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正时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584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门正时控制器。叶片转子(30)根据提前室(60-63)和延迟室(64-67)中的油压相对于壳体(20)旋转。凹槽部(40-43)限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叶片转子的轴彀部(31)中的一个中并且沿旋转方向延伸。从所述壳体和所述叶片转子的轴彀部中的另一个突出的突出部(50-53)插入所述凹槽部中并且接触所述凹槽部的在旋转方向上的内壁以限定所述壳体与所述叶片转子之间的相对旋转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内燃机的进气门或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正时的气门正时控制器
技术介绍
气门正时控制器通过改变发动机的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控制进气门或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正时。气门正时控制器具有与曲轴一起旋转的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侧的叶片转子。叶片转子固定到凸轮轴并且可以相对于壳体旋转。JP 2013-19356A描述了一种气门正时控制器,其中第一突出部被固定到壳体的后板并且突出到限定在壳体内侧的提前室中,并且第二突出部固定到后板并且突出到壳体内侧的延迟室中。当突出到提前室的突出部接触叶片转子的叶片时,旋转相位被控制到最大延迟位置。当突出到延迟室的突出部接触叶片转子的叶片时,旋转相位被控制到最大提前位置。然而,在JP 2013-19356A的气门正时控制器中,由于突出部凸出到壳体中相应的室中,从壳体的管部径向向内延伸的靴部的长度沿周向变短突出部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靴部的径向内壁与轴彀部之间的密封尺寸变短。而且,如果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压配合地固定到分别限定在后板中的两个孔中,由于两个压配合部对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是必需的,由制造公差导致的位置偏差可能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针对各种操作角度实现叶片转子和壳体的标准化的同时执行准确的相位控制的气门正时控制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通过改变内燃机的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控制进气门或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正时的气门正时控制器,所述进气门或排气门由从动轴驱动,所述气门正时控制器包括壳体和叶片转子。壳体与驱动轴一起旋转并且包括前板和后板、使得所述前板和后板彼此连接的管部和从所述管部沿径向方向向内突出的靴部。叶片转子包括与从动轴连接的轴彀部、和叶片,所述叶片从轴彀部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以将壳体的油压室分隔为提前室和延迟室。轴彀部具有滑动接触所述靴部的径向内壁的管状形状。叶片转子根据在提前室和延迟室中的油压相对于壳体旋转。叶片转子的轴彀部具有沿旋转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前板或后板具有设置在凹槽部中的突出部。突出部接触凹槽部的在旋转方向上的内壁以限定壳体与叶片转子之间的相对旋转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通过改变内燃机的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控制进气门或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正时的气门正时控制器,所述进气门或排气门由所述从动轴驱动,所述气门正时控制器包括壳体和叶片转子。壳体与驱动轴一起旋转并且包括前板和后板、使得前板和后板彼此连接的管部和从管部沿径向向内突出的靴部。叶片转子包括与从动轴连接的轴彀部、和叶片,所述叶片从轴彀部沿径向向外突出以将壳体的油压室分隔为提前室和延迟室。轴彀部具有滑动接触靴部的径向内壁的管状形状。叶片转子根据提前室和延迟室中的油压相对于壳体旋转。前板或后板具有沿着旋转方向延伸的凹槽部。叶片转子的轴彀部具有设置在凹槽部中的突出部。突出部接触凹槽部的在旋转方向上的内壁以限定壳体与叶片转子之间的相对旋转范围。壳体和叶片转子执行相对旋转。通过将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凹槽部中规制所述相对旋转范围。因此,能够例如通过调节凹槽部的沿旋转方向的长度或调节突出部的形状改变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操作角度。因此,废除了根据气门正时控制器所需要的操作角度改变壳体中的油压室的轮廓或叶片转子的叶片的轮廓的过程。因此,能够使得气门正时控制器中的壳体和叶片转子标准化。结果,用于通过烧结形成壳体和叶片转子的压模或模具能够对气门正时控制器共用。具体地,突出部设置在突出部能够插入凹槽部中的位置处。因此,与JP2013-19356A相比,突出部不突出到壳体的油压室中。因此,能够通过增大靴部沿周向方向的长度使得靴部的径向内壁通过其与轴彀部的外壁彼此滑动接触的区域变大。