁一起适用于针对性地吸收能量,并在所定义的碰撞中充 分地保护乘客的膝盖。对于其他的载荷条件,例如在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发生撞击时,仪表 板必须不能过于下陷,以防止膝盖气嚢系统失调。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汽车用的仪表板组件,它在保留那类 仪表板的有利作用的同时,避免在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的载荷条件下仪表 板的侵入。这些目的将通过下述1的仪表板组件实现,2-9为本专利技术仪表板组 件的优选实施方式1. 汽车的仪表板组件,该仪表板组件具有横梁、仪表板和膝盖防 护件,横梁横截汽车的纵向而延伸并保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上, 仪表板用于朝向汽车驾驶室内部起覆盖作用,膝盖防护件具有一个借 以将膝盖防护件固定到横梁上的固定段,以及一个基本朝向乘客膝盖 的方向延伸的力吸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膝盖防护件,特别是其力 吸收段,是棒形的承重杆件,基本只沿其轴线承受负载。2. 根据l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膝盖防护件末端离支撑壁有一段距离。3. 根据1或2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被构造成 管状,其中其内轮廓相应于所述横梁的连接件构建。4. 根据3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具有凹槽,其 中布置有止动销。5. 根据3或4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段的内轮 廓中形成一个导向槽。6. 根据l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吸收段的横截面被 构建成双T形轮廓。7. 根据6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吸收段通过圆形前 壁连接到支撑段。8. 根据7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由彼此交叉的 肋条构成。9.根据7或8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段上可放置 一个橡胶部件,所述橡胶部件弥补至所述支撑壁的距离。仪表板组件包括一个横梁,该横梁横截于车辆的纵向而延伸并被保 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上。仪表板组件朝向汽车驾驶室内部被仪表板 覆盖,其中在仪表板后面有一个或多个膝盖防护件。每个膝盖防护件均 借助于固定段固定到横梁上并具有一个力吸收段,所述力吸收段基本朝 向乘客膝盖的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膝盖防护件是一个棒形的承重杆 件(Tragglied),该承重杆件基本只沿其轴线承受负载。通过这些简单 的部件,基本没有横向力的传递,并且从一开始就发生力的吸收或传递。 通过这些膝盖防护件的刚性布置,可阻止仪表板的下部侵入乘客膝盖致 使膝盖气嚢系统失调。为获得仪表板组件的初始柔温特性,膝盖防护件的末端可离仪表板 的支撑壁一段距离。当膝盖防护件的固定段制成管状时,可使安装更容易,其中固定段 的内轮廓相应于横梁的连接件来构建。由此有利的是,可根据配置的不 同或汽车市场需求,插接或不插接膝盖防护件。膝盖防护件在连接件上的紧固可借助止动销(Rastnasen)以简单的 方式实现,所述止动销设置在固定段上并向后插在为此预设于连接件上的凹槽中。为了确保在安装时将膝盖防护件装入正确的位置,可以在内轮廓上 设置导向槽。膝盖防护件的一个极其刚性的结构可以优选地由一个对应于双T型 轮廓的横截面来实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力吸收段通过圆形前壁连接到 支撑段。相连的支撑段可以由相互交叉的肋条构成。当在支撑段上插接一个橡胶部件时,可以实现仪表板的弹性支撑, 其中所述橡胶部件可弥补至支撑壁的距离。附图说明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其中这些 附图是图1 不带仪表板的仪表板组件的斜视图2 图1的膝盖防护件的详细图示;图3图1的膝盖防护件的替代设计方案;以及图4 穿过图1的本专利技术仪表板组件IV-IV线的横截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如由图l和4可知,其中示出了汽车的仪表板1,该仪表板横截于 汽车的纵向A-A、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3和4之间一一例如在前车门 柱之间——的乘客室2内延伸。仪表板1具有一个角形框架 (Winkelrahmen) 5,该角形框架在乘客室2的一侧6设有衬垫7。从横 截面上看,角形框架5具有一个与水平线8呈ct角度且在背离行驶方向 B而延伸构成支撑壁9的下边10,以及一个沿行驶方向B向上取向的上 边ll。边10和11接合形成一个角度P。大约在C处,也就是说在边IO 和11之间的过渡部分,仪表板1或其支撑壁9朝向占据汽车前座位置乘 客的膝盖K。在行驶方向B上看,仪表板前面设置有膝支撑物12,在图4中仅示 意性地示出该膝支撑物的位置。膝支撑物12固定在横梁13上,而横梁保持在侧面车身结构3和4上。横梁13在膝支撑物12附近还有其他膝 盖防护件15、 16和17,这些膝盖防护件在发生事故时支撑乘客的膝盖。 在实施例中,在驾驶员 一侧以及副驾驶员 一侧各设有两个膝盖防护件 12, 15或16, 17,也即沿汽车横向D-D上,在结构确定的驾驶员或副驾 驶员膝盖位置之外的每一侧均设有膝盖防护件。也可以考虑膝盖防护件 的其他结构类型。图3详细示出了膝盖防护件12。该膝盖防护件12是塑料部件并由 三部分组成 一个固定段20, —个力吸收段21以及一个支撑段22。所 述固定段20构建成管状,并插接在连接件23 (参见图1)上。为避免安 装错误,在内轮廓24中形成一个导向槽25,该导向槽和一个位于连接 件23上的相应的、此处未详细示出的配合件协同动作。在固定段20的 两侧上,将止动销26引入凹口 27中,以将塑料膝盖防护件12定位至其 在连接件23的安装位置上。连接在固定段20上的力吸收段21具有一个双T形轮廓形状的横截 面并因此在沿其轴线上仅可有细微尺度的变形。该固定段20的纵轴线和 力吸收段21的纵轴线L是相同的。在仪表板1的方向上,膝盖防护件12的末端为其支撑段22。在支 撑段22和力吸收段21之间,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前壁14。所述支撑段22 具有两个肋条29和30,它们互相交叉并且其端部离仪表板有一段距离。 在支撑段22上,可以放置一个此处未详细示出的橡胶部件。图2所示的膝盖防护件16与图3所示的膝盖防护件12的不同之处 在于力吸收段21的纵轴线Ll和管状固定段20的纵轴线L2是不相同 的。这是基于膝盖防护件应该直接对准驾驶员或副驾驶员膝盖的结构确 定的位置。在汽车的碰撞中,乘客及其膝盖K往前移,膝盖首先和朝向乘客室 2的一侧6以及衬垫7接触。膝盖防护件12、 15、 16、 17的前端和支撑 壁9之间设置的距离使仪表板1在碰撞早期的柔顺特性成为可能。只有 当膝盖防护件12、 15、 16、 17和仪表板1之间发生接触时,膝盖防护件 12, 15, 16, 17的支撑功能才生效。权利要求1.汽车的仪表板组件,该仪表板组件具有横梁(13)、仪表板(1)和膝盖防护件(12),横梁横截汽车的纵向而延伸并保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3,4)上,仪表板用于朝向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的仪表板组件,该仪表板组件具有:横梁(13)、仪表板(1)和膝盖防护件(12),横梁横截汽车的纵向而延伸并保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3,4)上,仪表板用于朝向汽车驾驶室内部起覆盖作用,膝盖防护件具有一个借以将膝盖防护件(12)固定到横梁(13)上的固定段(20),以及一个基本朝向乘客膝盖的方向延伸的力吸收段(21),其特征在于,所述膝盖防护件(12),特别是其力吸收段(21),是棒形的承重杆件,基本只沿其轴线(L,L1)承受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肖彭斯泰纳,
申请(专利权)人: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