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冷却环的等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867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7:48
一种等速接头,包括外壳以及被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之间隔的内座圈。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分别绕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并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保持架被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具有被限定于其中的保持架的窗。多个滚珠每个均被保持在沿相应外壳槽和内座圈槽滚动的相应的保持架的窗内,分别被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和所述内座圈的外表面限定。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绕它们各自的旋转轴线的旋转引起另一个的旋转。被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冷却部件与其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还公开了动力传动系和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冷却环的等速接头专利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等速接头(constantvelocityjoints)。
技术介绍
等速接头(CVJs),也被称为同动力接头(homokineticjoints),被用在两个旋转的杆之间的接头中以恒定速度把旋转从一个杆传输到另一个,即使在所述杆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这种类型的接头常用于车辆,以使扭矩能够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轮。例如,(在这种类型的接头被广泛使用的场合)为了允许差动装置及车轮之间的距离随着悬架的行程变化而缩短和延长,一些等速接头还允许所述杆之间滑动接触。一些等速接头是具有杯形外壳、内座圈(innerrace)、保持架与多个滚珠的滚珠和槽型接头。所述外壳和内座圈被机加工有槽。被置于它们之间的所述保持架被机加工有窗。所述滚珠被置于所述窗中,以便能够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的槽中移动。这允许外壳和内座圈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由此改变它们各自旋转轴之间的角度,同时继续使扭矩从一个传递到另一个。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内座圈之间的滚珠轴承在各槽中旋转,以便于即使在它们的旋转轴不对齐的时候,也可以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保持恒定的转速。这种的滚珠和槽型等速接头的例子包括固定式的滚珠型接头,也称为滑动式滚珠型万向接头,以及可轴向移动的滚珠型接头。固定式的滚珠型接头只允许所述外壳和内座圈相对于彼此旋转,而可轴向移动的滚珠型接头还允许所述外壳和内座圈之间的轴向运动。在所有这些滚珠和槽型等速接头,滚珠轴承与槽表面之间的摩擦在接头中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必须被消散。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取决于所述的杆的转速、施加于所述接头上的扭矩,以及所述接头的工作角度。在较低的工作角度,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所述外壳被消散,以保持合理的接头内工作温度。然而,在较大的工作角度,产生的热量太多,难以经由所述壳体有效地消散。所产生的高温会破坏润滑以及保护所述等速接头免受灰尘袭扰的橡胶护套。多余的热量还能对所述等速接头中的金属部件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助于散热,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有时设置有翅片或槽。由于动力传动系统中的所有扭矩都通过所述外壳传递,所以所述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抵抗力来承受这些扭矩。所述外壳因此通常由钢制成,并且为了创建翅片(fins)和槽,其壁被制造得更厚。虽然所述翅片和槽能够有助于消散一些多余的热量,它们也显著增加了等速接头的重量。因此,对于等速接头而言,有必要能够用较高的扭矩和以较高的转速在较大的工作角度工作,同时有效地消散在这些工作条件下产生的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至少一些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不便之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传递旋转的等速接头(CVJ)。所述外壳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并适于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杆同轴。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内座圈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内座圈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之间隔。所述内座圈适于连接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杆同轴。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旋转的角度。保持架被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多个滚珠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以便于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之一的旋转引起所述外壳绕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另一个的旋转。所述多个滚珠的每一个均被保持在通过保持架限定的相应保持架的窗内,以便沿着多个外壳槽中相应的一个和多个内壳槽中相应的一个滚动。每个外壳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上。每个内座圈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内座圈的外表面上。冷却部件被装配到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却部件接触。在另外的方面,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外壳具有在所述冷却部件之外延伸的部分。在又一个方面,所述外壳与所述冷却部件在所述外表面上的一个区域中接触,该区域中相应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限定于其上的外壳槽。在另外的方面,所述冷却部件关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对称。在另外的方面,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冷却部件是包围所述外壳的所述部分的冷却套筒。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冷却部件包括远离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翅片。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翅片在横向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在又一个方面,所述翅片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在另外的方面,柔性护罩(flexibleboot)具有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冷却部件中至少一个的第一端部,以及相对所述第一端部、适于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部。在另外的方面,在所述冷却部件之外延伸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处,所述柔性护罩的所述第一端部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外壳。在另外的方面,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在所述冷却部件的一端的防尘唇部(dustlip)。所述防尘唇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间隔开,以在其间容纳凸缘。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冷却部件由铝制成。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包围所述外壳的所述圆柱形部的至少一个冷却环。在另一个方面,所述冷却部件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远离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翅片,以及暴露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个槽。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传动系(powertrain),其具有马达,以及连接到所述马达且可绕其旋转的驱动杆。齿轮总成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齿轮总成具有至少一个输出齿轮。所述动力传动系包括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每个驱动轴均适于与车轮连接。所述动力传动系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上述方面的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对于每个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所述第一杆与所述外壳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内座圈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相应的至少一个输出齿轮连接,且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左和右驱动轴的所述相应的一个连接。在又一个方面,每个所述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均具有在所述冷却部件之外延伸并延伸进所述齿轮总成中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在另外的方面,所述齿轮总成具有左凸缘和右凸缘。所述左凸缘向所述左等速接头延伸,且所述右凸缘向所述右等速接头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和右凸缘的相应的一个进一步在延伸出所述冷却部件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之上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部件在其一端包括防尘唇部,且所述左和右凸缘的相应的一个被容纳在所述外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防尘唇部之间。在另外的方面,所述第一杆与所述外壳一体地连接。在另外的方面,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左和右驱动轴的相应的一个一体地连接。在第三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车架的车辆。驾驶舱区域被限定于所述车架中。至少一个座椅被置于所述驾驶舱区域中。马达被连接到所述车架。一对前轮,包括左前轮和右前轮,被连接到所述车架。一对后轮包括左后轮和右后轮,被连接到所述车架。所述的一对前轮和所述的一对后轮的至少一对可操作地连接用于推进所述车辆的引擎。转向部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中的至少一对。驱动杆连接所述马达,所述驱动杆可受其驱动而旋转。齿轮总成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齿轮总成具有至少一个输出齿轮。