由于靴部与轴彀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维持为高的,气门正时控制器能够执行准确的相位控制。而且,壳体的强度能够通过增大靴部沿旋转方向的长度提高。而且,能够相对于JP 2013-19356A减少突出部的数量。因此,通过减小由突出部导致的制造公差,气门正时控制器能够执行准确的相位控制。【附图说明】从下面的参考附图作出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1-1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横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的横截面图;和图9是沿图8的IX箭头方向观察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对应于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内容的部分可以被指定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于该部分的冗余说明可以被省略。当在一个实施例中仅仅描述一种构造的一部分时,另一前述实施例可以适用于该构造的其他部分。即使没有明确说明各部分可以组合,这些部分也可以被组合。即使没有明确说明各实施例能够被组合,只要该组合没有损害,则这些实施例可以部分地组合。(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4描述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气门正时控制器I用于如图4所示的具有内燃机10的动力传动系统。在动力传动系统中,齿轮12固定到对应于发动机10的驱动轴的曲轴11。齿轮15固定到对应于从动轴的凸轮轴13并且齿轮16固定到对应于从动轴的凸轮轴14。链条17与齿轮12、15和16接合并且扭矩从曲轴11传递到凸轮轴13和14。凸轮轴13驱动排气门18,并且凸轮轴14驱动进气门19。齿轮16连接到链条17,并且将在下面描述的叶片转子连接到凸轮轴14。气门正时控制器I通过使得曲轴11和凸轮轴14以设置在曲轴11与凸轮轴14之间的预定相位差旋转而控制进气门19的打开和关闭正时。气门正时控制器I沿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至图3所示,气门正时控制器I包括壳体20、叶片转子30、凹槽部40和突出部50。壳体20具有前板21、后板22、管部23和靴部24-27,上述部分通过螺栓4连接到一起。前板21具有盘形状并且具有前孔29,凸轮轴14沿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前孔29。后板22具有盘形状并且布置成与前板21相对。后板22具有后孔28,凸轮轴14沿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后孔28。具有柱形状的突出部50压配合地固定到限定在后板22中的孔54。在之后描述突出部50。管部23和靴部24-27 —体形成为置于前板21与后板22之间的一件式部件。管部23的周边具有所述齿轮15。靴部24-27以预定的间隔沿管部23的周向布置并且从管部23沿径向方向向内突出。具有大致扇形横截面形状的油压室限定在沿旋转方向彼此相邻的靴部之间。如图4所示的链条17围绕管部23的齿轮15缠绕,并且壳体20与曲轴11一体旋转。叶片转子30被布置以使得能够相对于壳体20相对旋转。叶片转子30具有:具有管形状的轴彀部31和从所述轴彀部31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多个叶片32-35。轴彀部31的径向外壁不透液体地滑动接触壳体20的靴部24-27的径向内壁。轴彀部31具有中心孔36,凸轮轴14沿轴向方向穿过所述中心孔36。中心孔36的内壁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门正时控制器,其通过改变内燃机(10)的驱动轴(11)与从动轴(13、14)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控制进气门(19)或排气门(18)的打开和关闭正时,所述进气门或所述排气门由所述从动轴驱动,所述气门正时控制器包括:与所述驱动轴一起旋转的壳体(20),所述壳体包括:前板(21)和后板(22),使得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彼此连接的管部(23),和从所述管部沿径向方向向内突出的靴部(24‑27);和叶片转子(30),其包括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的轴彀部(31),所述轴彀部具有与所述靴部的径向内壁滑动接触的管形状,和叶片(32‑35),其从所述轴彀部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以将所述壳体的油压室分隔为提前室(60‑63)和延迟室(64‑67),其中所述叶片转子根据所述提前室和所述延迟室中的油压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所述叶片转子的所述轴彀部具有沿旋转方向延伸的凹槽部(40‑43),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具有设置在所述凹槽部中的突出部(50‑53),所述突出部接触所述凹槽部的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内壁以限定所述壳体与所述叶片转子之间的相对旋转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祐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