所述车辆还包括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所述左驱动轴与所述一对前轮和所述一对后轮中左侧的一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有冷却环的等速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传递旋转的等速接头,包括: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外壳,所述外壳适于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杆同轴,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的内座圈,所述内座圈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之间隔,所述内座圈适于连接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杆同轴;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旋转的角度;保持架,被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多个滚珠,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以便于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之一的旋转引起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另一个的旋转,所述多个滚珠的每一个均被保持在通过所述保持架限定的相应保持架的窗内,以便沿着多个外壳槽中相应的一个和多个内壳槽中相应的一个滚动,每个外壳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上,每个内座圈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内座圈的外表面上,以及冷却部件,被装配到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却部件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传递旋转的等速接头,包括: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外壳,所述外壳适于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杆同轴,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的内座圈,所述内座圈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之间隔,所述内座圈适于连接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杆同轴;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旋转的角度;保持架,被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多个滚珠,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以便于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之一的旋转引起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另一个的旋转,所述多个滚珠的每一个均被保持在通过所述保持架限定的相应保持架的窗内,以便沿着多个外壳槽中相应的一个和多个内壳槽中相应的一个滚动,每个外壳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上,每个内座圈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内座圈的外表面上,以及冷却部件,被装配到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却部件接触;以及柔性护套,具有:在延伸出所述冷却部件的所述外表面的部分处,所述柔性护套的第一端部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外壳;以及所述柔性护套的第二端部,相对所述第一端部,适于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第二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冷却部件在所述外表面的一个区域中接触,该区域中所述相应的内表面具有限定于其上的多个外壳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冷却部件关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冷却部件是包围所述外壳的所述部分的冷却套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冷却部件包括远离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向外延伸的翅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翅片在横向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翅片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在所述冷却部件的一端的防尘唇部,所述防尘唇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间隔开,以在其间容纳凸缘。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冷却部件被压配合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上。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包围所述外壳的所述圆柱形部的至少一个冷却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中所述冷却部件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远离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翅片;以及暴露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个槽。13.一种动力传动系,包括:马达;被连接到所述马达且可绕其旋转的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齿轮总成,所述齿轮总成具有至少一个输出齿轮;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每个驱动轴均适于与车轮连接;以及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中的每一个在相应的第一杆和相应的第二杆之间传递旋转,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包括: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外壳,所述外壳适于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杆同轴,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的内座圈,所述内座圈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之间隔,所述内座圈适于连接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杆同轴;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旋转的角度;保持架,被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多个滚珠,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以便于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之一的旋转引起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另一个的旋转,所述多个滚珠的每一个均被保持在通过所述保持架限定的相应保持架的窗内,以便沿着多个外壳槽中相应的一个和多个内壳槽中相应的一个滚动,每个外壳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上,每个内座圈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内座圈的外表面上,以及冷却部件,被装配到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却部件接触;其中,对于每个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所述第一杆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内座圈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相应的至少一个输出齿轮连接;且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左和右驱动轴的所述相应的一个连接;以及其中所述齿轮总成具有左凸缘和右凸缘,所述左凸缘向所述左等速接头延伸,且所述右凸缘向所述右等速接头延伸。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其中每个所述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均具有在所述冷却部件之外延伸并延伸进所述齿轮总成中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其中对于所述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中的每一个:所述左和右凸缘的相应的一个进一步在延伸出所述冷却部件的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一部分之上延伸。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其中对于所述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中的每一个:所述冷却部件在其一端包括防尘唇部;所述左和右凸缘的相应的一个被容纳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防尘唇部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其中对于所述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杆与所述外壳一体地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传动系,其中对于所述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二杆与所述左和右驱动轴的相应的一个一体地连接。19.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被限定于所述车架中的驾驶舱区域;被置于所述驾驶舱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座椅;被连接到所述车架的马达;被连接到所述车架的一对前轮,该对前轮包括左前轮和右前轮;被连接到所述车架的一对后轮,该对后轮包括被连接到所述车架的左后轮和右后轮;所述的一对前轮和所述的一对后轮中的至少一对可操作地连接用于推进所述车辆的引擎;转向部件,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一对前轮和所述一对后轮中的至少一对;连接所述马达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由此可旋转;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齿轮总成,所述齿轮总成具有至少一个输出齿轮;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所述左驱动轴与所述一对前轮和所述一对后轮中左侧的一个连接,所述右驱动轴与所述一对前轮和所述一对后轮中的右侧的一个连接;以及左等速接头和右等速接头,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中的每一个在相应的第一杆和相应的第二杆之间传递旋转,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包括: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外壳,所述外壳适于连接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杆同轴,所述外壳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的内座圈,所述内座圈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之间隔,所述内座圈适于连接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杆同轴;所述外壳和内座圈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旋转的角度;保持架,被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多个滚珠,被保持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座圈之间,以便于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之一的旋转引起所述外壳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内座圈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另一个的旋转,所述多个滚珠的每一个均被保持在通过所述保持架限定的相应保持架的窗内,以便沿着多个外壳槽中相应的一个和多个内壳槽中相应的一个滚动,每个外壳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上,每个内座圈槽均被限定在所述内座圈的外表面上,以及冷却部件,被装配到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冷却部件接触;其中,对于每个所述左和右等速接头:所述第一杆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尔斯·德普雷纳多
申请(专利权)人: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加拿大;C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